下书网

大国大民:王志纲话说中国人全文阅读

外国小说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传记回忆杂文随笔诗歌戏曲小故事
下书网 > 诗歌戏曲 > 大国大民:王志纲话说中国人

第41页

书籍名:《大国大民:王志纲话说中国人》    作者:王志纲
推荐阅读:大国大民:王志纲话说中国人txt下载 大国大民:王志纲话说中国人笔趣阁 大国大民:王志纲话说中国人顶点 大国大民:王志纲话说中国人快眼 大国大民:王志纲话说中国人sodu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大国大民:王志纲话说中国人》第41页,页面无弹窗的全文阅读!

    在这样有军事传统的家族中成长,毛泽东耳濡目染,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尚武精神的影响。据韶山的一些老人回忆,毛泽东从小好角力,喜欢玩打仗的游戏,对《三国演义》《水浒传》《说唐》等描写战争的书爱不释手。毛泽东的思想、志向和军事才华,都和湖南这片土地有很深的渊源。
    在国共战争中,毛泽东和蒋介石正面对决。蒋介石是曾国藩的狂热信徒,但他更多学的是私德,而毛泽东则是从学习到扬弃,更深刻地学到了曾国藩经世致用的精神内核。蒋介石身边浙江人居多,而毛泽东身边则围绕着一大批优秀的湖南人,如刘少奇、彭德怀、任弼时等,结果是霸蛮的湖南人打败了灵秀的浙江人。
    从1853年曾国藩建湘军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短短不到百年,湖南一地汇聚澎湃汹涌的能量,涌现出的一大批风流人物,为中国境内所仅见。
    如今大家几乎众口一致地认为,现代中国发展于文化中心北京或沿海对外中心上海、广州,湖南则被普遍描述为一个偏僻落后、需要加以启蒙的内陆省份。然而,先后诞生曾国藩与毛泽东的湖南,完全够格来讲述近代中国的百年风流。湖南人波澜壮阔的一百年,改变了中国的历史,也重塑了湖湘精神。
    
    三湘四水
    讲完纵向的百年风流,我们再横览一下湖南的“三湘四水”。“四水”没有多大争议,指的是湘江、资水、沅江、澧水四条河流。但“三湘”是什么?很多湖南人也说不清楚。有人说“三湘”是潇湘、蒸湘、沅湘的简称。也有人说“三湘”是指秦灭楚时,湖南境域内基本就是楚之三郡——洞庭郡(湘中)、黔中郡(湘西)和苍梧郡(湘南)。秦灭楚后,将洞庭郡、苍梧郡合而为一,成为“长沙郡”;又合黔中郡、巫郡为“黔中郡”。后世以湖南境域基本为楚之三郡而称之为“三湘”。
    洞庭湖所在的湖南北部偏东地区,地形以湖泊、平原、丘陵为主,明显不同于湖南西部、南部的崇山峻岭。因此,如今也有人把洞庭湖辐射区域称为“湘中”,即湖南的经济文化中心;把西部雪峰山脉地区称为“湘西”;把南部靠近南岭山脉地区称为“湘南”。
    偌大的中国,除了老家贵州之外,湖南是我走过省内每个地级市的少数省份之一。多年来我们受湖南各方面委托做了很多策划项目,对这片土地也了解得更加深刻。
    长株潭不说,还有开发德国风情小镇的常德、面朝湖北背朝湖南的岳阳、因异蛇而出名的永州、“船到郴州止,马到郴州死,人到郴州打摆子”的郴州、铁血柔情并存的湘西、蛮勇的邵阳等,我们均有涉足。
    湖南像一块夹心饼干,总体风格统一之下又各具特色,随便拎出几处都很有韵味。第一片就是以常德为代表的湘北区域。
    常德之于湖南,就像潮汕之于广东。常德说的是西南官话。常德既有湖南的蛮勇,又有湖北九头鸟的精明。我20世纪八九十年代第一次去湖南时就是到的常德,当地人都戏称湖南是“德国人”统治。
    常德人经商厉害,从政也很厉害,拉帮结派,互相提携。湖南人讲起常德的时候,总有点异样的感觉,这点也很像潮汕人。
    常德还有一大特色——米粉。米粉可是长江流域中上游几个省份的“硬通货”,云、贵、湘、赣都在争,各执一词,各有所长。其中,常德米粉靠着其精细的制作工艺和精心准备的原料,先是占领长沙,之后又走向中国,真是不能小看。
    与常德一样,岳阳同属湘北。不同的是,洞庭湖边的岳阳乃是千古名城。绝大多数中国人知道岳阳,是因为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其实,范仲淹根本没有来过岳阳。所谓的旅游就是这样,看景不如听景,听景不如想景。去了以后却发现原来不过如此,但想景却可以神游八极、思接千载。范仲淹就是通过想景留下了这一篇千古绝唱。
    因为靠着洞庭湖和长江,千百年来,无论是战乱避祸,还是闯荡求生,来自东西南北的人们穿越中国南北分界,岳阳都是重要的人口中转站,只是现今有些沉寂了。
    繁华不再的,还有湘南地区的郴州。
    三十多年前我第一次到湖南采访时,听到湖南人常说:
    船到郴州止,马到郴州死,人到郴州打摆子。
    我当时就产生了浓厚兴趣。这些年来搞策划,我专门去了郴州,发现这里江水丰盈、风景秀美,城市也很漂亮,是一块没有被开发的宝地。
    对于前面提到的俗语,很多人的解读是“郴州交通闭塞、疟疾横行”。其实恰恰相反,这句话描述的是郴州骡马古道的繁茂场景。“船到郴州止”是指,郴州是湘江南下的客货船水转陆枢纽,船只到郴州后没有水路可行,只能在郴州改为骡马运输。“马到郴州死”是指,马要日夜驮运大量的货物,劳作到死。“人到郴州打摆子”说的则是,众多船工、挑夫一年到头辛辛苦苦,累得像打摆子。
    湖南另外一个极具特点的片区就是湘中地区了。
    湘中地区“重山叠岭,滩河峻激,而舟车不易为交通”,在古代是南蛮栖居之地。险峻的自然环境与蛮夷充满原始野性生命活力的文化精神相结合,造就了湘中的血性。湘中地区可谓是“典型湖南”。
    湘军的缔造者曾国藩就是湘中地区的湘乡白杨坪(今属双峰)人,湘中的山农一直是湘军主力,“吃得苦,耐得烦,不怕死,霸得蛮”的湖南性格使湘军成为了远征劲旅。
    前段时间网上有篇很火的文章《走向存量残杀的危险世界》,里面就讲到作者老家邵阳的匪帮横行,究其原因,除了他文章中说到的工业崩溃之外,还是和当地民风有很大关系。工业转型是很多地区的痛点,但一言不合就决生死,整座城市陷入黑帮混战,这样的蛮勇斗狠可能还真就邵阳人做得出来。
    娄底的涟源、邵阳的邵东,地处湘中腹地。涟源人、邵东人成为了湘商帮中的两支劲旅。仅以经营户逾六万的长沙高桥大市场为例,来自涟源、邵东的商户数量就超过60%。这些商户们从身无分文的山农起家,肩挑背扛,到身家巨富,甚至身家百亿。
    20世纪80年代初的湘中山区穷乡僻壤,多少农民承受着山穷水尽、衣食难周之苦。农村经济的落后与生活的艰辛,使他们产生了改变贫困命运的强烈愿望,一些有胆量的人开始带头弃农从商,离开故土,走出去、闯未来。他们从沿街叫卖、露宿街头、摆地摊开始,走长沙、闯南昌、上义乌、跑重庆、下广州……风雨沧桑、辛酸苦辣。由沿街叫卖到租店批发,由小本生意到大宗买卖。经过多年的打拼,终于形成了农民商人聚落,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了脚跟。
    我1990年出版的第一本书《中国走势》,就是和邵东书商合作的。当时长沙的黄泥街书市还是全国四大书市之首,聚集了上百家书商。这位老兄就是邵东人,于长沙黄泥街起家,辗转到了广东发展。其人虽文化水平不高,只是个中学毕业生,但有极其敏感的市场嗅觉。他有一手绝活:从没看过的书随便翻开一页,闭眼一闻,就能闻出这本书大概日后的销量有多少。
    我当年火遍中国的《谋事在人》也是他帮我出的,日后他到北京一家出版社担任总经理,出了很多畅销书。他的装帧、设计和风情,在20世纪90年代可谓是引领风尚。
    他还告诉我一个很有趣的数据,在纸质书还畅销的年代里,我的书卖得最好的两个省,一是浙江,一是湖南,说明湖南人的确有读书的习惯。
    关于长株潭,我也有过深入了解。21世纪初中国开始高速城市化进程,湖南能量有限、马达不够,想要在国家的“中部崛起”中占据主动,就必须做强做大长沙。然而,长沙本身的体量又不足以支撑起一个大型城市,所以湖南不得不考虑走区域联合的路子,长株潭正好提供了实施的路径。
    当时,有关方面请我去做长株潭一体化的策划,甚至还把岳阳、常德、益阳、娄底、衡阳五个城市拉到一起,提出“3+5”城市群战略构想。
    但即使如此,长沙的气魄天然还是差了武汉一筹,毕竟武汉的水陆大码头、九省通衢的自然条件摆在那里;另外,郑州的崛起对湖南的压力也很大。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推荐书籍:S-stories 第一辑·春天故事集 末日总在咫尺间:从青铜时代的崩溃到核浩劫 克鲁格曼的预言:美国新世纪经济迷航 施蒂格勒自传:一个自由主义经济学家的自白 政治算术:西蒙·库兹涅茨与经济学的实证传统 未央歌:40年来最感动我们的书 未见萤火虫 微笑深爱 微伤爱之恋曲 我的后青春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