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网

大国大民:王志纲话说中国人全文阅读

外国小说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传记回忆杂文随笔诗歌戏曲小故事
下书网 > 诗歌戏曲 > 大国大民:王志纲话说中国人

第55页

书籍名:《大国大民:王志纲话说中国人》    作者:王志纲
推荐阅读:大国大民:王志纲话说中国人txt下载 大国大民:王志纲话说中国人笔趣阁 大国大民:王志纲话说中国人顶点 大国大民:王志纲话说中国人快眼 大国大民:王志纲话说中国人sodu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大国大民:王志纲话说中国人》第55页,页面无弹窗的全文阅读!

    如果说张之洞只算“客家”贵州人,那么丁宝桢就是土生土长的贵州人。丁宝桢的祖籍离我家只有三十里地,他留给后世的除了耳熟能详的“宫保鸡丁”外,还有就是日鼓鼓的贵州精神。
    在丁宝桢任山东巡抚时,慈禧太后宠爱的贴身太监小名“小安子”的安德海,携娈童歌伎,乘龙船顺运河南下,沿途招权纳贿,耀武扬威。
    权倾一时的人物驾到,地方官吏溜须拍马尚来不及,谁知丁宝桢根本不吃这一套,直接在泰安境内把“小安子”拿下,星夜解送济南,以清宫祖训“太监不得私自离京”为由,宣判斩首示众。就在此时,慈禧太后发来刀下留人的懿旨,丁宝桢果断“前门接旨,后门斩首”。
    当时名满天下的重臣曾国藩,听闻此事后都自问做不到,感到佩服不已。丁宝桢过世后,时人议曰“生平处大事无所趋避”“知有国而不知有身,其天性然也”。寥寥数语,一个日鼓鼓的贵州人形象跃然纸上。
    远有张之洞、丁宝桢,近有龙世昌、戴秉国、龙永图、任正非,甚至还有目不识丁的“老干妈”陶华碧,一批批杰出贵州人的出现,开始让世界重新认识贵州。而他们的某种鲜明共性,不由让人思索:贵州这方水土究竟有什么神奇之处?为什么会孕育出这样一批人?
    贵州人逐渐崛起,贵州的物产也风行天下。再加上近年来影视界刮起的贵州风,一批新锐的贵州籍导演、演员冒头,生猛鲜活的贵州方言成为了荧幕上的宠儿。
    贵州人、贵州物产、贵州旅游,乃至贵州话,一改颓势,存在感越来越强,以至于让很多原本对贵州不屑一顾的人都开始惊叹:“贵州怎么了?”
    
    神秘的豆豉粑
    “贵州怎么了?”在2019年某次广东省贵州商会(联盟)的活动中,我做了题为《贵州是块豆豉粑》的报告。一说到“豆豉粑”,台下近五百名贵州籍的老板都露出了会心的笑容。这块不起眼的豆豉粑,就是打开贵州的一把钥匙。
    很多人都不知道豆豉粑是何物,但几乎无人不知“老干妈”的大名。现在的“老干妈”,不光是贵州IP,甚至成了中国IP。
    不走出国门,就不知道“老干妈”究竟有多大的海外影响力。在美国,超市里的“老干妈”价格奇高,还极受欢迎。在欧洲,同样如此。甚至在迪拜的高档西餐厅里,居然也有“老干妈”拌牛排这种吃法。真可谓是一罐辣椒走天涯。
    虽然“老干妈”风行世界,但其实贵州本地人吃得并不多。几乎所有的贵州阿婆,无论是在田间地头,还是在苗乡侗寨,都炒得一手好辣椒,风味丝毫不逊色于“老干妈”。只有在外打拼、走州逛县的贵州人,才会不得已用“老干妈”凑合。我对此深有感触。
    1978年是中国恢复高考制度的第二年,我负笈北上,从贵州坐上了晃晃悠悠的绿皮火车,来到上千公里外的兰州,几个穿着羊皮大袄的老乡用卡车把我从火车站拉到了兰州大学。
    本以为西北戈壁滩已经够落后了,没想到在同学们心目中,我干脆就是从原始地区来的。同学们关切地问我:“你是苗族吗?”“你是仡佬族吗?”“你们是不是要骑马去上学?”“你们是不是还刀耕火种?”就差问我长不长尾巴了。还有人夸赞我身材高大,不像贵州人,真是令人啼笑皆非。
    班上的五十七个同学分别来自全国各地。我们一个宿舍的八个同学,就分别来自八个省区市。卧榻闲聊,各地风物令人大开眼界,而率先征服所有人的,就是贵州油辣椒。
    那时,家里常给我寄一些自家做的油辣椒。刚见到辣椒后,大家惧而远之。俄尔稍尝之后,无论天南还是地北之人,都蜂拥而上:“辣椒还有这么好吃的!”……不顾吃相,风卷残云。以至于后来,我家辣椒一寄来就成了被“偷窃”的对象,迅速被一抢而光。
    在去年的同学会上,三四十年没见的同学见面后,什么荣华富贵、官大官小都是过眼烟云,一张口就是:“王志纲啊,当年你家的辣椒太好吃了,我们每次都结伴来偷个精光,没想到辣椒能这么好吃!”同学们的记忆如此深刻,贵州油辣椒的魅力可见一斑。
    早在“老干妈”火遍世界的几十年前,我就深知贵州油辣椒的潜力,以至于我下海后,第一单策划就是带了一位香港老板到贵州,希望他来投资开发油辣椒。由于种种原因,这个构想没能实现。好在东方不亮西方亮,“老干妈”还是做起来了,成为世界各地饮食男女的宠儿。
    贵州油辣椒风行世界!号称“辣椒之乡”的四川、湖南,为什么打不过一个小小的“老干妈”?人们只看到了辣椒,却没看到辣椒背后的奥秘:湖南的辣是干辣,四川的辣是麻辣,贵州的辣是香辣,香就香在这神奇的豆豉粑上。
    作为东亚地区广泛存在的作物,黄豆有很多种做法。最简单的是豆瓣:把黄豆用水泡涨,再将其煮烂,沥去水分,放在木板上摊凉,然后拌入面粉后发酵。
    日本在豆瓣的基础上做出了纳豆。日本人现在几乎顿顿早饭吃纳豆,纳豆成了一个巨大的产业。
    纳豆再升级就是大酱汤,韩国人把大酱汤做到了极致。大酱的主要原料也是黄豆。在历代朝鲜半岛的王朝中,大酱都属于国食,朝鲜族的姑娘们也都以大酱做得好为荣。
    黄豆的1.0版本——豆瓣、2.0版本——纳豆、3.0版本——大酱汤都有了,4.0版本是什么呢?其实中国早在三五百年前就有了,那就是豆豉。豆豉分为干豆豉、水豆豉,干豆豉黝黑发亮、酱香浓郁;水豆豉则更加湿润,发酵程度比之于干豆豉不够充分,制作也更加简单,通常用作小菜比较多。
    贵州人在豆豉的基础上,发明了5.0版本——豆豉粑。
    我曾经开过一个玩笑:贵州人是天生的贵族,他们的生活方式、产品工艺和西方贵族非常契合。
    第一,茅台就是典型的例子,原料和酿造工艺缺一不可。制取高粱出酒曲,土曲后发酵再烤酒,然后烘焙再发酵。在酿酒过程中,基酒、老酒和调味酒都是从原始状态里面提炼出来的,不加任何添加剂。正宗的茅台一定要酿造三年,这也是茅台能够登顶中国的重要原因。
    第二是晒醋。在茅台的老家赤水河畔,有一种醋叫“晒醋”,靠自然发酵,在太阳底下晒制而成。我有一年专门去了意大利的托斯卡纳,住在香奈儿夫人曾居住过的庄园里,考察当地的火腿和奶酪,看了号称古罗马时代延续下的晒醋厂。当地晒醋厂的工艺跟贵州赤水河畔完全一样,一小瓶晒三年的醋就开出五百欧元的高价。
    第三就是豆豉粑了。小时候我姑妈会做这个。她把土黄豆买回来蒸熟,加上曲子,一般要蒸一晚上,第二天一早去山上找来豆豉叶,用豆豉叶将蒸熟的黄豆包裹在容器里发酵。有白丝丝后,将黑色豆豉舀出来,烤干成豆豉颗粒,舀装在坛子里像打糍粑一样弄成团,用菜刀拍成方状,再用苞谷(指玉米)叶包起来,在太阳下晾晒十天。最后放在坛子里贮存发酵,豆豉粑就成了。到吃的时候打开坛子,起码方圆一华里都能闻到那股穿透力极强的味道。
    豆豉粑吃法很多。我们一般是把辣椒和大蒜洗干净,然后一起放进擂钵里面擂,擂成泥之后放进热油里炸炒;接着把豆豉粑拿一块出来横切成块,放在锅中慢煎至两面焦黄,再撒入蒜苗和味精颠匀了起锅,就会有一股香味出来;最后,再放进油里和肉丁爆炒,奇香无比。我家的油辣椒就是这么做出来的,所以当年才会被同学疯抢。
    不要小看这一块不起眼的豆豉粑,贵州的精气神都在里面:咫尺神秘、稀奇古怪。虽然用料是最常见的黄豆,但通过纯粹、天然、有机的发酵过程,最终的成品弥漫着一股神秘之气,难以用言语形容。乍一看上去貌不惊人,又臭又硬,但其实气韵深藏,只有烈火烹油之后,其深藏的香气才会显露出来。
    “咫尺神秘、稀奇古怪。”我在十年前就和时任贵州省委书记说过,贵州的魂也正是这八个字。
    为什么说“咫尺神秘”?这是因为,贵州的地理环境,虽然和长三角、珠三角这些繁华地域隔得很近,但在古代,山岭交错,交通闭塞,贵州得以最大限度地保持了神秘。在工业化时代,由于贵州发展的滞后,又让它在文化同化的大潮中保持了独特性。到了交通大改善的今天,贵州离发达地区不过咫尺之遥。从广东到贵州,飞机一小时、火车三小时就到了。但是一提起贵州,很多人还是懵懵懂懂。正是这种不明不白,反而充满了神奇感。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推荐书籍:S-stories 第一辑·春天故事集 末日总在咫尺间:从青铜时代的崩溃到核浩劫 克鲁格曼的预言:美国新世纪经济迷航 施蒂格勒自传:一个自由主义经济学家的自白 政治算术:西蒙·库兹涅茨与经济学的实证传统 未央歌:40年来最感动我们的书 未见萤火虫 微笑深爱 微伤爱之恋曲 我的后青春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