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网

大国大民:王志纲话说中国人全文阅读

外国小说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传记回忆杂文随笔诗歌戏曲小故事
下书网 > 诗歌戏曲 > 大国大民:王志纲话说中国人

第65页

书籍名:《大国大民:王志纲话说中国人》    作者:王志纲
推荐阅读:大国大民:王志纲话说中国人txt下载 大国大民:王志纲话说中国人笔趣阁 大国大民:王志纲话说中国人顶点 大国大民:王志纲话说中国人快眼 大国大民:王志纲话说中国人sodu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大国大民:王志纲话说中国人》第65页,页面无弹窗的全文阅读!

    我在广东多年,能明显感到很多朋友都搞不清潮汕人的来龙去脉。严格地说,语言是衡量民族、种族、文化聚落最好的划分方式。在这点上,潮汕人的表现最为典型。潮汕话从语言学分类来说属于闽南话。闽南话有可能是从宋朝时以开封话为主的语言体系演变而来的。这套语言体系自福建南部开始,从广东东南部沿着海岸线西下,一直衍生到了广东西南部的雷州半岛,最后到了海南。可以说,潮汕在地域上是闽南话的承上启下之地。
    我常常讲中国东南沿海有“三越”:南越,指的是广东;闽越,指的是福建;吴越,讲的是浙江。在中华民族奔向大海的过程中,“三越”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
    回顾中国历史,南渡北归的高峰都与王权更迭有很大关系,规模最大的是晋朝,其次是宋代。关于中国历史几千年来的治乱承平、循环往复,史书上对“治世”的记载往往比较清晰,毕竟太平王朝有专门的史官;“乱世”则是野史居多,记载也多有模糊错乱之处。比如晋朝,从“八王之乱”“五胡乱华”到“东晋、十六国对峙”,仿佛只是惊鸿一瞥,其实那是持续了一百多年的大争之世。北方烽烟四起,人民承受了深重的苦难,与之对应的则是王权南迁后给南方带去的逐渐繁荣。
    中原王权南迁最大的变化是人文变迁。诗云“直把杭州作汴州”(北宋都城汴京——即开封府——在唐代称汴州),时至今日,杭州还保留有很多古开封府的遗存,包括杭州话、杭州人的饮食习惯等。举个简单例子,杭州的小笼包,就是古开封人的手艺,但如今已经杭州化了;还有杭州的吴侬软语,中间带“儿”的说话习惯,和古开封人都有很大的关系。与此同理,南朝刘宋时的京口(今江苏镇江)和姑孰(今安徽当涂)变成了北方移民的侨乡,分别成了“南徐州”和“南豫州”。
    广东作为南中国的门户,其两千多年的开发史就是一部先来后到的移民史。广府人、潮汕人、客家人这三大族群都是中原来客,只不过是到达的时间不同罢了。
    第一批到来的是广府人。秦始皇派任嚣、赵佗大军征讨岭南,一路顺江而下。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设置南海郡,郡治番禺县(今广东广州)。《史记·南越列传》记载:
    佗,秦时用为南海龙川令。至二世时,南海尉任嚣病且死,召龙川令赵佗语曰……即被(披)佗书,行南海尉事。
    意思是说,秦二世时,南海尉任嚣大病快死了,将文书交给南海龙川令赵佗,让他代行南海尉之职。任嚣、赵佗所率领的部队,跟当地的土著相融合,形成了广府人。
    第二批到来的则是潮汕人,他们是“五胡乱华”时南迁的中原人。在政权更迭引发的南迁中,北方移民先到了吴越,但这里土地有限,高门大户得以留下,剩下的只好继续沿海向南迁徙,在福建留下来“八姓入闽”的故事。到了闽南一带后,南迁移民们依旧面临着地少人稠的问题,于是又有一批人继续往南延展,到了鳄溪(今韩江)下游的平原停了下来,这就是潮汕人。
    第三批是客家人,来得更晚一些。最早的客家先人是在唐朝“安史之乱”后迁移至岭南的,不过更多的客家人则是以宋朝时期的移民为主。由于客家人来得最晚,江海之畔的肥沃土地早被广府人、潮汕人捷足先登,他们只好窝在山里面。
    在两千多年里,不断有汉人由北南下广东。很多后来者客迁来此后,也学会了当地方言,进而融入当地族群,成为新的广府人、潮汕人和客家人,这些人群的到来时间也就很难说清了。但总体而言,广东三大族群的人文版图大抵就是如此。
    
    潮不是汕,汕不是潮
    讲完潮汕,我们再讲讲潮汕人。潮汕人可以说是中华民族最优秀、最聪明的族群之一,可以用三个词来形容:勤劳、聪明、勇敢。
    潮汕人的勤劳、聪明,让他们在有限的资源里面,做到超乎想象的精细。
    以美食举例来说,潮汕的牛肉丸汤堪称一绝。其实潮汕并不多养牛,我们吃到的潮牛大多是从江西、贵州甚至新疆运过去的。但是,把牛肉料理到世所罕见的精细,将一碗牛肉丸汤做到至臻至美的境地,这就是潮汕人的功夫所在了。
    潮汕人做牛肉丸,第一不加任何添加剂,第二对于牛肉的各个部位如何选用也很有讲究,关键还有一招——把牛肉内在的香味调出来。为了让捣出来的肉糜更加细腻,潮汕人摒弃了用刀背锤的传统方式,换用专门用来捶打肉糜的特制铁棒。这样的铁棒或呈方形,或呈三角形,每根都足有三斤重,两根铁棒握在师傅手里,左右开弓,捶制出来的肉浆细腻无比。揉成牛肉丸以后,放在用牛肉跟牛骨熬制出来的高汤里面进行二次加工。这种牛肉丸入口,用牙一咬,“砰”的一声汁液就会爆出来,真是美味。
    总之,潮汕人在吃上所花的功夫,完全超乎一般人的想象。虽然只是一碗小吃,但其中凝结了潮汕人民的勤劳、智慧,以及精益求精的追求。
    除了勤劳、聪明外,潮汕人还十分勇敢。
    如今,潮汕本土有一千多万潮汕人,潮外海内有一千多万潮汕人,海外也有一千多万潮汕人,故有“本土一个潮汕,海内一个潮汕,海外一个潮汕”之说。
    这样的人口结构来源于潮汕独特的地缘结构:三面背山,一面向海。境内虽有富饶的潮汕平原,但台风等自然灾害频仍,而且地少人稠,人均耕地不到三分田,有“耕田如绣花”之誉。仅依靠农业生产,连维持温饱都很困难,于是大量潮汕人不畏艰险,乘“红头船”漂洋出海远赴他乡。经过长达几百年的打拼,潮汕人终于成为世界上成就最高、影响力最大的汉族民系之一。
    凡是有潮水的地方,就有潮商的身影,潮汕人创业几乎都是从底层做起的:在泰国,盘谷银行的创办人陈弼臣,初期当过厨工、小贩、司账员;正大集团的创始人谢易初,从当工人做起;牛仔裤大王马介璋,当过裁缝店学徒;皮革大王林世铿,曾在塑胶厂打过工。太多这样的故事在潮汕民间口口相传。这种翻江倒海的大成就背后,就是早已融化在潮汕人性格里的勇敢基因。
    一句潮汕俗语讲得十分形象:
    砍头的生意有人做,亏本的生意没人做。
    潮汕人整体的成功欲、探索欲非常强烈,表现在商业上,他们往往会具备更强的冒险精神、改变现状的冲动。这也意味着潮汕人更希望用高风险的动作获得更高的收益。
    如今,大多数人很难相信,“潮汕”这个称呼的出现,迄今仅逾百年时间,而且和一条铁路的通车有关。1906年11月16日,印尼著名华侨张煜南兄弟投资兴建的“潮汕铁路”建成,同名的机车头“潮汕号”正式通车。由此开始,“潮汕”一词才日渐为人所常用。1921年汕头建市,汕头开始与潮州府城并驾齐驱,“潮汕”正式成为一个地域文化的概念。但是,毕竟“潮不是汕,汕不是潮”,潮州人和汕头人并不完全是一回事。可以说,潮汕文化是“潮”“汕”两种文化的骄子。
    潮州是儒雅的农耕文明,安土重迁、尊师重道、敬畏祖宗、耕读传家。
    说起潮州的儒雅,不得不提唐代的韩愈。韩江本名“鳄溪”,韩山本名“笔架山”等,在宋代为纪念韩愈而改名,这都体现出了潮州人对于韩愈的怀念。其一,韩愈在文学上“文起八代之衰”;其二,他官居高位,门生故吏遍天下。也就是说,当时的韩愈既是文坛领主,也是朝廷重臣。
    在韩愈晚年,唐宪宗信奉佛教,甚至宣称找到了佛祖的舍利子,皇帝带头“迎佛骨”。韩愈有感于“国将不国”,就写了一篇《谏迎佛骨》,很尖刻地表明“佛不足事”。皇上看罢大怒,把韩愈贬到潮州。在前往潮州途中,韩愈写下一生中最经典的诗篇《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这首贬谪诗成了千古名诗,但凡稍有文化素养的国人,读后无不为之感动。我当年过秦岭的时候,也写了一首诗来纪念韩愈。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推荐书籍:S-stories 第一辑·春天故事集 末日总在咫尺间:从青铜时代的崩溃到核浩劫 克鲁格曼的预言:美国新世纪经济迷航 施蒂格勒自传:一个自由主义经济学家的自白 政治算术:西蒙·库兹涅茨与经济学的实证传统 未央歌:40年来最感动我们的书 未见萤火虫 微笑深爱 微伤爱之恋曲 我的后青春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