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网

大国大民:王志纲话说中国人全文阅读

外国小说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传记回忆杂文随笔诗歌戏曲小故事
下书网 > 诗歌戏曲 > 大国大民:王志纲话说中国人

第66页

书籍名:《大国大民:王志纲话说中国人》    作者:王志纲
推荐阅读:大国大民:王志纲话说中国人txt下载 大国大民:王志纲话说中国人笔趣阁 大国大民:王志纲话说中国人顶点 大国大民:王志纲话说中国人快眼 大国大民:王志纲话说中国人sodu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大国大民:王志纲话说中国人》第66页,页面无弹窗的全文阅读!

    韩愈一路跋山涉水来到潮州,其实只待了八个月左右。但是,他离开以后,潮州人把他的事功放大了千万倍,甚至山河为之变名。这并不是因为韩愈有多伟大,而是潮汕人急于寻找文化的归属感。
    自从晋朝到唐朝,潮汕人先祖从中原迁到江南,又辗转到闽南,最后到岭南,前后经历了五百多年筚路蓝缕,终于站稳了脚跟。他们心怀中原,但毕竟山长水远,教化之光难以普照到他们。没想到“文起八代之衰”的韩愈一下子到了他们这个地方,尽管没有待多久,但潮州人的文明归化之心便把韩愈越抬越高。这一“抬”,“抬”到了极致,“抬”出了故事,“抬”出了历史。
    这样的例子在中国古代特别多。比如,苏东坡曾被贬惠州,“一自东坡谪南海,天下不敢小惠州”。又如,王阳明到贵州龙场悟道三年,终成一代圣贤。其实,名人的到来哪有这么大的作用?他们只是薪火,真正的干柴是中土文明和边缘文明之间的巨大落差,以及由这种落差带来的无限向往。
    说起这些文化的传灯者,我不由想到当年的“知青下乡”运动。对于那些清北复交等名校的高才生来说,被强行甩到了穷乡僻壤,前途晦暗,这无异于是命运的捉弄。但是,这批大学生到了“老少边穷”地区,到了最基层的村寨中,他们给山区的孩子带去了文明的火种与希望。我有一个好朋友龙建刚,他所在的那个小小苗寨,当时连电灯都没有,只能爬上山顶最高的那棵树遥望县城的灯火,但就这个小小的苗寨,日后走出了数位外交官、教授、作家等高级知识分子,很大程度上是拜这批命途跌宕的知青所赐。
    “潮”温文儒雅,“汕”则大不相同。
    汕头人是典型的海洋族群。对于他们中的一些人而言,和平的时候当渔夫,混乱的时候就成了快乐的海盗,形成私人武装,打家劫舍。这种“渔盗一体”的现象在浙江、福建等沿海地区都比较普遍,但汕头表现得更典型。
    “潮”和“汕”这两种文化传统,交织成了潮汕人两头摇摆的族群特质,形成了海盗与儒雅并存的文化格局。儒雅文化培育出了工夫茶、潮汕菜、潮剧等厚重的文化底蕴,还有诚信、义气等良性文化基因。海盗文化则鼓励了潮汕人民勇敢走出去,因为缺乏底线意识,只要能发横财,用什么手段无所谓。
    相比潮州、汕头,汕尾更加野性十足。广东有一句话叫:
    天上有雷公,地下海陆丰。
    海陆丰于1988年改称“汕尾”。汕尾的生猛、百无禁忌相当吓人。“改革开放第一案”的海丰县委书记王仲,就是因为走私贪腐被枪毙。当时整个沿海都在走私,但总归还有个度;然而,汕尾一搞走私,简直是明火执仗。不仅走私,印制假钞、制毒造毒也成建制地出现。
    二三十年前,我去福建厦门采访,坐长途客车过了汕头再往前走的时候,售票员提醒说:“旅客同志们注意了,前面就是海陆丰,你们千万不要随便下车,不要随便伸头,请带好随身物品。”当时我就很感慨,潮州、汕头尽管也有不守规矩者,但大多只是以官商勾兑这种相对灰色的手段赚钱;汕尾那种月黑杀人夜、风高放火天的玩法,着实吓人。汕尾到现在发展还是不尽人意,可能也和这种生猛的风俗有一定关系。
    新中国成立后,生产和发展成了时代的主流。潮汕人多地少的情况非常严重,时任省委书记陶铸用行政手段解决了这一问题。当时的广东省海南行政区(在1988年析置为海南省)还是刀耕火种的状态,农业十分落后。陶铸大笔一挥,几十万潮汕移民被送到了海南,所以如今的海南话里面有潮汕话的影子。可以说,海南是潮汕文化的一块飞地。今日的商业明星马化腾,其父就是潮汕人。
    从某种意义上说,潮汕也是上海文化的一大源头。在明清很长一段时间里,潮汕人坐“红头船”去南洋闯荡,对于外界的文明可以说浸淫已久。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夷商到广东来做生意,精明的潮汕人发现了其中蕴藏的机会,纷纷投身“洋务”,他们小则成为夷商的翻译,中则成为牙商,大则成为买办。1856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夷商的生意开始由广东向上海迁移。彼时“广州十三行”已经发展了很长时间,潮汕人也在这个行当耕耘了几代,他们非常积极地跟着夷商到了上海。
    当时的上海,就像日后改革开放初期的深圳一样,基本上是文化荒地,精明的潮汕人在这个舞台上大展身手。在上海的华人人文金字塔中,第一层——塔尖——就是广东人,这批广东人的构成就像夹心饼干一样,外层是广府人和客家人,中间的核心则是潮汕人;第二层——中部——是宁波人;第三层——基础层——才是苏北人、安徽人。上海滩的豪华别墅群“思南公馆”,大部分别墅的原主人就是广东人,其中潮汕人又占了多数。
    
    汕头,经济特区之殇
    改革开放之初,我国政府先后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四地设立了首批经济特区。汕头之所以能够成为经济特区,名义上是要借助海外潮汕人的力量,但其实跟当时的广东政坛有很大的关系。潮汕人一直对广东政坛有很大影响力,香港的大佬大多也是潮汕人。
    但是,汕头作为经济特区却难说成功。统计数字令人触目惊心,虽说当地人的实际生活并不像数字显示得那么悲苦,但不管怎么说,在最初四个经济特区里,汕头的经济叨陪末座,这是不争的事实。
    想当年,改革开放大潮初起,潮汕欣欣向荣。1992年,我以新华社记者的身份来到潮汕地区,做了二十多天的调查采访。那时的潮汕只有流通经济,却繁荣得有点可怕,人们挥金如土,夜夜笙歌。当时我就断言,潮汕经济迟早会遭到重创,因为这完全不符合商业文化基因谱的排列规律。
    任何区域的发展,都要经历从小农经济、流通经济、工业经济到现在的商业经济的过程,经济发展有自己不可逾越的规律。一旦把商业文化基因全部打乱,破坏了它的成长规律,区域经济必然要停滞甚至退步。
    潮汕这个地方多少年来只有流通经济,没有工业经济。这跟潮汕人的DNA有很大的关系:脑子好使,往往愿意挣快钱,挣聪明钱,而不愿意辛辛苦苦地做实业。
    潮汕因为有了所谓的经济特区头衔,尽管中央给的地很少,但几乎所有的“聪明的”潮汕人全以它为借口搞合法走私。潮汕会算这个账的“聪明人”实在太多了。
    浙江温台地区(温州、台州)的历史文化跟广东潮汕有相似之处,但浙江没有特区的“合法走私”政策,只能自力更生,被迫走上了工业化之路。当潮汕已经是满地“大白鲨”摩托车的时候,温台街上跑的还是简陋的“甲壳虫”人力车。温台从盗版开始,到模仿、复制,再到现在开始创新,最终打下了良好的产业基础,并且产生了吉利、正泰等企业。
    最后结果就是:温台起来了,和潮汕相似的城市大都实现了工业化转型;而潮汕到现在还是没有成型的工业化,还继续一次次地在原地犯错误。几十年过去了,温台已经由流氓变成了绅士,风光无限;潮汕却跌入了经济发展的低谷,徘徊不前。“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就是这么个道理。
    十多年前,我曾受邀在潮汕做了一次讲演,报告会的规模有两三千人,在讲演中我毫不客气地对潮汕进行了批判。
    潮汕面临的第一个问题是——信用缺失。这是潮汕经济萧条的最重要原因。在潮汕成为经济特区后,一少部分汕头商人骗贷、造假、走私,无所不用其极。小聪明误了大事业,让汕头的名声一度跌到了谷底。中央几度强力整顿之后,情况才得以收敛。
    潮汕面临的第二个问题是——帮派文化浓厚。同属河口文化,山西的河东、河西差别不大;合并同类项以后,山西、陕西、河南也大致差不多。相形而言,潮汕人一出门就是漂洋过海,异国他乡,“文化孤岛”的属性使得他们天然抱团,共同对外。我们今天看到的潮商正是如此,它是个商业狩猎群体。这种自己人、外人的鲜明分野,让他们做生意时首先想到的就是把对方变成自己人。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推荐书籍:S-stories 第一辑·春天故事集 末日总在咫尺间:从青铜时代的崩溃到核浩劫 克鲁格曼的预言:美国新世纪经济迷航 施蒂格勒自传:一个自由主义经济学家的自白 政治算术:西蒙·库兹涅茨与经济学的实证传统 未央歌:40年来最感动我们的书 未见萤火虫 微笑深爱 微伤爱之恋曲 我的后青春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