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网

大国大民:王志纲话说中国人全文阅读

外国小说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传记回忆杂文随笔诗歌戏曲小故事
下书网 > 诗歌戏曲 > 大国大民:王志纲话说中国人

第70页

书籍名:《大国大民:王志纲话说中国人》    作者:王志纲
推荐阅读:大国大民:王志纲话说中国人txt下载 大国大民:王志纲话说中国人笔趣阁 大国大民:王志纲话说中国人顶点 大国大民:王志纲话说中国人快眼 大国大民:王志纲话说中国人sodu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大国大民:王志纲话说中国人》第70页,页面无弹窗的全文阅读!

    在邓小平的默许之下,所谓的经济特区探索,本质上是一场以实用主义为导向的探索,一场以“对外开放”来推动“对内改革”的微创手术,一场收益最大化、代价最小化的精明生意。
    一切被视为洪水猛兽的改革措施,在经济特区里都被默许先行先试,执政者秉承最大限度的宽容——“先看看再说”。一旦尝试成功,其经验便可以有条不紊地向全国推广;一旦失败,则吸取教训,另谋新路,把损失控制于福建、广东一隅。
    以小博大,以开放促改革,这是广东在改革开放前二十年的历史使命。读懂这一点,方能读懂改革开放。担此重任者,就是在改革开放初期起到重要二传手作用的、被广东人民亲切称为“广东的邓小平”的任仲夷。
    我跟任仲夷相识,是在我离开新华社创办智纲智库以后。广东商帮成立了广东私营企业总商会,聘请我当总顾问,任仲夷也是总顾问,后来我和他在各种场合见了很多次。有的时候,我也会跟他聊起当初改革的一些事。
    那时任仲夷已是近八十岁高龄。有一次印象特别深刻,我跟一帮商会企业家一起见到任仲夷,那帮商会的老板们为了恭维我就跟任老说:“这位是我们的大策划家,我们很多项目都是他帮助做的策划。”然后,任仲夷居然这么说:这是一个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经济的主力军是“知本家”——“知识”的“知”,“本钱”的“本”,他就是“知本家”,而不是他们原来说的那种和资产相关的“资本家”;未来是一个“知本家”的时代,要尊重知识,尊重知识时代。从这点就看出来,这位老人家的思想真是非常了不起。
    作为改革开放前沿阵地的指挥官,任仲夷有几段话在广东广为流传,他说“见了红灯绕道走,见了绿灯赶快走,没有灯要摸着走”,反正不要停。这是他非常著名的“三灯论”。
    到了1984年,改革开放出现了一定动摇。当时一边是西方的自由化思潮从海外传入,对知识界影响很大;一边是走私猖獗,虽然政府严厉打击,但被曝光者不过是冰山一角,无数人参与到了这场疯狂的游戏之中,同为经济特区的汕头、厦门,连同深圳、珠海、海南一线,构成了20世纪80年代东南沿海走私的黄金海岸,席卷了整个大陆沿海地区。有批内地老干部到深圳参观后痛心疾首:深圳除了五星红旗之外,遍地都是资本主义。经济特区被描绘成了“走私主要通道”和“香港水货之源”。
    这时候的广东承担了极其沉重的政治压力,任仲夷作为操盘手硬生生地顶了下来。他说了一句充满了辩证法和政治智慧的话,叫作“开放不排外,引好不引坏”。打开窗户呼吸新鲜空气的同时,不可避免地会有蚊子苍蝇飞入,我们不能够因为出现问题就一棒子打死。他的坚定有效地稀释掉了上面一些极“左”的浪潮,鼓励下面的人继续走。
    任仲夷还有一句话更精彩,他号召干部们“先斩后奏,边斩边奏,斩而不奏”:做事情不要等红头文件,一旦看准就先干了再报告;还有些事情实在拿不准的,边做边说,先上车后补票;还有一些事情走错了,那就不要报告了,自己接受教训就行了。
    作为广东省委书记,任仲夷所提出的这些充满政治智慧、充满辩证思想的意见,对于当时广东积极往前探索起到了巨大的作用——让广东的干部和官员们解放思想,让企业家们勇敢地往前走。
    改革开放之初,广东另一个改革风云人物是袁庚。1979年深圳蛇口炸响了中国对外开放的“第一声开山炮”,蛇口的创始人就是袁庚。现在的年轻人已经很少再听到这个名字了,但在当时,这可是一位名震天下的传奇人物。
    1975年10月,五十八岁的袁庚调任交通部外事局副局长。因为他就是地道的深圳宝安人,又有交通部工作经验,又过了三年,时任交通部部长叶飞问他:“愿不愿到香港招商局去打开局面?”于是,他回到南方,接受香港招商局常务副董事长一职。1979年,他担任深圳蛇口工业区管理委员会主任,负责蛇口工业区的开发。
    曾经有人说:“袁庚之所以搞出个蛇口,就是因为他对中国的计划经济一窍不通、一无所知。”第一,他因为不懂计划经济,才对其弊端有深入了解,他是最早那一批反思计划经济体制的官员;第二,他有非常发达的海外关系,也知道这些年来世界发生的深刻变化,包括“亚洲四小龙”的崛起,香港如何从落后的渔村变成现代金融中心;第三,他有一种积极的改革开放意识,时不我待,事在人为。他一到招商局就积极配合改革开放政策,最后以招商局的名义获得了蛇口开发区这个试验田。
    在这块试验田上,袁庚开始励精图治,按他的说法叫“试管经济”:有别于传统计划经济,而跟全球接轨,拥抱市场化和国际化。当时蛇口开发区有很多便宜行事的权力:要什么政策,就能从抽屉里拿出什么文件。蛇口工业区管理局是一级地方行政组织,虽然隶属于深圳,但实则是独立王国,在地位上甚至平起平坐。当时,其他地方成立企业走流程要三个月,而在蛇口,企业从申报成立到拿批文只需十天。
    彼时的蛇口,不仅是改革开放的试管,更是现代经济的一个超级孵化器——新观念、新思想、新模具、新产业、新人物的诞生之地。招商、平安、华为……无数巨头从蛇口走出,最终走向世界。
    袁庚人生最辉煌的举动,可能很多人都听过。1984年,邓小平去特区考察的时候,袁庚居然冒天下之大不韪,在蛇口的马路边竖了一个标语,就两句话:
    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
    这是一场极其大胆的政治冒险,果然也引起了保守力量很大的反弹。一时间,蛇口成为舆论的焦点,被抨击为精神污染和资产阶级流毒,袁庚也承受了很大的压力。没有想到,邓小平看到后肯定了这条标语。改革开放的风潮由此传遍全中国,也从某种意义上为蛇口完成了加持。
    在经济发展之外,袁庚还有蓬勃的政治追求,这也是他后来遭受诟病之处。
    1987年前后,新华社面临一个新的任务——总结改革开放十年来的经验与教训,其中深圳是重中之重,而蛇口又是深圳难以避开的话题。于是,总社安排我去负责报道蛇口。我在蛇口一待十天,采访了几乎所有的重要领导。
    当时的蛇口人心浮动,香港报纸都在大量登载“袁熊大战”。其中,“袁”就是袁庚,时任蛇口工业区党委书记,“熊”就是熊秉权,时任蛇口开发区管委会主任。当时两人的矛盾几乎天下皆知。这种摩擦起初不关乎个人恩怨,只是对于改革方向的态度不同,但是,随着矛盾愈演愈烈,两人几乎难以共存。在我采访的过程中,这两个人都向我诉苦,都想积极地影响我。
    采访完后,我得出一个判断,熊秉权是个干才,作为开发区的官员绝对一流。他认为,既然是开发区,埋头搞好经济发展就完了,千万不要染政治。袁庚则雄心勃勃。在他看来,蛇口的经济再发达,在共和国的经济总量里面也是九牛一毛,只有在政治上有所突破,才对整个中国是最好的帮助。他想搞政治特区,这才是他所谓“试管”的真正价值。
    按照熊秉权的说法,袁庚这个人“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即所谓的政治品质不好。从某种意义上说,袁庚是玩政治的高手;所以,熊秉权跟他发生矛盾的时候非常痛苦。在采访中,熊秉权跟我说:“他(袁庚)名气这么大,能力这么强,为什么不实事求是?他为什么玩弄政客手腕?”这是熊秉权感到最痛苦的地方。
    但是,换一个角度来看,只问目的、不讲手段也成全了袁庚。他在先行先试的时候,如果没有这些韬略、手段,是不能存活的,他需要政治智慧。他存活不了,蛇口就存活不了。事实证明,最终蛇口也没存活下去。在袁庚卸任以后,我旁观了蛇口被深圳兼并整合、走向消失的整个过程。但是,毕竟蛇口在他手里坚持了十年,这十年也使蛇口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从这个角度而言,袁庚已走,改革仍旧;蛇口已逝,袁庚不朽。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推荐书籍:S-stories 第一辑·春天故事集 末日总在咫尺间:从青铜时代的崩溃到核浩劫 克鲁格曼的预言:美国新世纪经济迷航 施蒂格勒自传:一个自由主义经济学家的自白 政治算术:西蒙·库兹涅茨与经济学的实证传统 未央歌:40年来最感动我们的书 未见萤火虫 微笑深爱 微伤爱之恋曲 我的后青春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