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网

第一:中国经济改革源头探秘全文阅读

外国小说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传记回忆杂文随笔诗歌戏曲小故事
下书网 > 哲学心理 > 第一:中国经济改革源头探秘

在敏感间拿捏分寸

书籍名:《第一:中国经济改革源头探秘》    作者:王佳宁
推荐阅读:第一:中国经济改革源头探秘txt下载 第一:中国经济改革源头探秘笔趣阁 第一:中国经济改革源头探秘顶点 第一:中国经济改革源头探秘快眼 第一:中国经济改革源头探秘sodu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第一:中国经济改革源头探秘》在敏感间拿捏分寸,页面无弹窗的全文阅读!



浦东与浦西——在敏感间拿捏分寸

上海浦西的开发和建设,至今已有150余年的历史了。当浦西已经发展成为繁荣的著名大都市、享有“十里洋场”、“东方巴黎”之称时,与之一江之隔的浦东却依旧是一派荒凉景象。当然,浦东开发前,并无“浦西”这一称呼,那时说的“上海”主要是指现在的浦西。虽然至20世纪50年代其局部景象颇似国际名城,但其功能却相距伦敦、巴黎、纽约甚远。

上海横跨黄浦江,是世界上著名的跨河型城市。尽管上海很早就在全世界声名远扬,被誉为“远东第一大都会”、“东方巴黎”,然而浦东与浦西却呈现出极不对称的城市形态。本来,对称或均衡是一条重要的美学原理,城市建设自然也不例外。环顾国际大都市,凡是跨江、跨河而立的,比如伦敦横跨泰晤士河,巴黎横跨塞纳河,布达佩斯横跨多瑙河,都是两岸均衡发展的,唯独上海这个跨河型城市例外。浦西在20世纪初已开始繁荣,而浦东到20世纪末还只有大片农田和少量破旧的厂房及民居。

纵观上海发展史,清晰可见,近代上海城市的快速发展肇始于“鸦片战争”后的“五口通商”,外国殖民者在强迫清政府签订了租界条约之后,肆无忌惮地“越界筑路”,扩张地盘,使上海浦西的城市规模逐渐无序地增大。但是任何一个外国冒险家都不会独自去突破黄浦江这道天然屏障,去投资建设交通不便的浦东。而旧上海的城市当局,当然也不可能有勇气和力量去破解这种畸形,让黄浦江的东西两岸比翼双飞。上海人只能面对浦东这片宝地,望江兴叹,浦西繁华、浦东“乡下”,两者不和谐的发展格局,并不是母亲河的偏心,而是外国列强蚕食中国的“后遗症”。面对这种强烈的反差,中国近百年来都曾有人筹划开发浦东。从孙中山先生到著名民主人士黄炎培先生,再到国民政府,都曾经有过开发浦东的打算,但都没有成为现实。难怪民间用“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间房”来形容浦东的落伍。

相对于浦西,建设初期浦东面临的任务,首先不是开发,而是旧城改造。旧城改造,比建一座新城要困难得多。日本前首相田中角荣在《日本列岛改造论》中说:改造旧的东京,比在平地上建设一个新的东京要多花9倍的价钱。他所估的数字未必准确,但这个观点是很有道理的。

虽然,浦东开发比浦西晚了百年,比深圳晚了整整10年。然而,“坚冰已经打破,航道已经开通”,虽然是迟到的开发,但这毕竟是伟大的历史性的跨越。1990年迄今的开发建设,使浦东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个外向型、多功能、现代化的新城区的雏形已在黄浦江畔凸现,加上浦西的同步发展,这大大推动了上海城市形态从旧貌到新颜的跨越。浦东经济实力从规模较小(1990年占6%)到占上海举足轻重地位的跨越(2005年占25%),各重点小区实现了从出形象到出功能、出效益的跨越,实现了从单一的开放引资向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开放的跨越,实现了社会发展从农业文明、小城镇建设向现代都市文明的跨越。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推荐书籍:低碳之路:重新定义世界和我们的生活 等待猫吠:怎样说服越来越精明的消费者 德鲁克实践在中国 德鲁克经典管理案例解析 伟大的经济学家 全球科技创新路线图:一本书带你看遍全球创业与投资热点 绝对成交:一页纸营销计划 记忆编码 翻译似临画 翻译乃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