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网

海:另一個未知的宇宙全文阅读

外国小说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传记回忆杂文随笔诗歌戏曲小故事
下书网 > 侦探推理 > 海:另一個未知的宇宙

第18页

书籍名:《海:另一個未知的宇宙》    作者:弗蘭克·施茨廷
推荐阅读:海:另一個未知的宇宙txt下载 海:另一個未知的宇宙笔趣阁 海:另一個未知的宇宙顶点 海:另一個未知的宇宙快眼 海:另一個未知的宇宙sodu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海:另一個未知的宇宙》第18页,页面无弹窗的全文阅读!

    只有蘇格蘭的羊長得令人側目,人們說它左邊的前后腿比右邊的要短,這樣才能方便它在高地的陡坡上保持平衡。蘇格蘭的酒保喜歡大談如何抓害羞的羊。整個過程需要三個男人的參與:一個從后面接近,嚇唬它逃走,另一個則守在前面大吼大叫,讓它陷入恐慌,這樣當它突然一轉身時,就會因為自己奇特的身體結構而失去重心滾進山谷中,被第三個蘇格蘭人擒獲。
    英國游客往往不知道自己盤中的褐色肉片原是被切開的羊胃,里面填滿內臟、燕麥粥和洋蔥。他們看見這種奇形怪狀的東西總是大吃一驚,只想回到左右對稱的英國羊身邊。對稱的身體好處很多,所以我們才把寒武紀之后的動物稱為左右對稱動物。
    一個比較難回答的問題是:動物的甲殼從何而來?當時的軟體動物該不會是突然找到了一個神秘的武器庫吧——嗨,真酷,我要這些鉗子。
    是嗎?好吧,那我就拿鎧甲。
    呸,那東西對你沒用,看看這些鋒利的假牙,我一口就把你的蠢甲殼咬碎了。
    唉,這不可能的,我早就一錘子把你掃到天涯海角了。
    或許問題的答案還在瓦蘭吉爾冰期中。在幾百萬年的時間中,浮游的大冰塊從大陸上刮下了無數噸沉積物,并將其帶進了海洋中。6 億年前,海洋的底部應該布滿了冰川冰磧巖。其實在今天,冰川依然不時將一些沉積物帶到南極洋的海底。瓦蘭吉爾冰期也是如此。我們知道,雪球理論的一個重要證據是人們在世界各地發現的冰磧巖,這些冰磧巖在元古代末期時覆蓋了海底,并隨著板塊運動來到了陸地附近。當地球表面幾乎完全被冰雪覆蓋,海水冰凍達 1500 米深時,生命正岌岌可危。世界的大多數區域都已無法進行光合作用。雖然有證據顯示赤道附近的一些地區沒有結冰,但當時的大多數生命還是面對著一個嚴峻的抉擇:要么滅絕,要么突破。
    除了伯吉斯頁巖,中國也是地質學家和古生物學家的樂土。人們在揚子臺地附近發現了一些原始腹足類和早期腔腸動物,除此之外還有大量的節肢動物、鱟、海蝎、螃蟹以及龍蝦的祖先。幾乎所有這些蟲子都來自澄江化石群。奇蝦、歐巴賓海蝎、威瓦亞蟲以及 15000 多種三葉蟲生物都被永恒地封存在石頭中。揚子臺地穩固著中國中南部大部分地區,幾乎是寒武紀和前寒武紀化石的天堂,因為這里的一些區域以前曾是細粒沉積物為主的海床,化石的細節得到了良好的保存。
    多年以來,德國應用地質科學院的古生物學家貝恩德-迪特里希·埃特曼也參與了此領域的研究。他猜測冰河期中某些生物重返了海底的熱泉,然而他并不認為這是退步的舉動。相反,有機物只是改變了自己的新陳代謝過程。海底營養豐富,而且溫暖如春。然而黑暗中的生活畢竟比不上陽光明媚的礁石海面。那些大煙囪并不會永遠保暖,煙囪熄火后,生物們就得搬家——沒有地圖,沒有導航系統,在不見天日的幽暗海底搬家!運氣好的話,它們或許能找到新的家園,然而其他移民也會紛至沓來,搶奪生存空間和資源。這些都是它們未曾經歷過的生活。
    埃特曼認為,事實上死亡的前奏卻加快了物種的發展進程。群雄逐鹿、強者獨尊,可是所謂的強者不正意味著求新求異的能力嗎?軟體動物柔若無骨,彼此相敬如賓,而瓦蘭吉爾冰期的幸存者卻長出了體外骨骼②、下顎、牙齒、螯爪、觸角、角質鰭、腿,有的甚至長出了眼睛。
    不時有絲絲縷縷的光線滲入海洋,滾燙的熔巖有時也能點亮幽深的海底。此時,一切超越同伴的特點都對自己有利。
    生存之爭突然爆發,因此,生物只能選擇向前大跨一步。更何況,在一個外部條件極為惡劣的行星上,甲殼能夠為生命提供保障。當時的海洋依然電閃雷鳴,火山爆發不斷。
    在揚子板塊的黑色頁巖中,埃特曼和他的同事米歇爾·施坦納博士發現了三葉蟲的祖先。他們在黑煙囪的殘余物中發現了早期的軟體動物和細菌墊。中國科學家在同一地區還發現了珊瑚蟲的螺旋形小胚胎,這些胚胎成熟后應該曾寄居在一些硬質的管道中。
    一個中美合作的研究小組在陡山沱巖層中發現了一些身體結構左右對稱的生物,這些生物至少生活在寒武紀物種大爆發的 5000 萬年前。Vemanimalcula(春天的小動物)在瓦蘭吉爾冰期的末期就長出了食道,消化器官的左右兩側帶有對稱的空腔,甚至有可能長出了眼睛。埃特曼相信,在深海熱泉邊,生命開始掙扎不息,并引發了寒武紀的那次物種大爆發——如果只有一次爆發的話。
    而這一理論的反對者則認為,早在甲殼動物出現之前,地球上就已產生了結構復雜的多細胞生物,而這些生物之所以未能幸存下來,是因為它們慘遭了無處不在的細菌的毒手。因此,進化女神并沒有發明一群硬邦邦的生物,而只是為那些赤裸裸的原生動物穿上了衣服。然而這種說法其實有待商榷,我們現在也知道,在某些條件下,軟體動物具有很強的生命能力。
    贊成物種大爆發說的研究者們還有另外一種看法:在澳大利亞的南部,人們發現了一個直徑為 90 公里的 5 億 9000 萬年前的凹坑。據此看來,很可能是一次隕石撞地消滅了大部分單細胞生物,從而為復雜生命的發展創造了空間。但這種看法目前還頗受爭議。
    甲殼生物迅猛發展的原因也可能是鈣元素的快速增多。在寒武紀初始階段有一個稱為“托莫特期③”的地質時代,所謂的“小殼類生物”就來自于這個時期。剛開始時是一些披著金屬甲殼的小動物,也有軟體動物④的祖先。
    從時間上來說,這種解釋和紐約州大學的科學家提姆·羅溫施坦的看法很相近。提姆·羅溫施坦分析了眾多 5 億 4400 萬年之久的鹽晶體中的海水,并將其與后來的海水作了對比。在不到 3000 萬年的時間里,海水中的鈣元素含量增加了兩倍。原因很明顯,全球冰封期結束后,陸地開始腐蝕。大量含鈣的沉積物進入了海洋,此外,解凍期使海平面不斷上升,很多地帶變成了淺水海域。碳酸鈣是甲殼的重要成分之一。冰河期之前,地球上的碳酸鈣尚不足以武裝所有生物。而隨著生存環境的改變,一些物種滿懷感激地接受了這一饋贈,變成了堅硬的裝甲車,而另一些生物——尤其是單細胞生物——卻漸漸走向了滅亡。這或許能解釋當時的物種滅絕現象。或許,只有當前輩們退出舞臺時,新的生命才能粉墨登場吧。
    最早的外骨骼可能只是對抗自然威力的防身之物,可是后來,生物們卻漸漸學會了啃咬叮刺。生存賽跑由此開始了,然而其速度或許并不像我們一直想象的那樣迅猛——想想時間的相對性吧。個人的時間觀并不值得提倡,因為大家都以一種平均主義的目光來測量世界。我們會覺得在同樣長的一段時期內,有時事件紛紛不斷,有時又寂然無聲、毫無動靜。然而事實恰恰相反,事件鍛造著、拉伸著時間。
    原地踏步者必將被淘汰——物種藍圖雛形齊備
    鑒于早期地球的環境條件,復雜的生物、對稱的身體、甲殼以及生物多樣性并無存在的必要。因此,地球靜靜等待了 30 億年。只有當需要革新時,生命才開始發展。改革發展正是如此。突然之間,按部就班的進步停止了,取而代之的是爆炸式的突變。
    人類的歷史中也有類似現象。想一想我們的祖先學會直立行走花了多長時間——幾百萬年。后來人類又花了幾千年來享受騎馬或坐馬車,可是在短短幾百年的時間中,交通工具竟發生了徹底的變化。
    某人發明了汽油發動機之后,一場變革開始了。1690 年,法國人丹尼斯·帕潘制造出了高壓蒸汽機的原型,這一機器在 1712 年通過托馬斯·紐科門得到了改進。幾十年之后,在 1765 年,瓦特極大地改善了蒸汽機的性能,并引發了一場工業革命。恰好 100 年之后的 1860 年,比利時人埃蒂安·勒努瓦將自己制造的第一個煤氣發動機裝在三輪汽車上。之后一個名叫尼古拉斯·奧托的科隆人創立了道依茨汽車公司,并在 1876 年與戈特利布·戴姆勒和威廉·邁巴赫生產出了新款四程循環燃氣發動機。10 年后,戴姆勒將這一發動機應用在車輛的驅動系統中。汽車的歷史只有短短 120 年,然而想想在這么短暫的時間里有多少令人難以置信的發明:F1、噴氣式飛機、空中巴士、航天飛機……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推荐书籍:路边野餐 阿诺德·汤因比传 12天理财精进 大流感——最致命瘟疫的史诗 确定性的终结-时间、混沌与新自然法则 师从天才:一个科学王朝的崛起 迷人的科学风采:费恩曼传 美丽心灵:纳什传 乌有王子(卷一):前度的黑暗 乌有王子.2,战士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