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网

海:另一個未知的宇宙全文阅读

外国小说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传记回忆杂文随笔诗歌戏曲小故事
下书网 > 侦探推理 > 海:另一個未知的宇宙

第52页

书籍名:《海:另一個未知的宇宙》    作者:弗蘭克·施茨廷
推荐阅读:海:另一個未知的宇宙txt下载 海:另一個未知的宇宙笔趣阁 海:另一個未知的宇宙顶点 海:另一個未知的宇宙快眼 海:另一個未知的宇宙sodu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海:另一個未知的宇宙》第52页,页面无弹窗的全文阅读!

    浮游生物到底是什么?
    美國后現代藝術家安迪·沃霍爾說過,每個人以后都有機會出名 15 分鐘,他影射的是即將到來的媒體社會。塞西爾·迪米爾曾拍過一部偉大的電影,影片中無數小人物通過簡單的存在就贏得匿名的榮譽。安迪·沃霍爾大概就是看了這部電影才說出這句經典名言的。電影中的小人物雖然只是一閃而過,卻承擔了極重要的角色:沒有他們就沒有羅馬大軍,沒有民眾大會;沒有他們,羅馬斗獸場的看臺上就不可能坐滿觀眾,也就無法體現群體的恐慌。
    這些小角色是銀幕上的浮游生物,他們為了幾美元在幕布背景前跑動,讓別人在混戰中砍掉自己的頭,或者和一艘遠洋輪船一同沉沒。他們中間不會產生第二個愛因斯坦,不會產生第二個麥當娜。浮游生物的命運是集體戲劇,他們生活的目的是讓別人能夠生活下去。在泰坦尼克號沉沒、羅馬大火、星球大戰時,他們愉快地走向死亡,這樣在蕓蕓眾生之中才會產生英雄,創造后來者,這些后來者又會繼續發揮重要作用。群眾創造英雄,統治者無法決定戰役的勝負,但一群小角色卻能決定誰是統治者。他們雖是無名小卒,卻不可或缺。
    如果人們要為海洋中的小角色立一座紀念碑,那么碑文應該這樣寫:無名的磷蝦,或者是無名的海藻。這些都是英雄,卻無法逃避自己的命運,它們是藍鯨和鯊魚賴以為生的基礎。
    從肉眼看不見到 9 米長——各種浮游生物
    就像無數科學術語一樣,“浮游生物”這個概念也來自希臘語,意思是“四處亂走的”或“漂流的”。我們也可以說,浮游生物不買車票,在洋流交通系統中,它們并不知道何去何從,只是隨波逐流。雖然某些浮游生物能自己游動,在必要時甚至游得相當輕快,然而大多數浮游生物還是跟著流水走。與它們相比,螃蟹可算得上是跑步健將。
    因此,浮游生物自主地移動多半是成群結隊在海洋中升降。大多數浮游生物喜歡在海面度過黑夜,白天則躲入深海,在此過程中,它得克服巨大的高度差。浮游生物大多數時間都耗費在改變自己的高度上,此外還得竭力不讓自己下沉。
    除了高溫水域、急流和充滿化學物質的水域,浮游生物幾乎無所不在,只有密度高低之別而已。就像微生物一樣,它們的數量非常龐大。我們喜歡高樓大廈,然而即使如此,人類和陸棲生物依然屬于地球表層的居民。我們的擴張范圍僅限于經度和緯度之間,而浮游生物卻擁有深度,它們的居住空間和陸地的關系就像立方體的內部和表面一樣。
    我們已經在水滴中認識了一些小角色。浮游生物中最迷你的代表——病毒和霉菌,被列為超微浮游生物,連離心機也無法把它們帶離老家。第二級則是微浮游生物,包括真核植物和細菌,只有 1 毫米的千分之幾那么大,人眼無法看見。一個針尖上就有 200 萬到 300 萬個細菌,沒有任何一副眼鏡能讓人類窺見它們的真正面貌。超過 0.2 毫米的被稱為中等浮游生物,仔細觀察的話,中等浮游生物看起來就是一個小點,但至少能辨認出形狀和顏色。老鷹不借助任何光學儀器就能察覺 2 毫米大的中等浮游生物,即使你視力欠佳,這些浮游生物還是“可見”的。第 4 級則是大浮游生物,個頭已達 2 厘米。
    提起浮游生物時,我們一般會聯想到以上這幾種。這些云狀的浮游生物在海中游來游去,讓人驚奇的是,它們竟能滿足地球上最大的生物。但還有下一個等級,2 厘米以上的巨型浮游生物,不僅包括許多小魚,還包括 9 米長的水母。
    什么?9 米?那還是浮游生物嗎?
    是的,當然!我們回憶一下字面的意思。“浮游生物”本來就指四處飄蕩者,它們并無意違逆洋流,因為根本沒有這種能力,更何況它們也沒有自己的方向。浮游的水母不會熨襯衫,因為它們無法轉身向后看看熨斗是否關掉了。就這點而言,浮游生物的概念指的并非身體大小。簡單說來,所有隨洋流移動的生物都屬于浮游生物,它們隨波逐流,沒有主見。那些頭腦聰明、有力量朝某一方向(逆著洋流)擺動鰭和尾巴的生物屬于自游生物,諸如魚、烏賊、鯨等,但這些是海洋中的少數民族。
    小新發現,塞西爾·迪米爾電影中的小角色都擁有自己的意志,不是嗎?
    小新說,這是個角度問題。那些為了幾塊錢便心甘情愿“葬身大海”的人,他們跟隨的是另一種潮流——美元的潮流。至少他希望對這個世界說:看!背景里那個可憐的家伙,那個剛剛和另外 3000 個群眾角色一同淹死的人,就是我了。人們稱這種潮流為虛榮。在這一點上,小新和小丸子看法一致:從這個角度看來,每個人都是一種浮游生物。
    我總是說嘛,聰明的孩子!
    有一條基本法則:在相同體積下,單個有機體愈小,所含的個體數量就愈多。這樣看來,超微浮游生物遠勝于微浮游生物,微浮游生物又打敗了中等浮游生物,以此類推,幾十億個單細胞生物的體積總和相當于一只中型水母的體積。
    此外,我們還得區分細菌類浮游生物、真菌類浮游生物、浮游植物和浮游生物。看到這么多專有名詞,你大概開始不耐煩了,但我向你保證,這些玩意兒非常簡單。細菌類浮游生物是細菌類的代表,也是所有浮游生物中最小的家伙;真菌類浮游生物就是真菌;浮游植物指的是綠色的植物類浮游生物,它們可以進行光合作用,比如單細胞的硅藻類、溝鞭藻以及在浮游性有孔蟲體內的共生藻,這些生物總共提供了大氣中一半的氧氣。
    海洋浮游植物消耗陸地二氧化碳的量遠遠超過熱帶雨林,這讓人類產生了個想法,就是把多余的二氧化碳送到深海去,這樣二氧化碳就完蛋了。可是,如果二氧化碳能使海藻開胃,那么暴飲暴食的結果會不會導致海藻瘋狂繁殖呢?如此看來,人類讓臭氧層破了個洞或許也有好處,因為對海藻而言,沒有什么比陽光更有養分了,但太強的紫外線又會使浮游植物大量減少。
    人們很喜歡浮游生物,因為它們體格“顯眼”,而且過著動物的生活。這類浮游生物包括小魚、小蝦、大魚的幼體、剛毛蟲及其幼體、水母、海星等,它們利用小鰭、蹼足、茸毛和剛毛,努力避免自己被海洋吞沒。除了浮游生物,浮游植物也會借助自己的茸毛、小刺和鞭毛來抵御地心引力。
    人們對浮游生物的普遍印象是有殼動物,事實上已知的 14000 種橈足類動物便占據了浮游生物的大宗,這種介形類代表動物生活在各種水域中,無論咸水還是淡水,就連地下水都有它們的身影。許多在海洋深處生活的橈足類動物都不需要眼睛,生長的速度也非常緩慢,因此被看成同類中的長壽族。人們在海底也發現了這些動物,每平方米就有幾千個。大部分橈足類動物像小蝦一樣蜂擁著前進,它們長著許多小足和長長的觸角,在被魚和鯨魚吃掉之前,它們大嚼浮游植物。橈足類動物占據了地球生物中最大的一部分,和南極磷蝦的數量等量齊觀。
    地球上最豐盛的大餐——磷蝦
    第一眼看來,磷蝦和橈足類動物的區別并不明顯,前者似乎只是體格較大。磷蝦最長不超過 6 厘米,已屬于巨型浮游生物。磷蝦看起來就像小蝦,它的名字也很奇怪,但事實上磷蝦并非科學概念,只是挪威人對鯨魚飼料的稱呼。磷蝦可說是南極的救世主,居住在南極的動物都直接或間接以磷蝦為食,又以巨大的須鯨和長須鯨為主要客戶,它們每年要吃掉 4000 萬噸磷蝦,另外 2000 萬噸磷蝦則被南極魚類享用了。企鵝和信天翁也喜歡磷蝦。很多種磷蝦會發光,它們身體和眼睛上的發光細胞散發著熒熒的綠光,在南極洲的夜晚,它們的光讓海水看起來陰森恐怖。它們的顏色主要來自于主食——綠色硅藻。烏賊也吃磷蝦,就連海豹也是很大的食客,有些海豹除了磷蝦什么也不吃,它們每年要吃掉 1300 萬噸磷蝦,因此磷蝦先生和磷蝦太太只好天天忙著繁殖后代。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推荐书籍:路边野餐 阿诺德·汤因比传 12天理财精进 大流感——最致命瘟疫的史诗 确定性的终结-时间、混沌与新自然法则 师从天才:一个科学王朝的崛起 迷人的科学风采:费恩曼传 美丽心灵:纳什传 乌有王子(卷一):前度的黑暗 乌有王子.2,战士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