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网

海:另一個未知的宇宙全文阅读

外国小说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传记回忆杂文随笔诗歌戏曲小故事
下书网 > 侦探推理 > 海:另一個未知的宇宙

第93页

书籍名:《海:另一個未知的宇宙》    作者:弗蘭克·施茨廷
推荐阅读:海:另一個未知的宇宙txt下载 海:另一個未知的宇宙笔趣阁 海:另一個未知的宇宙顶点 海:另一個未知的宇宙快眼 海:另一個未知的宇宙sodu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海:另一個未知的宇宙》第93页,页面无弹窗的全文阅读!

    事實上,在所有海上建筑設計中,浮動島嶼取得了最可觀的成功。它們既可由單獨的組件組合而成——尤其是鋼筋水泥的浮橋——也可以直接建成一個整體的浮動城市,理論上它們的大小不受任何限制。它們被纜繩固定在海底,能夠適應海洋的活力。這樣一個海上倫敦或海上巴黎的好處是,它們可以暫時與整個城區分離,在某個船塢上進行維修。海洋生物不會像大阪海域那樣受到打擾——大阪的魚兒和螃蟹突然發現腦袋上多了個龐大的機場,洋流受到的影響微乎其微,海底的營養成分可以繼續進入水中。所有人都感到心滿意足。
    日本在這方面也走在尖端。20 世紀 90 年代中期 Mega-Float 公司在東京進行了有關浮動模塊的試驗。人們計劃使用 300 米乘 60 米的平臺構件,連接后固定在海底。生產地是一個由機器人控制的船塢,設計師最感興趣的一點就是,這個由模塊建成的城市在長年累月變幻莫測的海浪沖刷下,會有什么樣的表現。海水有一個特點,就是會不斷地沖撞、拍打固定的物體,直到使之解體為止。
    除此之外,鹽分和礦物質的腐蝕作用也是不可小覷的。Mega-Float 公司通過鈦涂層和精心設計的控制系統來抵御腐蝕。這個模型至少能維持 100 年,居民不僅可以自在地生活,而且不用擔心暈船。當漂浮城市的規模達到一定級別時,它的穩定程度就和紐約、柏林、羅馬沒有什么區別。理論上,當風力達到 8 級時,你仍然可以安穩自如地玩撞球。
    但是,如果遇到海嘯怎么辦呢?這一點目前還沒有明確的答案。當海嘯從小島下方穿過時,會撞擊到那些鋼索。前提是,這些小島都經由鋼索與數百米乃至數公里深的海底相連。不過,“島城”、Mega-Float 以及類似工程,都是針對平靜的海面而設計的。假設出現 20 米高的巨浪,足以將岸邊的林蔭大道撕成碎片時,小島的命運會怎樣?誰也無法想象。也許小島的彈性設計可以抵消一部分碰撞的能量。然而小島最終的命運可能和《機器島》的命運一樣。或者也不一定呢?
    是的,菊竹說,海嘯當然是個問題。但是在海上,這個問題就沒那么嚴重了。當外面的波浪非常高時,浮在水面的物體是否會像船那樣到達波峰,這一點值得懷疑。如果確實如此,那么它只能隨波逐流了。但是至少上面的人是不會被沖走的。真正會發生斷裂的,還是固定的船塢。
    實際上,現在幾乎已經沒有人再去懷疑水上生活的可能性了,人們只是對這種生活的狀態存在疑慮。優雅的凡爾納先生在他的鸚鵡螺號里還與時俱進地設置了一個吸煙室,那里不提供哈瓦那雪茄,而只提供含有尼古丁的海藻。凡爾納再一次用他那獨特的方式向我們提出一個問題:我們應當營造哪些基礎設施,才能讓人類這種陸地生物適應海上的生活呢?怎樣才能讓他們樂不思蜀呢?也許將來煙民們會看到萬寶路潛水員做著這樣的廣告:請到萬寶路島來。用另外一句廣告語來說:我游過千山萬水,只為一支駱駝牌過濾嘴香煙。
    下文引自《機器島》:
    “這里是太平洋上的明珠。每當船頭或船尾抵達小島頂端時,平查特和佛拉斯科林都同意,這里缺少的是海角、海岬、沙嘴、海灣和沙灘。這里的海岸線只不過是一條由千萬個螺絲和螺母組成的、閃著銀光的斜坡。如果這是一幅畫,那么畫家為什么沒有畫風化的巖石,展現它那大象皮膚般的褶皺?為什么沒有畫海藻,讓它在微風中輕拂著浪花?的確,技術的作品再完美,也無法取代自然的美麗。”
    盡管距大陸只有幾公里之遙,而且還用筆直的橋梁或松散的鋼索與大陸相連,我們依然得在生活習慣上作出極大改變,尤其是飲食方面。當然,這里也會有紅酒、燒牛肉和烤豬肉串,但更多的恐怕是海藻和蟹肉做成的漢堡。海洋城市肯定會嘗試更多新型的養魚、水中栽培和水中養殖法,當然也要考慮到環保因素。城市的海水淡化設備可以自行生產淡水,從海洋中萃取食物的產業將會提供新的就業崗位。這里的居民不會滿足于自給自足,他們肯定會朝著擴大出口的方向發展。
    “我們可以設想一下將來的海上技術型社會,”法國工程師蒂埃里·戈丹說,他的專業是浮動島嶼的基礎設施問題,“這里擁有科學研究、學術工作和頻繁的信息交流。”
    在問到成本問題時,戈丹表示,在海面上建設要比陸地上成本更低——至少原材料使用海上運輸就可以節省一筆經費。他說:“你應當考慮到,現在生產的模塊將來會組成一座城市,生產這些模塊的企業都擁有現代化大規模生產的優勢和靈活性,所以生產這些模塊肯定要比陸地上的產品便宜很多。”
    約翰·克雷文對海洋中的能源生產進行了可行性分析,他認為,這里存在著取之不竭的資源:低溫、清潔、富含營養成分,非常適合進行冷凍,適合生產淡水或作為水中栽培的肥料。風、海浪和陽光都可以充分利用,而不必擔心造成持續性的生態破壞。海洋城市甚至還可為沿海的沙漠地區供應生活用水。人們可以通過數公里長的管道系統將冰涼、脫鹽的甘霖輸送給大陸地區,引入長期曝曬的土地里,或者蒸發后形成雨云,增加當地的降水。
    那怎么處理垃圾呢?
    循環利用,克雷文認為這是一個方法,或者是燃燒,因為沒有其他的方法。既不能用貨柜運送到陸地上,也不能直接倒進海里。這樣很好。問題是,是不是所有人都能遵守這樣的規定?肯定會有人往海里倒垃圾的,不久前有位德國工程師這樣開玩笑。也許他說到了問題的關鍵。
    現在的海上城市還只是一些模型,住在上面的都是些富有想象力的人,或者是真正的科學家。海上生活正一步步走向現實,但歸根結底,人還是一種陸地生物,他們不愿意總是被水圍繞。人們總是認為島上的居民性格偏于乖戾,并非沒有道理。當然,陸地上的人們可以任意遷徙。他們可以步行,可以騎自行車,也可以開著汽車上山下海。他們總是把目光投向遠方。也許在我們的內心深處都有一種擔心,所以隨時都要準備好退路,即使這種擔心只是一種心理上的需求而已——當原子彈爆炸來臨時,就算你擁有短跑運動員的速度,恐怕也在劫難逃吧。
    另外,喜歡冒險的中歐人熱衷于前往馬爾代夫。就算兩個星期以后就得離開那里,他們也會感到心滿意足。如果花五分鐘的時間繞著小島走一圈,也足以令他們感到開心——在這個幾平方公里的小地方度過一段時光,四面環水,這也是一種心理需要。我們是不是有一種與生俱來的島民心態呢?這種遠離技術的生活不也很舒服嗎?
    “對啊。”小新說。他每天都會想象自己在海上城市的沙灘上嚼著冰塊的情景,那兒還有飛機呢。要是我們想去看看爺爺奶奶,坐下一趟航班就可以了。
    這個想法很有吸引力。爺爺奶奶當然會住在一個全是爺爺奶奶的小島上,那里到處都是漂浮的農場,養著雞、牧著馬,開著各種各樣的雜貨店。在小新的幻想中,應該還會有一個游戲島——而且還是用魚肉塊和復活節彩蛋做成的!當然也有不那么令人開心的學校島,但是無所謂了。反正當風暴來臨的時候必須停飛,飛機都得入庫了。
    對不起,小新。到那一天,飛機早已過時了。
    新“海底兩萬里”——這次不搭潛水艇,改搭高速列車
    至少麻省理工學院的弗蘭克·戴維森是這么認為的。對于短途交通,人們可以選擇空中巴士——其實我們應該放棄那些耗費柴油的笨家伙了。在戴維森眼中,飛機就像一只笨拙的鴨子,快艇也許更有效。但是戴維森最欣賞的還是海底隧道,就像大阪灣里的一樣。為什么還要飛越太平洋呢?坐飛機時,首先要不停地爬升,在一根大管子里待上好幾個小時,吃著碎裂的小面包,一邊吃一邊撒面包屑,當氣流來臨時,你還得當心空姐端來的熱咖啡。更何況,上帝造人的時候,壓根兒就沒有給我們飛行的本領。
    說得有點道理。你可以看看那些飛來飛去的生意人,每個人都拿著一份報紙或商業雜志,一直不停地看著,他們讀的永遠是同一個標題,而且壓根兒就沒有讀進去。當我自己坐飛機時,我曾發現一位經理把他手里的《金融時報》拿倒了。所有人只有一個愿望:快點著陸吧。當然也有一些人非常熱衷于飛行,我想他們上輩子大概是只黃蜂或鸚鵡。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推荐书籍:路边野餐 阿诺德·汤因比传 12天理财精进 大流感——最致命瘟疫的史诗 确定性的终结-时间、混沌与新自然法则 师从天才:一个科学王朝的崛起 迷人的科学风采:费恩曼传 美丽心灵:纳什传 乌有王子(卷一):前度的黑暗 乌有王子.2,战士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