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网

海:另一個未知的宇宙全文阅读

外国小说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传记回忆杂文随笔诗歌戏曲小故事
下书网 > 侦探推理 > 海:另一個未知的宇宙

第94页

书籍名:《海:另一個未知的宇宙》    作者:弗蘭克·施茨廷
推荐阅读:海:另一個未知的宇宙txt下载 海:另一個未知的宇宙笔趣阁 海:另一個未知的宇宙顶点 海:另一個未知的宇宙快眼 海:另一個未知的宇宙sodu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海:另一個未知的宇宙》第94页,页面无弹窗的全文阅读!

    戴維森的設想其實就是英吉利海峽隧道的跨太平洋版本。假設我們在洛杉磯附近,登上火車,開進一條隧道,這條隧道穿越大洋,直達東京,大約在水面下 100 米處,建在一個高埠上,固定在一個平臺上。隧道內部是真空狀態,這樣火車就可以順暢地通過。在 25000 公里的時速下,你只需要刷個牙,就可以抵達亞洲了,然后吃頓早餐,肯定可以準時喝到倫敦的下午茶。當然這個網絡可以穿越所有的大洋。“只需”以 5 倍于音速的速度,你就可以在 1 小時內從漢堡抵達波士頓。摩納哥王室肯定會為這種系統開拓新的前景。在 200 里區域之外,海洋就不再屬于任何國家了。但是人們可在大西洋上建造一個摩納哥 2 號,并通過隧道穿越直布羅陀海峽。20 分鐘,從摩納哥到摩納哥,戴維森認為做到這一點幾乎沒有什么難度。
    平心而論,真的可以實現嗎?
    當然。被堵在法國十字路口動彈不得的人一定會舉雙手贊成高速隧道。同樣,交通規劃把四線道變成了單行道,內城堵得一塌糊涂,卻沒有考慮修建環城公路,這簡直是最愚蠢的邏輯錯誤。真想不明白是誰搞出這么復雜的東西的。難道事情本來就該這樣嗎?是不是存在著某種潛在的定律:把法蘭克福十字路口那幾百立方米的柏油碾平竟比登月還難?
    “從技術上講,這種設計是完全可以實現的,”戴維森說,“問題不在于它的可行性,而在于人們是否真的會實施這樣的計劃。”
    不管怎樣,這樣做是很有意義的。凡爾納曾經預測,到 20 世紀末,地球上將有 60 億人。目前地球人口已經超過 65 億了。向你致敬,凡爾納先生!你要是去亞洲的某個大城市旅游,一定不會找到任何尚未開發的土地。那些摩天大樓在挑戰兩公里的高度,甚至更多。你只能祈禱那里的電梯永遠都不會壞。有一點我們得銘記在心:對高度的崇拜必須適可而止。未來的方向還是大海,當然這算不上什么革命性的發現,因為幾百年前人們就已經這樣做了。木樁上的建筑、浮動的市場、帆船上的村莊——一切應有盡有。
    回歸海洋——不,其實人類并不想
    那么深海里的生活呢?
    神秘莫測的海底城市呢?人們可以在那里無休止地建設嗎?在凡爾納的《海底兩萬里》一書中,尼莫船長這位充滿幻想的建筑師說道:
    “跳入水中,你會發現海洋里每一層的生命都具有活力,比所有大陸上的生命都要強。有些人說,它是死亡的要素,而對于成千上萬的動物,也包括我來說,它卻是生命的要素——這里的生命是最純粹的。我突發奇想,為什么不在海底建造一個漂浮城市呢?這是海底的居所,正如我的鸚鵡螺號一樣,每天早晨鉆出水平面去呼吸空氣。這是多么自由的城市,這是獨立的城市!”
    啊哈!要是漢諾威或威斯巴登也這樣沉入海底,那么當它們浮出水面呼吸空氣時,將是多么壯觀的場面,就算藍鯨在它們面前也顯得那么渺小!或者你可以想象一下科隆:當科隆大教堂的塔尖從水面下升起時,將是多么偉大的一幕!我們必須跟海洋飛船之父——雅克·魯熱里先生——談一談這種設想。但是答案很出人意料:
    “不,我不認為海里會出現這樣的城市。將來會出現一些小型團體去海洋中從事某些特殊任務。可以預見,這群人的數目不會超過 300……人們每次只能在有限的時間里完成特定任務。海上城市,可以。海底城市,不行。”
    天哪!海底城市?生活和海洋緊密聯系,不可分割?我們是不是兩棲動物的孩子?它總是幻想著回到自己黑暗的宇宙中。
    反問:它為什么要回來?
    兩棲動物需要奪回某種元素,它已經很長時間沒有接觸過它了。你可以反駁說,進化已經使得蜥蜴和古鯨重新回到大海。沒錯,但像陸行鯨和魚龍這些原始鯨類根本無法選擇自己將來的樣子,即使它們能夠做到這一點。假設你告訴陸行鯨,它只是一種過渡階段,那么在氣沖沖地吃掉你之前,它也許會問:我是什么東西的過渡階段呢?每種生物都處于某條進化鏈的末端,比如藍綠藻、三葉蟲、鄧氏魚,在它們自己的時代,難道不是這樣嗎?智人和尼安德特人都不應被視為過渡階段的人,他們用棒子就能把你的達爾文主義打得靈魂出竅。也許他們根本不懂你在說什么。尼安德特人和細菌有一個共同的特點:作為百分之百的進化女神寵兒,它們都還沒有學會如何去反駁你的話。
    即使是現代人,也只能算是進化過程中的一環而已——有一個不同點:由于他有著高度發達的意識,因此他學會了怎樣去欺騙進化女神,或者自己決定去哪里旅行。比如我們可以在水里待上一段時間,而不用因此改變自己的生活方式和外貌,因為我們擁有一些陸行鯨所沒有的東西:技術。
    它讓我們發明了潛水服和氧氣筒,我們不需要長出鰓就可以潛水。我們誰也沒有長出翅膀,但我們可以通過空中航線進行長途旅行。在這兩種情況下——在水下和機艙里,我們都不會感到太安逸。沒錯,潛水很有趣,飛行很迷人,甚至待在太空里也是一種挑戰,航天員就很樂意接受這種挑戰。但是不管怎樣,在某個時候,我們還是想腳踏實地,呼吸新鮮的空氣。
    陸行鯨、海蜥蜴、蜘蛛、千足蟲、蜻蜓和早期哺乳動物,包括后來的猴子,所有這些物種都缺乏質疑自己生活方式的能力。怎么可能呢?它們永遠不會用另外一種方式來生活。我們卻不同,我們可以根據我們所在的位置千變萬化,變成魚或鳥。我們不需要花費無窮的時間來長出羽毛、長出尾鰭、放棄雙手或改變新陳代謝的方式。我們適應各種變化的方式就是技術進步。我們的鰭和翅膀就是仿生的義肢,它們不是由細胞組織構成的,而是由碳纖維、鋼材和硅制成的。
    也許這就是我們與地球上所有其他生物的根本區別:我們把二選一的兩難問題,變成了兩個都拿的“既有……又有……”。飛機就是我們飛行的肢體,潛水艇就是下潛的肢體,要是視力不好,還可以配副眼鏡。我們的新型新陳代謝是微型芯片,我們的尾鰭是螺旋槳,我們的羽毛是噴射推進裝置,而我們依然是我們自己。只要環境沒有迫使我們必須鉆進水里,我們就不需要自己去適應海洋的環境,我們可以通過快艇、漁網、潛水衣、潛水艇、水下住宅和無人駕駛的探測器從海洋中獲得我們想要的東西,而大王烏賊卻還為此丟了一只手。
    現在我們適應海洋的方式不再是進行身體的改造,而是不斷改進我們的替代工具。可以想象一下 500 萬年以后的人類(要是那時候人類還存在的話),我們會發現,人類所剩無幾的毛發將會完全脫落,我們的腦容量會進一步增加,而咀嚼器官則會退化。事實上,這種情況可能并不會出現。只要人類還繼續生活在地球表面,我們的后代看上去就不會和我們有太大區別。現代人類可以征服海底世界,而不用像鯨類那樣發生突變。最后他還是他自己——在另一個生存空間里做客,而不是把那里當成家。沒有人愿意戴個潛水罩去買面包或肉。
    “人類沒有理由到海里去生活,”魯熱里總結說,“陸地生活是人的天性,他們可以暫時去海里工作,可以暫時待在太空里,但這并不意味著他們要退回大海……我不相信。”
    這是一個夢,但常常是一個噩夢。
    目前世界上 56 個載人的水下實驗室中,55 個都是空著的,這并非偶然。現在,愈來愈多的潛水任務被交給我們的下一個親戚,也就是機器人(真的,說不定什么時候,它們和我們的相似程度會超過黑猩猩)。新型的材料可以抵御腐蝕和洋流。浮動的控制中心,代替了固定的海上鉆油平臺,因為人們想從深海里鉆取石油。自動化的深海工廠從沉積物中將石油抽出,由智能自動裝置負責監控。在浮動控制中心里,我們已經很難看見人類的身影。
    不管怎樣,我們只需在岸上發號施令就可以了,在伸手不見五指、充滿危險的深海里,各種設備會和我們隨時通信聯系。這里有著完備的虛擬等級,比如機器人清潔工、機器人修理工、機器人裝卸工、機器人主管,還有一些機器人專門負責將損壞的機器人送到機器人醫院里進行治療,最后還有自動化的機器人護士,她們會為鐵皮病人朗讀機器人童話。所有這些,都比直接派遣人類更具可行性。數千名石油工人可能會丟掉他們的工作機會,這是一定的。但是,說真的,這難道不是一份糟糕透頂的工作嗎?無非工資高點罷了。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推荐书籍:路边野餐 阿诺德·汤因比传 12天理财精进 大流感——最致命瘟疫的史诗 确定性的终结-时间、混沌与新自然法则 师从天才:一个科学王朝的崛起 迷人的科学风采:费恩曼传 美丽心灵:纳什传 乌有王子(卷一):前度的黑暗 乌有王子.2,战士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