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网

批判性思维.交流篇全文阅读

外国小说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传记回忆杂文随笔诗歌戏曲小故事
下书网 > 文学理论 > 批判性思维.交流篇

规范

书籍名:《批判性思维.交流篇》    作者:日本顾彼思商学院
推荐阅读:批判性思维.交流篇txt下载 批判性思维.交流篇笔趣阁 批判性思维.交流篇顶点 批判性思维.交流篇快眼 批判性思维.交流篇sodu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批判性思维.交流篇》规范,页面无弹窗的全文阅读!



第二个说服的杠杆就是规范。这是人们认为“理所当然”的价值观和美学意识,利用它能在对方脑中构筑接受自己说法的逻辑。

例如试着设想一下,当你想要说服朋友担任自己开办的环境相关研讨会讲师时的场景。假设开办时为休息日,且由于预算不够只能给对方少许谢礼,那么你该如何说服朋友呢?也许不少人一开始就会提出提高谢礼,或者给予其他金钱上的恩惠吧。但也有很多人具有“希望对社会做出贡献”的价值观,将这用逻辑构成的形式来表达的话,即:

如果是有社会责任感的人,会希望对社会做出贡献。

你是有社会责任感的人。

→你应该对社会做出贡献。

以上构成了三段论法(演绎性逻辑展开)的形式。有关责任感的部分可以明示也可以暗示,其特点是通过构筑完美的价值观和规范逻辑来说服对方。

再反过来看,如果该友人不被说服,那么他或她可能是否定了以下中的一个:

如果是有社会责任感的人,会希望对社会做出贡献(大前提)。

你是有社会责任感的人(小前提)。

当然,拒绝邀请也可能出于这两者之外的其他重要理由,但拒绝的事实会导致得到与否定上述两者后类似的结果,从而使对方的心里感到“不舒服”。换句话说,之所以会觉得“不舒服”是因为被自身价值观和美学意识提醒,而通过提示这一点就可能较为轻松地说服对方。



一、利用价值观与美学意识的逻辑构成来说服的好处


掌握并利用对方基于怎样的规范来决策和行动,有三点好处。

第一是基于价值观和美学意识来让对方接纳,就可能以“认可”的形式使其做出最终决定。“认可”这一状况在实际需要对某事项达成一致意见时具有非常大的意义,比如:

·不能欺凌弱小。

·有恩必报。

·尊重少数意见。

·对社会做出广泛贡献。

·提供成长机会。

以上都是比较常用的价值观。让对方认为自己是基于这种普遍被赞赏的价值观做出的决定,不仅能让他顺利接受自己的思维,还可能提高实行的可能性。

第二是利用规范的方法,与后述利用利益的方法相比,是比较“右脑化”的方法,因此需要寻找对方的杠杆,并谨慎选择词汇和修辞方法,以此不仅从合理性上,更从感情上来说服对方。从这个意义上来看,规范这一杠杆处于合理(左脑)和情理(右脑)的中间领域。

例如美国总统的演讲不仅会阐述国民利益,还会强调规范(公正公平,给予平等机会,发挥世界性领导力等),以此说服更多的人。

第三是能针对下一次谈话和交涉,提前掌握对方的思维和行动模式。价值观和美学意识是不可能在一朝一夕改变的,加上人类的根本性要求是希望自己在别人眼中具有一贯性(参照专栏“一贯性定律”),往往会尽可能保持自己的态度不变。

因此如果与这个人交流过的话(或者有朋友与他交流过),就能以此推测他的价值观,从而思考更为有效的说服方法,用于下一次谈话中。

如果在重复这一方法的过程中发现了能触动对方的琴弦,就可能形成极大的杠杆,使其与自己产生共鸣,从而促使其行动。

专栏:一贯性定律

人类大多具有不轻易改变自己以往所表明的想法和信念、立场的心理倾向。改变想法意味着否定过去的自己,甚至等于否认自己的人格。因此,人往往受缚于过去的行动,即使实际上对自己不利,也会保持与过去行为的一贯性。

这是能用于大型交涉和说服的定律,也常用于日常的推销等。下面以销售幼儿教材为例。

销售负责人:“您认为引发贵公子的潜力重要吗?”

对方:“我认为很重要。”

销售负责人:“您对幼儿教育领域知名的X教授所提出的引出孩子潜力的方法有兴趣吗?”

对方:“有兴趣。”

销售负责人:“我们和X教授共同开发了针对幼儿教育的全新教材,您有时间听一下详细说明吗?”

对方:……

销售负责人当然想要从一开始就介绍商品,但如果直接开门见山地说:“我们和X教授共同开发了针对幼儿教育的全新教材,您有时间听一下详细说明吗?”可能会让对方退缩。而先提出“您认为引发贵公子的潜力重要吗”这一问题,让对方难以反对,从而使其站在了自己希望的立场上,再以此为基础介绍商品。

专栏:foot in the door与door in the face

(循序渐进和以退为进)

利用一贯性定律,首先委托对方一些小事,然后渐渐开始委托大事,这种手法就是foot in the door(循序渐进)。它作为第4章所介绍的交涉技巧也相当有名,前述推销幼儿教材的事例也符合该手法。

下述借钱的例子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从结果来看都使用了这样的技巧。

“能借我一千日元吗?”

“可以啊,这点钱无所谓。”

(数日后)

“可以借我一万日元吗?”

“行啊。”

(又过了数日)

“能借我五万日元吗?”

“拿你没办法,再多可就不行了哦。”

也有反过来从一开始就提出最高要求,之后再减小要求的手法,这就是door in the face(以退为进),具体模式如下:

“能借100万日元给我吗?”

“不行啦,那么大金额。”

“那只借五万日元好了。”

“……行吧。”

以退为进是回报性(既然对方已经让步了,自己也只能让步)心理倾向作用的结果,属于功能性手法,也作为一种规范来运用。

在某些特定的场合中,以上两种方法究竟哪种更好很难一概而论,但以此可以了解人类有意或无意之间所遵循的价值观和美学意识。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推荐书籍:终极智力测试:1000多个考题练习,提升你的脑力 终极面试问答:上百个典型问与答,掌握面试成功的艺术 真希望我父母读过这本书:你的孩子也会庆幸你读过 找回你的生命礼物 远路去中国:西方人与中国皇宫的历史纠缠 拥抱可能 小岛区块链 微光迷失的尘夏 忘了我:逃离此生最爱的人 往事如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