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网

批判性思维.交流篇全文阅读

外国小说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传记回忆杂文随笔诗歌戏曲小故事
下书网 > 文学理论 > 批判性思维.交流篇

二、规范的共通范围

书籍名:《批判性思维.交流篇》    作者:日本顾彼思商学院
推荐阅读:批判性思维.交流篇txt下载 批判性思维.交流篇笔趣阁 批判性思维.交流篇顶点 批判性思维.交流篇快眼 批判性思维.交流篇sodu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批判性思维.交流篇》二、规范的共通范围,页面无弹窗的全文阅读!



能用于交涉的规范并不是每个人都截然不同的,特定人群间存在共通的规范(图表3-4)。以下按照共通的范围,共分为三个阶段。

图表3-4 能用于说服的规范种类与特征



注:争论点是用于交涉等场合的用语,指讨论和争议的主要点。



(一)大范围内的规范


法律和一般常识、道德观等是同一个国家的国民基本共通的规范。违背法律的行为会受到处罚(实行处罚的是国家或州),背离常识和道德观的行为则会被视作“无常识的人”,从长远来看会妨碍人际关系(实行处罚的是社会)。有的国家,宗教也是重要的规范(实行处罚的是神或者相当于神的存在)。即使遵循规范的程度因人而异,但大多数人都会按规范来行动。

从管理者的立场来说,可以通过“法律上不能采取这样的行动”“从常识来考虑不能有这样的行为”等规范来限制对方的行为和判断。尤其是在重视法令的社会中,法律是极具威力的规范。

在交涉中处于弱势地位时(如转包或合同员工等),了解法律有时具有重要意义。要让自己不被对方单方面掌控,最低限度也要了解相关法律和案例(如劳动法)。



(二)部分集团中的规范


它并不是法律那样大范围的规范,而是特定集团约定俗成的规范。例如某个组织的文化或者特定年代共通的价值观。人一般不会做违反自己所属集团的文化和习惯的行动,自身的思考和行为也会顺应年代特点。了解这些规范,就能在说服中预测对方会有怎样的行为模式。

比如在和某企业进行交涉时突然变更了负责人,即使此负责人个人的价值观不同,但符合其企业文化的行为模式还是共通的。提前掌握交涉对象的组织文化,就能减少交流时因不同价值观带来的困扰。

我们可以将这样的文化放入说服的逻辑展开中。例如在推销商品时,如果交涉对象极其慎重,可以通过“听说贵公司喜欢挑战,是一家充满挑战精神的企业”等言语来让对方认为“尝试新事物是本公司对员工的期待”,从而促使其行动。



(三)个人规范


以个人的强烈体验为基础,有人自身也会产生强制性的规范,例如“儿时贫困的记忆”或“父母从小到大的叮嘱”。如果说服对象为一个人的话,将这种规范与其他规范混合使用往往更为有效。

比如面向年轻时曾是贫苦学生的资产家募捐时,“给予像您年轻时一样具有可能性的年轻人机会不是成功者的义务吗?”这样的说辞可能会起到作用。

掌握说服杠杆使用的规范在多大程度的受众层共通,对于提高交流方式的效果非常重要。如果使用的杠杆是只对特定价值观的人起效的规范,那么很可能难以引起对方共鸣,也难以令对方信服。

例如在国际商业场合中交涉难以顺利进行,往往是由于常识和价值观截然不同,而自己认为理所当然的规范难以在国际上通用。“不看实力,优先年长者”的价值观在受儒家影响较大的亚洲各国可能有效,但对欧美无效。如果对方是美国人,那么“公平公正”“机会均等”“挑战值得奖励”等规范在许多场合都是有效的。

不过如果这种基于国民性的说服方式使用过多的话,反而会让人觉得“又是千篇一律的老一套……”因此产生反感。这方面的平衡是个难题,也没有绝对通用于任何人的规范,正因为如此,交流要本着诚实的原则不停地努力探寻能触动对方的琴弦。

没有人会讨厌诚实的人,所以要注意作为交流,尤其是说服交流的基石,诚实的态度是最基本的原则。

我们来看判断使用规范较难的例子。当我们希望对方尽快回复时,利用“如果截止回复期限还未答复就违反了合同规定,只能诉诸法律了”等法律或合同的规范来进行说服,大多数人都会尽快回复吧。但如果利用“你应当尽快对提案做出回复”这种基于价值观的规范来进行说服的话,有些人可能并不会对这种规范产生共鸣,那么当然也无法起效。

而从最初就拿出法律来规劝的话,有可能让对方产生“被强迫”感,从而萌生不满。即使是同样的规范,不同对象的感受也不同,因此尽可能在万不得已时再用法律作为手段,且要观察对方的心态和状况,谨慎使用。

反复强调的一点是利用规范构成逻辑来说服对方时,必须了解使用怎样的规范才能让对方最为“服气”。

因此我们要客观看待自身的价值观和美学意识,不能自以为是,因为自以为是会限制你对对方的价值观和美学意识的想象力,不要忘记世上的人各自具有不同的思维这一事实。

专栏:cause marketing(公益营销)

进入21世纪后,出现了一种备受瞩目的市场营销手法,即cause marketing(公益营销)。cause被翻译为“公益”等词,通过呼吁消费者规范来提高其对本公司商品的关注度。

多数案例中,对于社会问题和环境问题等的关注,企业都会让自己与消费者处于统一立场。比如在购买某商品时,其付款的一部分会作为保护环境或解决社会问题的基金等。这就是利用了“如果是聪明且具有社会贡献意识的消费者,就应该购买该商品”的规范。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推荐书籍:终极智力测试:1000多个考题练习,提升你的脑力 终极面试问答:上百个典型问与答,掌握面试成功的艺术 真希望我父母读过这本书:你的孩子也会庆幸你读过 找回你的生命礼物 远路去中国:西方人与中国皇宫的历史纠缠 拥抱可能 小岛区块链 微光迷失的尘夏 忘了我:逃离此生最爱的人 往事如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