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网

写作是门手艺全文阅读

外国小说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传记回忆杂文随笔诗歌戏曲小故事
下书网 > 文学理论 > 写作是门手艺

第五篇 文献:对比与对话

书籍名:《写作是门手艺》    作者:刘军强
推荐阅读:写作是门手艺txt下载 写作是门手艺笔趣阁 写作是门手艺顶点 写作是门手艺快眼 写作是门手艺sodu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写作是门手艺》第五篇 文献:对比与对话,页面无弹窗的全文阅读!



有些书就像壁炉里的火苗:我们将它从邻居家借来,在自己家点燃,并与他人分享,那么它就属于我们大家了。

——伏尔泰



第14章 文献和综述


主旨

·文献是什么?

·文献综述有哪些类别?

·为什么要综述文献?

·怎样搜索文献?

关键词

·原创类·衍生类·背景类·方法类·理论类

·叙述型·系统型·萃取型·聚焦型

·避免重复·研究定位·发送信号

·关键词·请教专家·查阅数据库·顺藤摸瓜

什么是文献综述?你是否做过文献综述?以往的写作中,你可能引用过名言警句。提到学术类的文献综述,你可能会摇摇头,感觉有点懵圈。但请你设想这么几个场景:

·你要去鼓浪屿旅游,但不了解哪些地方该去“打卡”,因此要查看攻略。

·你刚听完一场辩论,回到宿舍后舍友让你给复述一下。

·你参加了一次会议,负责做会议记录和会议纪要。

·你面对一套400片的拼图,努力地把它们拼成一个图案。

这四种情景非常接近本章所说的文献综述。你要去鼓浪屿旅游,去之前你总得做点功课吧。网友们写的攻略、“体验帖”对你而言就是所谓的“文献”。这些网友的报告、体验、评点会告诉你哪些地方最值得去,哪些地方不值得去。由此,你就对“打卡”的地方有了自己的判断。如果你在阅读“体验帖”的基础上,自己做一份《鼓浪屿一日游攻略总结》,那么实际上就是做了一份“文献综述”。

同理,你在复述一场辩论时,其实不自觉地在总结、评价别人的观点和论证。辩论大多聚焦于一个问题,有两种针锋相对的观点。这些观点各自的优缺点是什么?哪种更有说服力?我们最终会采信谁的观点呢?你的评述实际上也是一份口头的文献综述。

你开会做记录也是在做综述。你需要精准地记录发言者的要点,还要把参会者之间的补充、质疑、讨论、交锋记录下来。如果你同时还做主持人,那就更累了,因为你需要随时把发言人从一些枝节问题上引回来。最终你还得做总结,思考大家的分歧和共识在什么地方。好的会议纪要,就是一份好的意见综述。

玩拼图非常接近整理文献资料中“从混乱到秩序”的过程。纷繁杂乱的文献犹如一块块乱放的拼图。你心里浮现的问题是相似的:如何确定每一块的位置以及块与块之间的关系?如何赋之以秩序?解决这些问题,拼图(文献综述)就完成了。

上篇与本篇同为阅读,但有分别。《阅读》篇的阅读更多针对比较广泛的读物,以开阔视野为目标,即放眼读书。本篇则是针对比较专业的文献,聚焦于一个专门的题目,着眼于完成一个研究,即收敛研读。一宽一窄、一放一收、博然后约,代表了两种不同的阅读方式。这两种阅读,尤其是放眼读书绝不能忽略。如桑兵教授所言:

由今日通行教育方式培养出来的学人,好以自己的经验为治学的要诀传授子弟,鼓励其择一前人未曾着手的领域,长期钻研,美其名曰占领制高点。可是在占山为王的取向下,因为没有整体观念,不能衡量高下当否,难免误以洼地为高峰。退一步讲,开垦一座荒山,固然有其价值,但是否当了山大王就是占领制高点,也大有可议。胡适当年倡导大胆假设,小心求证,萧公权便意识到可能出现看朱成碧的误会,主张在大胆假设之前应有一放眼读书的阶段,以免将天边的浮云误认作树林。凡此种种,都表明博而后约不可逾越。拖延越久,则后遗症越重,或举步维艰,或不断重复,或盲目冲撞,学问难以精进。……读书治学,志向高远才能有成,若以为书太多读不完而干脆放弃放眼读书的努力,开头即囿于一隅,一味窄而深的结果,不仅必然偏,而且容易错。……放眼读过书,犹如练过少林内功,功力随着时间的流逝自然继长增高,前十年未必胜,中十年不会败,后十年不必战。[167]

(一)什么是文献和综述?

1. 文献的种类

凡是可以被我们用于论证的材料都可以称为文献。这意味着文献可能是论文、报告、数据、访谈记录、档案、文件、传记、报表、手稿、日记,甚至战国竹简和中东古泥板……不同学科所仰赖的文献类型不太一样。例如,人文学科如历史学比较仰仗档案和专著,而社会科学比较依赖论文。

如表14-1所示,文献按照时间维度可以分为五类,它们对应的功能也不尽一致。学术类文献通常出版周期更长,大多是以月和年为单位来计,相对更加严谨。而通俗杂志、报纸和网络资料,则更加注重即时性,整体而言可靠性要略弱。

表14-1 文献类型与搜索来源 [168]

文献的丰富与复杂说明以下几点:首先,文献有多种类型和层次。有学者把学术类文献分为原创文献、衍生文献、背景文献、方法论文献、理论文献和其他相关文献。[169]

· 原创文献类似于原始资料,例如日记、手稿之于历史学研究,田野观察笔记之于人类学研究。以原始资料完成的研究也是原创文献。

· 衍生文献则是指“面向公众的文本……基于二手来源”的文献,例如百科全书、年鉴、非专业杂志等。一般而言,严肃的学术研究不宜过多引用此类文献。

· 背景文献则是笼统地跟你的主题有关的文献,例如你要研究孔子思想,春秋的政治、经济状况就是背景文献。

· 方法论文献与你所用的方法相关,有时你需要说服读者相信你所用的方法是恰当的,使用方式也是正确的,因此需要引用相关文献。

· 理论文献则是勾勒你所用视角、框架的那些文献。这类文献非常重要。你对这些文献的解读必须是准确的,如果引错了或者阐释错误就会贻笑大方。

其次,并不是所有文献都是正确的。并非所有成文的东西都可信,文献中有大量的偏见、错误。甚至历史上有大量的伪书,即假托古人写的书。所以,文献的选择与评估非常重要。后文有专门介绍。

再次,对文献的理解并不统一。同样一段访谈笔记,同样一个数据结果,同样一段古文字,不同人的解读可能大相径庭。这时,公正且恰当地阐释非常重要。如果曲解、扭曲文献的意思,相当于把自己的话硬塞到别人嘴里。这是一个良心活。对于不同见解,我们在引用评述时也要尽量客观,不能用充满感情色彩的、嘲讽的话语去评价对方。

最后,并非所有文献都有用。每个领域文献都很多,但切实相关的并不多见,其中写得好的就更少了。李连江教授有一个绝妙的比喻:逛街买衣服时,你看到满大街的衣服,但是看中的却只有寥寥几件。绝大多数文献与你的研究并不相关,大可以略过不看。即使相关的文献,也不见得有用。即使有用的文献,用处也不尽一致。

说到用途,文献有以下用处。[170]

·提供观点,我们引述别人对某一话题的观点、解读,以支持自己的观点。

·提供素材,用作论证我们观点的证据、信息和数据。

·提供概念,用以界定概念或者提供解释框架。

·提供案例,用以进行比较分析。

总之,面对浩如烟海的文献,我们应当持务实的态度。弱水三千,可以取一瓢饮,最好学会游弋其中,但不能沉溺其中。使用文献的原则是:为用而引,而不是为引而用。本末不可颠倒。

2. 文献综述有哪些类型?

把文献综述分为四类[171]。第一类是叙述型文献综述(Narrative Literature Review)。通常我们在论文、著作中读到的文献综述多属此类。这类综述比较宽泛,论文主题和涉及范围相对要广一些。

第二类是系统文献综述(Systematic Literature Review)。“系统”是指文献在收集过程中要设立明确标准:哪些纳入,哪些不纳入,为什么?这样做的目的是消除作者可能带来的偏差:有的作者可能会基于个人立场或利益有意排除一些文献,这会带来有失偏颇的评述。在医学类刊物中,系统文献综述比较多见。

第三类是萃取分析(Meta-Analysis)。这类参考文献往往聚焦于一个特别具体的主题,然后收集关于这一问题的数据,综述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作者所做的相似研究,以呈现这一问题的大致研究状况。研究者们经常针对一个相似或相同的因变量,例如吸毒人数的范围,针对全球所有的研究,进行一个系统的整理,看看大家所估测的大概是在什么区间范围内,当然要考虑它们的样本抽样方法、测量等等,但通过这种系统的收集,其实可以大概知道目前的研究属于什么状况。再如,最健康的体重范围是什么?有研究者系统梳理了体重与健康的关系,发现微胖是最好的状态。[172]

第四类是聚焦型文献综述(Focused Literature Review),主要聚焦于文献中的一个侧面,例如专门针对以往研究中的方法,讨论数据收集、测量、模型等方面的问题。例如,对定量—定性混合方法在公共卫生中的应用,有人专门做了一篇文献综述。[173]

3. 有没有“文献研究法”?

说到这里,我需要澄清一个现象:在学生论文中,我经常看到“文献研究法”这种说法。作者说我们收集了一系列的文献资料,并进行了详细研读云云。有没有文献研究法这种方法呢?

恐怕没有。做文献综述是研究的一个过程,而不是一种方法。文献综述的功能是进行系统搜索,看看与你的研究问题相关的研究到了什么进展,有哪些已经做了,哪些是缺乏定论的。通过梳理既有研究,研究者可以找到研究空白,避免重新发明轮子。但这个过程不涉及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所以文献综述不属于方法论范畴。

在社会科学中,方法论通常包含三个层次:研究范式、研究方法和研究技术。[174]实际研究中,研究方法主要是指数据收集方法和数据分析方法。[175]

· 研究范式:研究方法和技术的综合。如同一顶大帽子,不同范式往往包含着特定的假定和哲学理念,以适用于不同的情境。社会科学的研究范式包括定量方法、定性方法、混合方法等。

· 数据收集方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参与观察法、档案法、实验法等。

· 数据分析方法:体现为一系列具体的分析工具,例如回归分析、话语分析、内容分析、结构方程、社会网络分析等。它们构成了我们的工具箱。

总之,文献回顾不同于研究方法,请不要在论文中的方法论部分再写“文献研究法”这种子虚乌有的东西。

(二)为什么要做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是针对某一问题相关研究的梳理和评论。它包含几个要素:其一,以某个问题为核心,以相关性为框定范围;其二,对文献进行系统梳理,看学界分别做了哪些方面的研究,有哪些发现,此为述;其三,对这些文献进行评价,哪些方面做得好,存在哪些缺陷,此为评。

通常而言,学术论文会有一部分空间专做文献综述。有的是放在引言中,有的作为单独的一部分。名称也各异:文献述评、既有研究、文献脉络、研究现状等。在一些人的眼里,文献综述是掉书袋的东西,枯燥无趣,充斥各种中英混杂的名字,读起来如同满嘴沙子,牙碜得很。为什么要做文献综述呢?

首先,避免重新发明轮子。当我们扎入一个问题开始研究时,大多数情况下都是一头雾水:不知道写什么,甚至不知道想什么、不知道看什么。因此,第一件事情是探测侦查,了解一下现在是什么状况,免得做了半天发现别人早已经完成类似研究了。简单地重复已有研究,是对人力、物力、财力的极大浪费。我们需要通过梳理文献确认:这个问题是否悬而未决(真假),是否值得研究(重要性)。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具体而言是站在巨人写的文献上。这是文献综述的第一个功能。

我们为什么不开启一个全新的题目?是否存在一个完全没有任何研究基础,完全没有文献可看的题目?理论上讲,这种开天辟地头一遭的题目可能存在。但是,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大部分问题都曾经被考虑过;即使是新出现的问题,也可能是过去问题的变种或者亚种。以新型冠状病毒为例,虽然这种病毒以前不为人所知,但人类此前已经发现了六种冠状病毒,积累了大量知识。因此,新冠病毒的研究也嵌入既有的知识脉络中,如同新树长于旧土。做研究是在机会和限制之间取得平衡:新的问题带来新的机会,但这通常只能在既有方法和认识水平下进行。

文献综述的第二个功能是用于研究定位。在确认你的研究并未被“做滥”之后,你需要告诉大家你的研究跟前人的研究有何关联,怎样推进这一研究。这就需要对既有研究进行评头论足了:A研究存在什么不足,B研究存在哪些缺陷……因此本研究通过……来弥补这些缺陷。

文献综述的第三个功能是合法化功能或者发信号。能够阅读、正确理解并能条理化所在领域的文献,是向别人展现“专业素养”的一个手段。如果你能做到这一点,你会被视为内行。[176]这是一个门槛检验:学术研究是严肃的事情,不太容许那些“半仙”天马行空,搞出水变油、水变氢之类的闹剧。

你对某个议题的理解取决于你对这个领域具体知识的掌握。因此文献综述虽然在文章中并不是最重要的一部分,但能反映作者对领域的把握能力和理解深度。作者如果对这个问题积累多、理解深,那么一两句话所能体现的机锋会让专家激赏。这就是“功夫”的体现。这需要勤读文献。但你一个月读上上百篇文章,是否就是本领域的“专家”了呢?够呛。文献功夫难以速成。文献里各种关联、差异、漏洞的理解非常考验功力。囫囵吞枣、浅尝辄止做成的文献综述会出现很多问题:该引的作者和文献没引或者引用有误,或者理解不到位;不该引的劣质文献引了很多。这很容易被业内人士抓住小辫子,最终文章品质和作者能力都一起受到质疑。

(三)如何搜索文献?

1. 关键词非常关键

搜索文献如同寻宝游戏,也类似于沙子里淘金。搜索能力是科研能力的关键,因此有“Search, search, research”的说法。考验研究者能力的一个指标是,能否在如热带雨林般错综复杂的文献中里迅速地找到一棵树。经常有学生说找不到文献,他们经常说某某问题还没人研究。这些初生的牛犊,口气大得可爱。我经常建议他们补充一句话:据我所知(to my best knowledge)。

怎么搜索呢?最关键的是找对关键词。我曾经布置学生研究一下中国养老院的空置率问题:为什么大家一边喊着无处养老,一边却是养老院大量空置?因此,我让学生去找一下英文文献中关于中国养老院的研究。但是学生找不到相关研究。我看了一下他的搜索关键词,原来是nursing home。这个概念是美国语境下养老机构的一种,跟中国的养老机构还是有些差异,这就导致搜了半天什么也没搜到。

关键词准确与否,取决于对专业领域的理解。新手的一大问题是无法将自己的文献需求转化为精准的搜索关键词。有些研究问题是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学生们可能对这些现实中的称谓比较熟悉,但是不清楚对应的学术词汇。根本原因是他们阅读量太小。关键词要一边搜一边调整。随着搜索的进展和文献的阅读,细心的搜索者会越来越逼近真正的关键词。

2. 门径

在文献的汪洋大海里,你不能完全靠手里的几个拙劣词汇来搜索,有些方法可以帮助你。首先,你可以请教专家,问一下哪里可以找到相关文献,你的问题有哪些学者和研究在关注。他们皓首穷经,对自己的领域非常熟悉。他们的推荐会节省你大量的探索时间。

其次,每个领域都有一些综述类杂志,例如年度评论系列(Annual Reviews)。[177]其中,你可以搜索到很多主题研究的综述。作者大多是某个领域的知名专家,他们的综述品质较佳。有的学科有专门做文献综述的杂志,例如经济学中的《经济文萃杂志》(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有的杂志则会定期刊发文献述评类文章。一旦发现优质的综述文章,你一定要物尽其用。

再次,你还可以搜索综合文献数据库和专业数据库。综合的例如JSTOR、EBSCO、PROQUEST、SSRN等,包含很多学科和杂志。专业的文献库也有不少,心理学有PsycINFO(心理学文摘数据库),医学和公共卫生有PubMed。[178]中文文献数据库有知网、万方等。知网包含内容非常综合,既有学术期刊,又有学位论文、年鉴、报纸、政府文件、法规、图书、古籍、专利等,包罗万象。[179] 不过,大部分数据库需要你所在的单位购买使用权才能访问。

再次,每读完一篇论文,就要顺藤摸瓜地利用好文后的参考文献。优质论文,其参考文献无异于一份优良的阅读清单,相当于作者已经帮你梳理了一份文献清单。你要把相关的文献收入你的文献库中。如果你对一个主题阅读得够多,会发现有些名字和文章重复性地出现,这些作者和文章值得找来仔细阅读。

最终,你要形成一份针对研究问题的工作文献(working bibliography),建立自己的核心学术文献库。工作文献体现了你对问题了解的宽度和深度,我们通常称为视野、眼界或者学术素养。值得注意的是,文献浩如烟海,收集起来可能会上瘾。搜多了、读多了,你会触碰到边际效益下滑的节点。聪明的作者会知道何时打住,不能陷入文献的泥淖。有些人是收集控,只收集不阅读对研究而言无济于事。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推荐书籍:全球创新投资:经济大变局中的财富新机遇 农业和食品论争 核能 气候变化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流行病 他从屈辱中站起来:乞丐囝仔 算计 搜商—人类的第三种能力 四句话改变你的人生:一念之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