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网

写作是门手艺全文阅读

外国小说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传记回忆杂文随笔诗歌戏曲小故事
下书网 > 文学理论 > 写作是门手艺

第六篇 论证:观点·理由·证据树形结构

书籍名:《写作是门手艺》    作者:刘军强
推荐阅读:写作是门手艺txt下载 写作是门手艺笔趣阁 写作是门手艺顶点 写作是门手艺快眼 写作是门手艺sodu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写作是门手艺》第六篇 论证:观点·理由·证据树形结构,页面无弹窗的全文阅读!



古代道家思想家虽然深刻而富有灵感,但或许因为他们非常不信任理性和逻辑的力量,所以未能发展出任何类似于自然法则观念的东西。

——李约瑟



第17章 论证与谬误


主旨

·人类为什么从动手到动口?

·如何区分观点和事实?

·人脑靠谱吗?

关键词

·世界这么大·我们得合作

·流氓逻辑·忽悠·论证谬误

·因果推理误区·研究各环节偏误

(一)从动手到动口

所谓论证(argument)不是吵架,而是用逻辑和证据证明观点的过程。论证在日常生活中比比皆是:

·你买东西砍价,是在论证这个东西价钱应该更便宜点。

·你找工作的面试环节,是在论证你是多么符合这个工作岗位。

·你的简历也是一个复杂的论证,通过经历、资质来论证你如何优秀。

甚至谈恋爱,除却化学反应,也包含大量论证。本人嘴笨,三寸不烂之舌全是在追我老婆的过程中练出来的。一个男孩追求女孩,论点无非是:跟我在一起吧,你会很幸福。论证如下:

·我很能干,所以你跟我在一起会衣食无忧。

·我很善良,所以你跟我在一起不会受伤。

·我很幽默,所以你跟我在一起会很开心。

当然,真实世界的“恋爱论证”比这个复杂多了,所以爱情才会成为无数故事的来源。我们为什么要费这么大力气来论证“两人在一起的合理性”?问得好。人类确实有过通过暴力来实现男女结合的历史。长期以来,人类喜欢“动手”。战争的赢家总是把战败方的女人、小孩作为战利品带回去。汉字的“妻”在字形上看是手抓女性发髻的样子,暗示着古代男性对女性的暴力和控制。武力经常作为问题的解决方案,以至于有这样的说法:真理的距离就是大炮的射程。

不过,漫长的演化过程中,动手逐渐后退,动口开始凸显。暴力的使用在各个社会里都受到了制约。[203]我们越来越依赖理智的力量,通过规则、逻辑和证据去说服对方,实现利益调整和相互合作。现代社会要求我们对自己的利益进行清晰的表达和论证(摆事实,讲道理),需要尊重程序、法律和证据等。如果什么都诉诸感情,诉诸情绪,无益于捍卫自身利益。

论证如此重要,本质原因是世界太复杂,而我们需要合作才能生存。小国寡民时期,合作需求没那么大,所以拳头分量很重。现代社会如此复杂,而我们的认知能力极为有限,利益又如此多元,武力不仅难以维持秩序,更不可能成为大范围合作的基础。仅以认识为例,每个人看到的只是世界的某个片段,进而导致观点千差万别。同样一个事实,不同的人会做出截然不同的判断。例如,狄更斯《双城记》的开篇被人传诵至今、不断引用,就是这个道理[204] :

那是最好的时代,那是最坏的时代,

那是智慧的年代,那是愚蠢的年代,

那是信仰的新纪元,那是怀疑的新纪元,

那是光明的季节,那是黑暗的季节,

那是希望的春天,那是绝望的冬天,

我们将拥有一切,我们将一无所有,

我们直接上天堂,我们直接下地狱。

误解需要澄清。矛盾需要化解。问题需要答案。这都需要以沟通和论证为基础的信息传递:或者让别人接受我们的观点,或者评估别人的观点是否值得接受。论证以及评估论证,是我们每日必做的活动。

总之,君子动口不动手。

(二)观点与事实·信息与知识

论证的第一步是区分观点(opinion)与事实(fact)。观点是推测、判断、主张。对同样一件事情,观点因人而异,所以主观色彩很重。而事实是对客观存在或发生的事物之陈述、描述和总结,力求客观。观点和事实常被混为一谈,例如:

· 今天35℃(事实),快要热死了(观点)。

· A同学上课总是闭眼睛(事实),他学习很不认真(观点)。实际情况可能是A同学得了干眼症。

· B同学班里有16个超重的小胖子(事实),大家都胖了就不担心体重超标了(观点)。这就是一厢情愿了,因为超重就是超重,不管你周围有多少胖子。

区分事实和观点是非常基础的论证训练。分不清事实和观点,就会导致要么强词夺理,要么不讲道理,要么大讲情怀。这些都属于流氓逻辑。大家可能觉得这个区分太小儿科了。但有时,观点和事实很难区分。要不你试试下面几道题,请在观点或事实的两列里打钩判断。

表17-1 观点与事实判断

怎么样,没那么简单吧。美国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对美国公众做了调查,包括五条事实和五个观点。结果发现26%的受访者正确判断了事实陈述和35%的受访者正确判断了观点陈述。[205] 可见,区分观点与事实不仅不小儿科,反而是一种稀缺的认知能力。

进而,信息和知识有何区别?如今信息泛滥,各种媒介的信息几乎是扑面而来。每个人似乎都掌握了大量信息,但我们的知识是否增加了呢?难说。乔纳森·埃文斯举了两个有趣的例子:

想象一下,如果一场突发意外使正在参加某次会议的某领域的专家全部罹难,那么重建专业知识、恢复该领域的发展需要多长时间?这可能需要好几年,尽管他们的研究成果发表了。再举个例子,科学电视纪录片的节目制作人是怎样调研一个课题的?他们不是去读文献,而是访问专家。这么做很正确,因为这才是知识的唯一存在之处——学者的脑中。[206]

上两篇中,我们讲了宽口径的阅读和窄口径的读文献。阅读中如果没有批判性地整理,我们脑中将留下一堆信息的瓦砾,难以建构起对世界的认知框架。久之,我们头脑中将充斥着“并非知识的信息、没有原则的主见和没有信念的直觉”[207]。这可不是我们学习的目的。

有了知识是否意味着智慧呢?也不尽然。有人皓首穷经却迂腐得像两脚书橱。赵括熟知兵法却害死40万赵军。智慧意味着不仅要掌握知识,且要善于选择和应用知识。总之,不要让知识迷失于信息,更不要让智慧迷失于知识。[208]

(三)流氓逻辑

印度人吵吵闹闹,阿马蒂亚·森称之为爱争辩的印度人。[209] 在咱们这里,我们不好争辩,喜欢一团和气。一旦争辩,输了的伤面子,赢了的也没面子。道理没搞清楚,关系已经一团糟了。那种直通通地表达的人,往往被认为是幼稚的愣头青,人人避之不迭。不争辩的结果就是忽悠盛行,不得安宁。

有一个好玩的段子,传神地概括了流氓逻辑[210] :

你跟他讲道理,他跟你耍流氓;你跟他耍流氓,他跟你讲法制;

你跟他讲法制,他跟你讲政治;你跟他讲政治,他跟你讲国情;

你跟他讲国情,他跟你讲接轨;你跟他讲接轨,他跟你讲文化;

你跟他讲文化,他跟你讲老子;你跟他讲老子,他跟你装孙子!

你跟他装孙子,他跟你讲道理。

这些流氓逻辑都可以概括为胡扯(nonsense)。我们几乎每个人都会中枪。日常生活中犯点错误无伤大雅,但在说理写作中,逻辑和论证是非常严肃的事情。常见论证谬误如下表。

表17-2 常见论证谬误 [211]

(四)人脑中的木马程序

经过漫长的演化,人脑成为一台精密的思维机器。然而,它的强大也伴随着很多固有的缺陷。几十年来,心理学家对思维模式的研究为我们解释了大量的思维误区。[212] 这些缺陷给论证带来了障碍。

1. 偏误清单

具体到研究和写作中,我们应该避开哪些陷阱呢?偏误在研究各阶段都有。Dorak制作了一份长长的清单,颇有启发意义,如下表。[213]我们需要对写作、推理中的偏误进行细致的梳理并小心提防。例如,在文献回顾会有各种各样的偏误。大多数人只会一两门语言,只能搜到这有限几种语言的文献。所以,其他语言的研究成果就自动地被排除掉了。

表17-3 偏误一览 [214]



看完这张表格,你还对自己的判断信心满满吗?限于篇幅,我没法一一介绍。我建议你把这份清单放在手边,弄清概念并不断积累案例。久而久之,你就获得了对各类偏误的免疫能力。

2. 因果推理之难

我们发掘问题、仔细论证的目的是发现世间万物的关联,尤其是其中的因果关联。因果关系的识别是科学最重要的目标,也是最棘手的任务。培根有言:“懂得因果关系的人是幸福的”。但是因果关系的判定极为复杂[215] :

·每个原因都是无限因果链的一部分。[216]

·因果链中的每一环都由无数个较小的环节组成。

·一个原因要发生作用,需要无数前置条件。

·每个原因都要发挥作用,前提是那些抑制因素不存在。

这种限制条件几乎将我们推向不可知论的阵营:我们能发现客观规律吗?令情况雪上加霜的是,人脑在认识因果关系时有很多错误的倾向[217] :

· 我们倾向于将因果关系归因于紧邻结果的那个事件,而实际上原因和结果可能时空相隔。

· 我们倾向于将因果关系归因于发生过的事件,而不是没有发生的事件。但实际上,一件事情的发生可能是因为别的因素没有发生,例如你成绩不高,是因为你没有努力。

· 我们倾向于将因果关系归因于令人惊讶的事件,而不是常规事件。常规事件其实可以解释80%以上的事件,但是它们太不引人注目了。

· 我们倾向于找出那些可以证实我们假设的原因,这就是人脑偷懒的地方了。

· 我们寻找与影响大小成正比的原因。原因和结果往往存在非线性的关系,大因小果和小因大果都可能存在。

在电影《点球成金》和伊恩·艾瑞斯的《大数据思维与决策》中,导演和作者举了更多的例子,例如棒球手的选拔、葡萄酒评级等无不充斥着人类的思维误区。[218]怎样解决呢?科技革命给我们带来了新的计算工具,借助于客观的数据和计算机程序,可以帮助人类摒弃掉很多主观的偏见。数字化思考非常重要,不仅有助于客观分析,而且能够有宏观视野。客观的数据可以让我们把握趋势和整体脉络,而不至于被支流和细节所牵绊。

当然,头脑最好能够均衡:既能理解数字,也能体察文字;既有宏观的鸟眼,又有微观的虫眼。多视角带来认知的多样性。[219] 要拥有完美的知识结构,莫过于做一个有人文素养的理科生,或者是有科学素养的文科生。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推荐书籍:全球创新投资:经济大变局中的财富新机遇 农业和食品论争 核能 气候变化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流行病 他从屈辱中站起来:乞丐囝仔 算计 搜商—人类的第三种能力 四句话改变你的人生:一念之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