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网

写作是门手艺全文阅读

外国小说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传记回忆杂文随笔诗歌戏曲小故事
下书网 > 文学理论 > 写作是门手艺

第七篇 结构:约束与自由

书籍名:《写作是门手艺》    作者:刘军强
推荐阅读:写作是门手艺txt下载 写作是门手艺笔趣阁 写作是门手艺顶点 写作是门手艺快眼 写作是门手艺sodu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写作是门手艺》第七篇 结构:约束与自由,页面无弹窗的全文阅读!



最重要而且最艰苦的工作不在搜寻材料,而在有了材料之后,将它们加以选择与安排,这就等于说,给它们一个完整有生命的形式。材料只是生糙的钢铁,选择和安排才显出艺术的锤炼刻画。……找最好的字句要靠选择,找最好的层次要靠安排。其实这两桩工作在人生各方面都很重要,立身处世到处都用得着,一切成功和失败的枢纽都在于此。

——朱光潜

若统绪失宗,辞味必乱;义脉不流,则偏枯文体。夫能悬识凑理,然后节文自会,如胶之粘木,石之合玉矣。

——刘勰《文心雕龙·附会》



第19章 结构:化无形为有形


主旨

·写东西随心所欲还是规规矩矩?

·结构是什么?有哪些类别?

·组织文章有哪些结构?

关键词

·有机论文·形式主义·浪漫主义

·范畴·评价·时间·比较·线性·因果

·微观·中观·宏观·词句段章结构

(一)防弹背心与有机文章

以下哪种材料可以做防弹背心?

A. 钢板 B. 陶瓷 C. 硬质塑料 D. 其他

大家可能会选择钢板,这个没错。钢板是第一代防弹衣的常用材料,但现在用得少了。选陶瓷的人很少,因为陶瓷一摔即碎。但实际上,陶瓷在第三代防弹背心中使用非常广泛。你可能觉得这很不可思议。的确,陶瓷非常脆。但陶瓷的硬度非常高。克服脆的诀窍在于网状结构。以目前最高端的龙鳞甲防弹衣为例:

“龙鳞甲”新型防弹衣无与伦比的抵抗力和弹性背后的秘密在于它的鳞状物。它们由小块的陶瓷碳化板制成,相互交叠编织成鱼鳞状的防护甲,它不仅能承受更多损伤,还能将子弹冲击扩散到更大的表面区域。[240]

结构极为重要。子弹打到防弹背心上去,冲击力一方面被硬度中和,另外更重要的是它的冲击力会被网状结构所消解。大家可以设想一下,踢球的时候一脚劲射,力量虽然非常大,但是球的力量会迅速被球网所吸收。再者如石墨与金刚石的区别。两者都由碳元素组成,但结构差异极大:石墨为层状结构,层与层之间间隔大,容易产生沿着层面的滑动和裂解,所以石墨很软;而金刚石的碳原子都与周边四个碳原子组成紧密的三维结构,使它成为最坚硬的物质。

有机蔬菜有利于健康,但是没有人提到有机论文的说法。我从上述例子中体会出一个道理:好文章应当是一篇有机论文。有机论文是指论文的各个部分可以通过网状、立体结构形成非常坚固的连接体。如同《论证》篇所言,任何一个观点都能够有理由来支持,理由则由证据来支持。这样,每一个观点就形成一个小的树形结构(观点—理由—证据)。同理,文章由宏观、中观、微观结构所统摄和组织,整体就会强韧无比。攻击有机论文非常困难,因为它具有高度的一致性,每个观点相互关联、相互支撑。观点之间结实地绑在一起。经过千锤百炼的敲打,整体的论证结构浑然一体,因此很难进行攻击。

当然,写这样的文章也不容易。作者需要在散乱的资料里找到结构,需要克制自由散漫的倾向,需要穿针引线、钩织组合。受益最大的还是读者:阅读有机论文,结构清清爽爽、语言流畅清晰,篇幅再长也不容易有疲惫感。

当然,并不是所有人都赞同结构化的组织方式。实际上文章组织中有两大流派:形式主义(formalist)和浪漫主义(romantics)。形式主义者强调:“写作是一种与读者交流的行为,因此强调形式上的常规化可以让读者知道该期待什么并在文章的对应位置找到”。形式主义发展出高度结构化的文章表达方式,例如下一章提到的科学论文中普遍存在的TAIMRDR结构,因其结构刻板而被称为学术八股。

而浪漫主义者强调:“内容应当自然而然地衍生出恰当的形式……形式如同有机物,例如一株植物,它的组成部分根据内在逻辑生长而不是遵从外界所强加的法则”。[241]浪漫主义的主张听起来更加理想化,它更适合休闲、文学读物,以万紫千红的外在形式展现人性和世界的复杂多变。不过对说理类文体而言,自然生长出来的、五花八门的形式反而有碍于学术交流。以信息快速传递为目的的说理类文体似乎更适合形式主义的主张:高度结构化。

(二)结构的含义和类别

1. 什么是结构?

说起结构这个词,你头脑中最先浮现出来的形象是什么?房屋?埃菲尔铁塔?碳分子结构?还是其他?结构这个词我们非常熟悉,又非常不熟悉。[242]因为它既有非常具体的指向(例如房屋结构),又可以指向极为抽象的概念(观念结构、化学结构等)。结构(structure)在英语中的解释是:复杂事物中各部分或要素之间的排列和关系(The arrangement of and relations between the parts or elements of something complex)。[243]汉语对结构的解释是:各个组成部分的搭配和排列。这些解释很清晰地界定了结构的含义:结构是各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

具体到写作上,结构是指什么呢?有哪些结构呢?为什么要运用结构呢?当我们手握大把素材时,将材料有序地呈现涉及结构设计问题。各要素的先后、详略、多少都涉及结构设计的重要内容。这是一个不断选择的过程,你需要决定保留什么,不保留什么。如篇头语所言,材料的选择与安排比寻章摘句难多了。找到一个恰当的结构来统摄复杂的材料,文章才显得有条不紊。正如朱光潜先生所言:

在战争中我常注意用兵,觉得它和作文的诀窍完全相同。善将兵的人都知道兵在精不在多。精兵一人可以抵得许多人用,疲癃残疾的和没有训练、没有纪律的兵,越多越不易调动,反而成为累赘和障碍。一篇文章中每一个意思或字句就是一个兵,你在调用之前需加一番检阅,不能作战的,须一律淘汰,只留下精锐,让他们各站各的岗位,各发挥各的效能。排定岗位就是摆阵势,在文章上叫“布局”。在调兵布阵时,步、骑、炮、工、辎须有联络照顾,将、校、尉、士、族须按部就班,全战线的中间和侧翼,前锋与后备,尤须有条不紊。虽是精锐,如果摆布不周密,纪律不严明,那也就成为乌合之众,打不来胜仗。文章的布局也就是一种阵势,每一段就是一个队伍,摆在最得力的地位才可以发生最大的效用。[244]

设计结构是一个“化无形为有形”的过程。如果脑中毫无头绪,自然无从转化。合乎逻辑和人脑认知规律的结构会使论文井然有序。本书各章的第一版遵循“先有后好”的原则,只是简单地把材料堆放在一起。后续修改时,尽管工作量少多了,但是改写仍然很艰难,因为我需要设计和调整结构:包含哪些点,然后要先讲什么、后讲什么;详讲什么,略讲什么。结构想出来了,其他的部分才会顺理成章。

2. 结构分类

中学刚毕业的学生最熟悉的莫过于“总—分—总”结构了。这几乎是一种百搭式的布局方式:一个总论点、三个分论点、最后总结一下,一篇作文就搞定了。其实,这只是结构的一种。文章结构有多种分类。例如,我们可以把文章的结构分为宏观结构、中观结构和微观结构(详见下文)。我们也可以区分文章内部包含的时间结构、空间结构等跟实质内容有关的结构。

罗伊尔区分了六类结构。这些结构针对实质内容,在写作中较具有启发意义:范畴结构、评价结构、时间结构、比较结构、线性结构、因果结构。[245]具体如下:

· 范畴结构:将事物分为几类,逐一说明。例如:“我们分析一下三个群体的社会声望:公务员阶层、私营企业主、农民工。”

· 评价结构:将一个事物或观点的正反两面分别来谈。一般先讨论正面。例如:“让我们分析一下运动对身体的影响。首先,适量运动对身体的好处有……;其次,不恰当运动也会损害健康……。”

· 时间结构:按照事物发展的顺序排列,一般按照时间先后顺序。例如:“让我们回顾一下中国的文字发展:首先,结绳记事阶段……;其次,甲骨文阶段……;再次……”

· 比较结构:按照几个维度比较事物,一般先讲最重要的差别,以此类推。例如:“让我们比较一下这两篇论文的差别,首先,题材差异……;其次,方法差异……;再次,结果的差异……”

· 线性结构:按照流程顺序进行阐述。例如:我们将分别从三个层次展开论述:“首先,在全国层面……;其次,在区域层面……;最后,在基层……”

· 因果结构:按照成因—结果的结构来组织。例如:是什么因素推高了A市的房价?我们认为:首先,人口结构……;其次,货币发行量……;再次,地方财政结构……

贝尔彻综述了五种基本类型的结构:叙述结构、顺序结构、因果结构、问题/结论结构、对比结构。[246]这些分类跟罗伊尔分类大同小异,在此不再赘述。不过她提供了如何使用的指南。她建议遵循如下顺序——已知到未知(熟悉到不熟悉)、简单到复杂、共识到争议、普通到特殊、过去到现在、空间结构依次介绍。这样的顺序符合人脑的认知习惯。

(三)WSPC :微观、中观和宏观结构

一本书或者一篇文章的结构可以从微观、中观和宏观角度来拆解,我把它概括成为字·句·段·章结构(Word-Sentence-Paragraph-Chapter Structure,WSPC)。这是一个逐级上升的过程,也是一个逐级组装的过程。

1. 微观结构

微观结构主要针对词句和句子间的关系,涉及遣词造句的工作。中小学语文训练大量涉及微观结构。词句层面的结构涉及如下问题:词语的抽象与具体、主语与谓语的安排、上句与下句的衔接、长句与短句的搭配以及被动与主动语态的选择。我们在《流动》篇会专门探讨。

微观结构是非常基础的训练,有助于提升表达的准确。中国古代“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的做法传为美谈。然而,过分拘泥于微观结构,会导致见木不见林的问题。写作最重要的并不是遣词造句,而是组织,是字词以上层面的事情。假如这些字词是我们的士兵,我们却无法组织和统率,无论怎样精挑细选都无法形成真正的战斗力。所以,写文章如果只关注寻章摘句,格局就小了。而且对于说理写作,辞藻之华丽不仅无益,反而有害。

2. 中观结构

句子的集合是段落,中观结构处理的是段落内部以及段落之间的关系。在这个层面,我们要考虑:这一段的功能是什么?这段话要表达什么意思?它和我们的中心主旨有什么关系?为了表达这个意思,这一段如何去组织?具体而言,我们如何去排列观点、理由和证据?

在段落之间,它们之间如何配合?如何有序地呈现复杂的观点?复杂的论点似乎很难说明。实际上,如果我们表述清晰、条分缕析,那么再复杂的观点,也可以让读者感觉易于领会。段落内部以及段落之间的中观结构我们同样留待《流动》篇讨论。

3. 宏观结构

到了章节层面,这就涉及文章的宏观结构。宏观结构是一本书或者一篇文章的骨架。一般而言,宏观结构处理的是大块内容的布局,例如章节的分布和相互关系。你可以把它看作一个需要被填满的格子或书架,它确定了我们的写作范围。宏观结构定下后,我们所需要做的只不过是往里填充而已。例如,写这本书的时候,我会考虑大约写多少章和每章的内容。这种章节结构就是宏观结构。

微观、中观、宏观到底应该先确定哪个结构?一般而言是宏观先行,但也不绝对。我的建议是:你先写最想写的部分,先设计你最愿意设计的部分。本书在写作过程中经历了无数次调整。甚至在我写到20万字的时候,宏观结构又调整过:有两章直接删掉,中间章节次序也变化很多。

下一章将会重点讲学术论文的结构,即宏观结构。全世界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报告,尽管学科之间有所差异,基本结构却极为相似。这种结构化的写作并非偶然。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推荐书籍:全球创新投资:经济大变局中的财富新机遇 农业和食品论争 核能 气候变化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流行病 他从屈辱中站起来:乞丐囝仔 算计 搜商—人类的第三种能力 四句话改变你的人生:一念之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