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网

写作是门手艺全文阅读

外国小说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传记回忆杂文随笔诗歌戏曲小故事
下书网 > 文学理论 > 写作是门手艺

第十篇 视角:读者意识与过程管理

书籍名:《写作是门手艺》    作者:刘军强
推荐阅读:写作是门手艺txt下载 写作是门手艺笔趣阁 写作是门手艺顶点 写作是门手艺快眼 写作是门手艺sodu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写作是门手艺》第十篇 视角:读者意识与过程管理,页面无弹窗的全文阅读!



你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卞之琳《断章》

Work on good prose has three steps: a musical stage when it is composed, an architectonic one when it is built, and a textile one when it is woven.

——Walter Benjamin



第27章 读者与作者


主旨

·写作和送礼有何共同点?

·读者和作者有何区别?

·读者和作者的关系如何定位?

·对应的写作方式有哪些?

关键词

·送礼测验·接受美学

·兴趣·背景·思维方式·外行评内行定律

·不视·俯视·仰视·平视

·作者中心的写作·读者中心的写作

很多人玩过狼人杀游戏。作者如同游戏中的上帝,知道了所有人物的身份和底牌。读者就像游戏中的闭眼玩家——平民,只能根据已有信息,苦苦思索。[357]在两者信息严重不对称的情况下,作者如果不能从上帝视角转变为平民视角,写出来的文字会高深莫测、难以理解。

同理,说理写作不同于写日记。日记通常只有一个读者,那就是作者自己。但是说理写作要面向许多不同的读者。如果作者不考虑读者,自顾自地写下去,那么结果很可能是无人问津。因此,写作本质上是要形成一种共情能力。按清华大学梅赐琪兄的看法,写作传递的是“共情的人文价值观”。写不好,往往是因为共情能力缺乏,没有定位读者,也没能预料读者的期待是什么。

社会学家米尔斯说:“任何一位作家,牢记他的受众是什么类型的人,并且真正地为他们所想,是非常重要的。……写作的目的就是要引起阅读,但是由谁来读呢?”[358] 让我们先看看读者与作者的区别。

(一)送礼测验

写文章如同送礼。收礼的人(读者)如果能接到自己喜欢的东西(文章),会非常开心。反之亦然。每年教师节,学生们总要煞费苦心给老师送礼。我的学生们觉得更难办,因为我给他们规定了价格上限:人均不超过十元。他们的心意让我很感动,但送的东西我基本没用过。原因在于学生和我都想岔了。其实,我最期待的莫过于一张卡片,写上几句话,最好是一起经历的一个段子。若干年后,我退休的时候可以捧着一堆卡片回忆往昔的美好时光。卡片既省钱又省地方,送礼和收礼两下都方便。

可见,送礼是个技术活。你得弄清楚收礼的人喜欢什么。写作也一样,你需要对读者进行研判,做一个送礼测试:

·对方(读者)属于哪种类型。

·对方(读者)的兴趣和需求。

·采取符合对方(读者)兴趣和需求的方法。[359]

送礼测试可以帮你定位读者,形成牢固的读者意识。送礼测试背后是接受美学。[360] 读者也是文本的一部分:他们的阅读体验决定了作品的落地程度。再好的作品,如果没有读者阅读或者读者读不懂,那也无济于事。

(二)外行评审内行法则

读者与作者是一对相互成全的关系,然而两者的差异也相当明显。作者是写作题材的内行,而读者多半是外行,即“买的没有卖的精”。然而,评判者多半由外行的读者来充任,这就是外行评审内行法则。理解读者与作者之差异有助于作者写作时做出准确的判断,以适应外行评审之法则。

第一个区别是兴趣点。萝卜白菜,各有所爱。作者所感兴趣的不见得是读者所感兴趣的。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书我们连翻一下的兴趣都没有。有的翻一下封面和目录就放下了,有的书我们则会放在枕边。这意味着作者和读者之间需要搜寻和配对。写作实际上是作者判断读者兴趣并寻找共同区间的过程。

怎样写才能声声入耳、句句抵心呢?这是个技术活,其中的关键是要让读者觉得跟她相关。自私自恋是人性的一部分,一般而言我们对别人的事情并不感兴趣。可有的作者经常搞不清楚这一点,例如经济学家弗里德曼夫妇的自传洋洋洒洒725页,大小事情泥沙俱下,絮絮叨叨,无人能及。[361] 好的作者能够建立与读者的纽带,能够“把一件遥远不相干的事,往身边拉,一直拉,一直拉,直到它变成(读者)自己的事为止。”[362]

第二个区别是背景。读者群体非常复杂,除了兴趣差异外,知识结构、价值立场、接受能力等方面都千差万别。作者经常需要单方面地去揣测:读者到底是哪些人?写到什么程度才能被他们顺畅理解、顺利接受?以本书为例,我写作的时候是以中国大学生(本硕博)为假定的读者,这就决定了我在选择材料的时候要从学生角度去考虑:大学生写作中容易出现的问题会优先处理,他们所熟悉的生活场景和例子会优先出现在文中。

面对不同受众,作者需要调整写作风格。例如一篇研究报告,写给本领域的专家是一个版本,写给大同行是另外一个版本,写给政府决策者是第三个版本,写给商业机构是第四个版本,写给公众又是第五个版本。这类似于一个细分市场:每个读者群所适用的语言风格、背景知识、关注点都不太一样。因此,作者写作的时候一定要想清楚,自己是写给哪一个群体的。作者要不断地判断:读者能承受的复杂和抽象程度如何?需要多少解释?你可以省略哪些东西?哪些东西你必须告诉读者? [363]

2019年华为公关部门异常忙碌。他们为不同受众准备了版本各异的材料(第274~275页)。下面两则材料分别对准中国公众和美国公众,风格岂止是迥异。让我们先看第一份材料。它来自海思总裁何庭波,是一封传得满天飞的内部邮件。另一份材料来自华为董事陈黎芳(Catherine Chen)在《纽约时报》上的一篇文章:《美国需要华为》(America Needs Huawei)。[364]

两份材料风格差别极大。两相对比,你就知道华为公关部门对中美受众差异的理解。不得不说,华为公关部门绝对是顶尖团队。然而,风格差异的背后让人深思。

这里容易犯的错误是假定失当。我们不能假定读者懂得太多,也不能假定读者什么都不懂。前者会导致文章艰涩难懂,后者则导致文章特别“小儿科”。但恰当的假定非常困难:作者在写作的时候需要进行各种猜测、平衡,既不能假设读者太聪明,也不能假设读者太愚蠢。考虑到读者本身千差万别,这严重考验作者的判断能力,严重依赖作者的经验。

一个经验法是看受众之宽窄:受众越狭窄,作者越容易判断读者背景,因此可以写得更有针对性;反之,读者越广泛,作者越不容易判断,因此可能需要写得层次多一些。《自私的基因》的作者道金斯假定了三类读者:外行、内行和从外行到内行过渡的读者。[365] 这个读者谱系拉得很长,但道金斯是极为优秀、老练的作者,处理得非常好,因此他的书雅俗共赏。

我建议作者在定位读者时问几个问题:(1)谁会是你的读者?作者最好能再提出三五个具体的人名。例如,我会列出一个本科生、一个硕士生和一个博士生的名字。(2)他们是否对你写的内容感兴趣?(3)他们是否可以理解你写的内容?(4)他们是否同意你的观点?

第三个区别是归纳视角与演绎视角。作者写作的过程同时也是思考的过程,大多采取归纳的方式:从各种具体的素材和论据出发,逐步推导出一个总的论点。我们说话时,往往先说一堆事情,最后才总结自己的观点。这就导致观点藏在段落最后一句或者章节的最后一段。而读者大多为演绎视角,希望先看观点再看分析。

如果把文章比作一颗松果的话,作者最得意的是里边的果仁是如此美味、富有营养。但读者并不会直接接触到这个果仁,相反她首先触到坚硬、粗粝的果壳。读者其实不关心推理过程,她喜欢直奔主题。她需要迅速知道观点是什么,相应的理由和论据又是什么。因此,好的写作是观点先行,然后有条理地呈现论点与论据。贴心的作者会替读者总结好观点,和盘托出,读者一目了然,因此作者的观点会自然流淌到读者心中。反之,如果观点晦暗不明,读者还需要自己去寻找,其结果是读者要么疲惫不堪,要么直接放弃。这对写作的启示是:尽量避免过分包装,要把核心观点(果仁)直截了当地奉给读者。

海思总裁何庭波

尊敬的海思全体同事们:

此刻,估计您已得知华为被列入美国商务部工业和安全局(BIS)的实体名单(entity list)。

多年前,还是云淡风轻的季节,公司做出了极限生存的假设,预计有一天,所有美国的先进芯片和技术将不可获得,而华为仍将持续为客户服务。为了这个以为永远不会发生的假设,数千海思儿女,走上了科技史上最为悲壮的长征,为公司的生存打造“备胎”。数千个日夜中,我们星夜兼程,艰苦前行。华为的产品领域是如此广阔,所用技术与器件是如此多元,面对数以千计的科技难题,我们无数次失败过,困惑过,但是从来没有放弃过。

后来的年头里,当我们逐步走出迷茫,看到希望,又难免一丝丝失落和不甘,担心许多芯片永远不会被启用,成为一直压在保密柜里面的备胎。

今天,命运的年轮转到这个极限而黑暗的时刻,超级大国毫不留情地中断全球合作的技术与产业体系,做出了最疯狂的决定,在毫无依据的条件下,把华为公司放入了实体名单。

今天,是历史的选择,所有我们曾经打造的备胎,一夜之间全部转“正”!多年心血,在一夜之间兑现为公司对于客户持续服务的承诺。是的,这些努力,已经连成一片,挽狂澜于既倒,确保了公司大部分产品的战略安全、大部分产品的连续供应!今天, 这个至暗的日子,是每一位海思的平凡儿女成为时代英雄的日子!……

前路更为艰辛,我们将以勇气、智慧和毅力,在极限施压下挺直脊梁,奋力前行!滔天巨浪方显英雄本色,艰难困苦铸造诺亚方舟。

何庭波 2019年5月17日凌晨

陈黎芳《美国需要华为》:

……由商务部长威尔伯·罗斯(Wilbur Ross)发布、上周五生效的一项命令要求,世界领先的电信设备供应商华为在向美国企业购买零部件和技术之前需征得美国政府的许可。

商务部要求美国公司须获得特殊许可证才能出售零部件给华为,这一决定将使华为很难——甚至可能完全无法——获取其网络交换设备和智能手机所需的关键元器件。但禁令并不会使得美国网络更安全。相反,它将损害普通美国人和企业的利益,使他们无法获得领先技术、减少竞争、提升价格。

华为每年从美国公司采购超过110亿美元的商品和服务,禁令将给与华为有业务往来的美国公司的成千上万美国员工造成经济损失。全面禁止华为设备将导致美国数以万计就业机会消失。

在美国存在服务不足的偏远农村地区,有数十个4G网络安装了华为设备,禁令将使得俄勒冈东部电信(Eastern Oregon Telecom)和怀俄明联合无线(Union Wireless)这样的美国独立小电信运营商无法开发新服务,为数百万人提供更快速的宽带连接。……

华为是行业公认的5G技术领导者。封杀华为可能会使美国在推出5G网络方面无法与世界其他地区保持同步,从而损害美国经济。……

最重要的是,禁令将无法实现让美国数字网络更安全的目标。……

此外,仅仅因为总部在中国便专门针对华为也不甚合理。……

封杀任何公司——何况是行业领导者华为——将削弱竞争、推迟5G的普及、减少创新,且使美国消费者和企业无法获得一些世界上最先进的通信技术。特朗普政府应当停止这些虚有其表的策略,转而制定对美国通信网络各个部分进行检测和保护的透明框架。

总之,我们写成的文字最终大概率是流向那些兴趣、背景差异都很大的人那里,即所谓的外行。外行评价内行不仅不反常,反而是常态,因为各行各业越来越细分,每个人仅是一个小圈子的专业人士,对其他事情则统统是外行。甚至在一些决定我们职业生涯的评审环节,大部分是外行在评价我们。跟外行沟通的能力非常重要。如果我们的研究能让外行听懂并且欣赏,那么职业生涯将大概率地顺风顺水。外行评内行法则之下,适者生存。

(三)作者与读者的四种关系

作者如何处理与读者的关系?朱光潜曾讲过作者与读者的四种关系:不视、俯视、仰视、平视。不视就是作者完全无视读者。尽管他引述克罗齐的话“最上乘的文章是自言自语”[366],但这肯定不足取,尤其在信息过剩的时代。朱光潜说:

这种态度可以产生最坏的作品,也可以产生最好的作品。一般空洞议论,陈腐讲章,枯燥叙述之类作品属于前一种。在这种作品中,作者向虚空说话,我们反复寻求,找不出主人的性格,嚼不出言语的滋味,得不着一点心灵默契的乐趣。他看不见我们,我们也看不见他,我们对面的只是一个空心大老倌!他不但心中无读者,根本就无目可视。碰到这种作者,是读者的厄运。[367]

居高临下的俯视也不足取。这种视角下作者自以为比读者高明,往往会产生一种扬扬得意、颐指气使的说教腔(lecturing tone)。文字变成一种抖机灵、晒高明的工具,读者读起来的感受可想而知。半瓶醋的人最容易写成这种风格,浅尝辄止、走马观花却急于人知。我们有时读到去哈佛、耶鲁转一圈后就大谈一流大学建设的文字,实在无聊至极。

仰视多出现在向上行文的工作报告、情况汇报,或者回忆长者的缅怀文字中。仰视容易为尊者讳,以至于阿谀奉承、曲意逢迎,因此这种关系也不太恰当。读者读这种毕恭毕敬的文字会感觉怪怪的。当然,写作因人而异。罗尔纲的《师门五年记·胡适琐记》虽是仰视,但写得情真意切,读起来还是比较舒服。[368]

作者与读者最舒服的关系应当是平视,视读者为交谈对象:“这种心灵感通之中不容有骄矜,也不容有虚伪的谦逊,彼此须平面相视,赤心相对,不装腔作势,也不吞吐含混,这样人与人可以结成真挚的友谊,作者与读者也可以成立最理想的默契。”[369]

综合上文的作者、读者之差异和关系,我们可以推导出两种写作风格:以作者为中心的写作与以读者为中心的写作。如果我们不顾及读者的兴趣与关注点,不去思考他们的知识背景,完全以我们的思维顺序来呈现文字,写起来固然轻松痛快,但是这种以作者为中心的写作会给读者带来无穷的障碍。

我们已经生活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作者需要转变心态,学会在读者心里“纵火”。

(1)信息匮乏时代,作家凭借卖方市场的优势可以耀武扬威。但是信息泛滥时代,如果不照顾读者感受,再好的作品也会被埋没,写作的初衷也就无从体现。这时,作者应该放弃傲娇、高冷、疏远的态度,应该明白写作应当以读者为中心。

(2)考虑读者,为他们提供方便并不等于媚俗,更不是降格屈尊。对读者友好是指作者要让自己的作品阅读障碍少一些。媚俗则是作者完全放弃自己的实质性观点和逻辑,屈从于读者的压力。这完全是两码事。

(3)写作的目的是交流思想、传递信息。写作者个人的风格并不重要,而文字传递的要旨才最重要。因此,改进写作最重要的目标是减少读者的障碍,让交流过程更加顺畅。直白一点说,好的文字是让更多的读者,更快、更准确地获取信息,实现沟通的目的,而不是为了让读者记住自己而搔首弄姿。

要想与读者顺利交流,作者一定要以读者为中心,为读者提供各种方便。大多数优秀的作者都有出众的读者意识。如塔奇曼所说:“读者,(是)我一直将之装在心里的人。凯瑟琳·德林克·鲍恩说过,她写作的书桌上用别针别着一张便签笺,写着:‘你的读者会看下去吗?’”[370] 读者不是傻瓜,你觉得他们喜欢细心的作者还是自私的作者?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推荐书籍:全球创新投资:经济大变局中的财富新机遇 农业和食品论争 核能 气候变化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流行病 他从屈辱中站起来:乞丐囝仔 算计 搜商—人类的第三种能力 四句话改变你的人生:一念之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