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网

新中国经济学研究70年全文阅读

外国小说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传记回忆杂文随笔诗歌戏曲小故事
下书网 > 哲学心理 > 新中国经济学研究70年

第五节 结论与启示

书籍名:《新中国经济学研究70年》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推荐阅读:新中国经济学研究70年txt下载 新中国经济学研究70年笔趣阁 新中国经济学研究70年顶点 新中国经济学研究70年快眼 新中国经济学研究70年sodu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新中国经济学研究70年》第五节 结论与启示,页面无弹窗的全文阅读!



财政理论在发展中, 体现了多个学科的交叉融合, 结果之一就是财政理论研究方法的日趋丰富。随着研究方法工具箱的日益丰富,财政理论的发展因此进入快车道。财政理论研究方法从仅限于传统的政治经济学方法, 到多种方法兼容并蓄, 更多地引入现代经济学方法来研究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财政活动。

无论是与新中国成立之初相比, 还是与改革开放初期相比, 中国财政理论的研究方法有了根本性的变化, 财政学已“面目全非”,但“焕然一新”。财政学研究中越来越多地强调定量分析, 更多地用到现代经济学方法, 市场经济的话语体系受到更多的欢迎, 空洞的研究正逐步退出历史的舞台。值得注意的是, 关注财政问题的经济学背景之外的学者越来越多, 法学、政治学、社会学、公共管理学等背景的学者深入研究中国财政问题, 为财政理论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一些学者在积极探索财政学与社会学、政治学、法学等的交叉研究, 出版了一系列论著, 也引进了海外的一些研究成果, 这些工作都是基础性的, 未来当可在财政理论发展上发挥更大的作用。从历史的视角研究财政, 财政学、历史学、经济学等多个学科背景的学者正致力于其中, 或整理有关财政史资料, 或对特定阶段的财政史进行深入研究, 或系统梳理中国财政史, 留下了丰富的文献, 例如, 项怀诚(2016, 主编)的《中国财政通史》特别是其中的“大事记”, 内容富有特色。叶振鹏(2013, 主编)的《中国财政通史》篇幅大, 财政学界和历史学界通力合作, 为未来中国财政理论发展提供了更充分的资料支持。

回顾20世纪90年代以后中国财政改革与现代财政理论的演进, 可以清晰地看到“公共财政”和“现代财政制度”两个关键词。“公共财政”绝不是在对“财政”玩文字游戏, 而是突出财政的“公共性”, 突出它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适应性。“现代财政制度”是从财政制度的现代化视角提出的一个概念,它所对应的是时代特征。“现代财政”与“公共财政”的实质是相通的, 之所以有“现代财政”的提法, 是因为全面深化改革提出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目标。这也可见现代财政理论的时代特征。

从国家治理视角发展的财政理论, 已经超越传统的财政理论之经济学视角, 中国财政基础理论的发展迎来了新时代。不失时机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财政基础理论的建设, 与时俱进地改造或重构中国财政学学科体系, 从而实现治国理政实践和理论创新的有效互动, 是时代赋予我们这一代人的神圣使命(高培勇, 2014)。

(执笔人:高培勇,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学部委员;杨志勇,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推荐书籍:新中国新闻与传播学研究70年 新中国民族语言学研究70年 财务自由之路:我如何从破产者成为亿万富翁 新中国管理学研究70年 新中国农业农村发展研究70年 新中国服务经济研究70年 新中国技术经济研究70年 新中国人口学研究70年 新中国劳动经济学研究70年 新中国法学研究7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