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网

新中国经济学研究70年全文阅读

外国小说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传记回忆杂文随笔诗歌戏曲小故事
下书网 > 哲学心理 > 新中国经济学研究70年

第三节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理论的一次飞跃

书籍名:《新中国经济学研究70年》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推荐阅读:新中国经济学研究70年txt下载 新中国经济学研究70年笔趣阁 新中国经济学研究70年顶点 新中国经济学研究70年快眼 新中国经济学研究70年sodu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新中国经济学研究70年》第三节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理论的一次飞跃,页面无弹窗的全文阅读!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 是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发展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顺应了我国经济发展阶段的转换和国际经济发展潮流, 紧扣时代发展的主题, 实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理论的一次重大飞跃。

第一, 继承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发展理论。生产力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基础, 科学发展观把发展作为第一要义, 体现了经典作家有关生产力的基本论述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是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决定性力量, 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 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创造的主体, 科学发展观提出“核心是以人为本”, 充分体现了经典作家对“人”的根本认识;“全面协调可持续”和“统筹兼顾”, 充分体现了经典作家有关“两个和解”和“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这一经济发展本质的根本认识。

第二,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符合经济发展理论发展的国际潮流。20世纪40年代以后, 加快经济增长成为发展中国家的共识和基本政策取向, 但早期的发展思想和政策过分强调物质资本的积累和经济增长, 相对忽视环境保护和能源、资源节约, 对社会公平重视不够。诸如此类的发展思想和实践导致一些国家经济结构失衡、社会发展滞后、能源资源日趋紧张、生态环境恶化以及社会两极分化等问题,甚至造成了“有增长而无发展”的局面。60年代, 发展思想开始发生嬗变。1962年美国科学家蕾切尔·卡森出版了《寂静的春天》,提出了人类如何同自然和谐相处的问题, 西奥多·舒尔茨提出了人力资本理论, 把人的发展置于发展过程的中心环节,70年代法国经济学家弗郎索瓦·佩鲁在他的著作《新发展观》中对此作了系统的论述。1972年罗马俱乐部发表《增长的极限》, 把经济增长、城市化同人口和资源等联系起来, 提出了全球性的生态、人口、环境、资源等问题。1972年联合国通过《人类环境宣言》, 1987年发表了《我们共同的未来》, 1992年通过了《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 这些都表明, 可持续发展已经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可见, 科学发展观反映了当代世界发展理念的新变化, 适应了世界经济发展潮流,体现了我们党对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的科学认识。

第三, 科学发展观实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理论的一次重大飞跃。它紧扣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的基本国情, 同时顺应了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转换, 为未来经济发展开辟了道路。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 发展始终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没有经济的快速发展, 其他发展就会失去坚实的基础。但与经济增长相比, 经济发展具有丰富得多的内涵, 除了包括较快的经济增长以外, 还包括经济结构的优化、发展动力的转换、收入财富差距的缩小、自由选择空间的拓展, 生活质量的提高, 最终体现在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上。同时, 经济发展还必须与发展的条件和环境相适应, 充分考虑发展的代价和人民从中获得的利益。科学发展观综合考虑了与我国经济发展阶段相适应的发展条件、发展目标、发展路径和人民的诉求, 自从它提出之日起, 就成为指导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方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实践在不断向前推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理论也在不断向前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 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据新发展实践, 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 实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理论的又一次重大飞跃。新发展理念蕴含着科学发展观中的重要思想,又体现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是我们从“富起来”到“强起来”,进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科学指南。

(执笔人:胡家勇,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推荐书籍:新中国新闻与传播学研究70年 新中国民族语言学研究70年 财务自由之路:我如何从破产者成为亿万富翁 新中国管理学研究70年 新中国农业农村发展研究70年 新中国服务经济研究70年 新中国技术经济研究70年 新中国人口学研究70年 新中国劳动经济学研究70年 新中国法学研究7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