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网

新中国经济学研究70年全文阅读

外国小说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传记回忆杂文随笔诗歌戏曲小故事
下书网 > 哲学心理 > 新中国经济学研究70年

第二节 精准扶贫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主要抓手

书籍名:《新中国经济学研究70年》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推荐阅读:新中国经济学研究70年txt下载 新中国经济学研究70年笔趣阁 新中国经济学研究70年顶点 新中国经济学研究70年快眼 新中国经济学研究70年sodu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新中国经济学研究70年》第二节 精准扶贫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主要抓手,页面无弹窗的全文阅读!



“精准扶贫”是习近平总书记于2013年11月在考察湖南省湘西十八洞村时首次提出的, 成为党和政府此后一个时期关于农村脱贫工作的指导性思想。如果仅从字面上解释, 所谓“精准扶贫”是相对于粗放式扶贫方式而言的, 它实际上是通过一种科学有效的政策与制度安排, 将扶贫资源更准确地传递给目标人群的扶贫方式。正如不少学者在其文献中指出的,“精准扶贫”的提出, 绝不仅仅是扶贫方式的改变, 而是对此前30 多年我国扶贫开发经验的系统概括和科学提炼, 内涵十分丰富, 是我国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主要抓手。

虽然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农村脱贫取得了巨大成就, 但是, 到2012年年底, 我国有近1亿农村人口尚未摆脱绝对贫困, 仍处于温饱都无法保证的状况。这些仍未脱贫人口多集中在革命老区、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和边疆地区等深度贫困地区。这些地区生存环境恶劣、致贫原因复杂、交通等基础设施和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缺口大,脱贫难度较大, 任务十分艰巨。距离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第一个百年目标, 只有不到十年工夫, 平均每年要实现脱贫1000万人以上。在此情况下,“精准扶贫”的提出, 就是要求全党全国人民要在已经取得农村脱贫成就的基础上, 再接再厉, 聚焦深度贫困地区精准发力, 打好脱贫攻坚的最后一仗, 并确保脱贫成果经得起历史和实践的检验, 彻底完成建党一百周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经济学界在讨论中认为, 在这样一种历史背景下, 精准扶贫的内涵可从以下四个方面加以阐释:

首先, 精准扶贫要求扶贫标准要精准。“到2020年稳定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 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 是中央确定的目标。”[138] 这种“两不愁、三保障”的扶贫标准, 是根据我国国情、国力实事求是地提出的实现农村脱贫的标准。在扶贫工作中既不能降低标准, 也不能不顾我国国情盲目提高超越我国发展阶段的标准。在经济学界的讨论中, 有人特别指出, 与单纯以人均收入为标准相比, 这一标准实际上是一个多维贫困的标准, 它体现了对贫困衡量的多维性, 因此是一个更加科学的标准。如果说“两不愁”的实现主要靠贫困农民收入的提高, 那么,“三保障”把教育、医疗和住房都包括进来, 则体现了解决农民致贫的多维因素, 体现了实现脱贫的稳定机制, 使脱贫可以在较长时期内保证脱贫对象不出现返贫现象。

其次, 精准扶贫要求确定扶贫对象要精准, 即要求“扶真贫”。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 精准识别扶贫对象, 是精准扶贫的前提和基础, 没有精准识别, 也就不可能有精准扶贫。精准扶贫就是在精准识别贫困对象的基础上, 根据不同贫困对象的具体情况, 采取实事求是的因户而异、因人而异的可行性扶贫措施进行帮扶, 做到“因户施策, 因人施策”[139], 从而实现其恒久的脱贫直至实现小康。所以,可以说精准识别扶贫对象, 并提供精准帮扶, 这是精准扶贫的第一要义。[140]

再次, 精准扶贫还要求扶贫施策要精准, 即实现“真扶贫”。由于贫困农民致贫原因千差万别, 因此扶贫施策也应有针对性地选择不同的举措, 做到措施到户必须精准, 根据不同地区、不同人群、不同致贫原因, 精准地设计帮扶对策。“对症下药、精准滴灌、靶向治疗”, 不搞“大水漫灌、走马观花、大而化之”[141];在讨论中有的学者提出, 根据精准施策的方针, 在扶贫项目的安排上就可以针对实际情况采取不同对策, 例如可以采取发展生产减少一批、就业增收补助一批、基础条件改善一批、易地搬迁安置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教育扶持提升一批、医疗救助帮扶一批、财政金融扶持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等。有的学者还强调在扶贫资金使用安排上也要提升其使用的精准度和效率, 要把扶贫资金的使用确实落实到贫困村、贫困户, 并且通过扶贫资金的使用, 激发他们摆脱贫困的内生力, 增强贫困农民群众的自强发展能力, 由偏重“输血”向注重“造血”转变, 切实发挥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益。有的学者认为,精准扶贫还要求在选派干部上也要做到精准派人, 加强党的领导能力, 要把扶贫攻坚实绩作为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 在脱贫攻坚第一线考察识别干部, 要把夯实农村基层党组织与脱贫攻坚有机结合起来, 从而确保精准扶贫各项举措得到有效落实, 这是实现精准扶贫的组织保证。

最后, 精准扶贫还要求精准考核扶贫效果, 即是否实现“真脱贫”。精准扶贫是为了精准脱贫。考察精准扶贫的效果, 不仅在于考察“两不愁, 三保障”是否得到真正的落实, 更重要的是要考察扶贫资源是否真正作用于扶贫对象, 从而使贫困农户实现精准退出、贫困村实现摘帽。精准退出, 实现“真脱贫”, 是精准扶贫的最终目标。此外, 有的学者在讨论中还特别指出, 考核精准扶贫的效果, 还要看是否把贫困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充分调动起来了, 是否引导贫困群众树立了主体意识, 发扬自力更生精神, 激发出彻底改变贫困面貌的干劲和决心, 靠自己的努力去改变自己的命运。因此, 精准扶贫要求把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 治贫与治愚相结合, 特别是要把贫困地区的孩子培养出来, 从而把贫困消灭在这一代人, 杜绝贫困在代际传递。这才是通过精准扶贫达到精准脱贫的根本标志, 是精准扶贫的精髓。

总之, 精准扶贫是打赢农村脱贫攻坚战的主要抓手, 只有坚持精准扶贫才能实现我国在建党一百周年时,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142]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推荐书籍:新中国新闻与传播学研究70年 新中国民族语言学研究70年 财务自由之路:我如何从破产者成为亿万富翁 新中国管理学研究70年 新中国农业农村发展研究70年 新中国服务经济研究70年 新中国技术经济研究70年 新中国人口学研究70年 新中国劳动经济学研究70年 新中国法学研究7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