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网

新中国新闻与传播学研究70年全文阅读

外国小说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传记回忆杂文随笔诗歌戏曲小故事
下书网 > 哲学心理 > 新中国新闻与传播学研究70年

第三节 中国新闻史研究全面开花(1992—2007)

书籍名:《新中国新闻与传播学研究70年》    作者:唐绪军
推荐阅读:新中国新闻与传播学研究70年txt下载 新中国新闻与传播学研究70年笔趣阁 新中国新闻与传播学研究70年顶点 新中国新闻与传播学研究70年快眼 新中国新闻与传播学研究70年sodu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新中国新闻与传播学研究70年》第三节 中国新闻史研究全面开花(1992—2007),页面无弹窗的全文阅读!



20世纪90年代,改革开放进入全面深化期,中国新闻史研究与时代同步,也迈入了成熟、拓展的新时期。1992年是中国新闻史学界继往开来中特别重要的一年:6月11日至13日,中国新闻史学会成立大会在北京广播学院正式召开,作为中国新闻传播学界唯一的一个一级学会,从此一直发挥学术引领与纽带作用;11月,国家技术监督局颁布国家标准《学科分类与代码》,新闻学与传播学被列为一级学科,将新闻史列为与新闻理论、新闻业务、新闻事业经营管理、广播与电视、传播学等并列的二级学科,下属中国新闻事业史、世界新闻事业史、新闻思想史、新闻史其他学科等三级学科[22];《中国新闻事业通史》第一卷于当年正式出版,第二、三卷分别于1996年、1999年出版。该书共260余万字,上起公元前3世纪,下止1990年,时间跨度2200余年。由24个部门的47位学者,历时12年合作完成。[23]这是迄今为止规模最大、涉及面最广的中国新闻通史著作,也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新闻史研究的集大成之作,《中国新闻事业通史》的出版标志着中国新闻史研究迈向新阶段。

伴随着信息观念的引入,学界更强烈地意识到需要牢牢把握学科特性,改变中国新闻史依附于政治史、思想史的局面,新闻史“本体意识”慢慢复苏。1997年5月,在上海召开的“中国新闻史学会换届暨98全国新闻史学术研讨会”上,宁树藩作了题为《强化本体意识,探求自身规律》的发言,就中国新闻史研究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方向提出了深刻见解。在随后的专访中,宁树藩重申了强化这一看法,提出了“两条腿走路”的观念,一方面要注重报刊的社会作用,主要表现为政治思想方面的作用,对文化与社会进步方面的影响等;另一方面更要留心报刊自身成长的历史,即新闻事业产生、发展、运动变化的历史。[24]伴随着“本体意识”的觉醒,以专著为例,这一时期的新闻史研究内容多元,议题纷呈,研究质量和水平不断飞跃。[25]

图1 1992—2006年间中国新闻史研究语义网络

首先,通史类研究遍地开花,填平补齐工作基本完成。新闻事业发展史成为热点,从图1可以看出,“发展史”“新闻事业史”占据中心地位,深受重视,研究成果也各具特色。除了前述《中国新闻事业通史》外,主要有刘家林著《中国新闻通史》、白润生著《中国新闻通史纲要》等先后出版,还有丁淦林主编的《中国新闻事业史》、黄瑚著《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史》、赵中颉著《中国新闻传播事业史纲》、方汉奇主编《中国新闻事业编年史》、赵玉明著《中国广播电视通史》等。这些作品时间涉及古代、近代、现代多个时段;研究对象涵盖报刊、广播、电视等媒介,史料翔实、视野开阔,为学界提供了厚实的实用参考。

其次,地方新闻史研究陆续开展,区域覆盖全面推进。上海新闻史研究独树一帜,产生了一批有影响的成果,如秦绍德的《上海近代报刊史论》、马光仁主编的《上海新闻史(1850—1949)》和《上海当代新闻史》以及《申报的兴衰》等,“上海的地方新闻史研究一直走在全国其他地区的前面”[26]。其成果丰富一方面得益于近代上海新闻业的历史地位和社会影响,另一方面也由于史料、资源充足,吸引海内外学者投入。其他地区,包括少数民族地区的新闻事业也备受关注,白润生的《中国少数民族文字报刊史纲》、周德仓的《西藏新闻传播史》、王醒的《山西新闻史:新闻传播与山西社会发展》、彭继良的《广西新闻事业史(1897—1949)》、叶文益的《广东革命报刊史(1919—1949)》等论著陆续出版。与此同时,港澳台地区的新闻事业也引起关注,如方积根、王光明编著《港澳新闻事业概观》、陈昌凤著《香港报业纵横》、程曼丽著《〈蜜蜂华报〉研究》、陈扬明等著《台湾新闻事业史》、刘燕南著《台湾报业争战纵横》、郑贞铭编著《20世纪中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台湾新闻传播事业卷》等。

各地新闻史料搜集编纂在这一时期达到高峰,呈现出“盛世修史”的特征,上海、北京、江苏、浙江、湖南、湖北、四川、重庆、山东、广西、云南、海南、青海等多个省、市、自治区编辑出版了报业志、新闻志或广播电视志,一些地方城市如南京、福州、成都、武汉、大连、烟台、黄山、乐山、襄樊、梧州等也出版了报业志,实现了地域上的广覆盖。

再次,专题研究蓬勃兴盛,在新时期有了新的突破。一些研究聚焦不同的媒介,如赵玉明的《中国解放区广播史》、郭镇之的《中国电视史》、徐光春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广播电视简史》、乔云霞主编的《中国广播电视史》、彭兰的《中国网络媒体的第一个十年》;一些研究关注学术史,如徐培汀、裘正义的《中国新闻传播学说史》、徐培汀的《20世纪中国新闻学与传播学·新闻史学史卷》和《中国传播学说史(1949—2005)》、李秀云的《中国新闻学术史(1834—1949)》等;一些研究考察思想史,如张昆的《传播观念的历史考察》、张育仁的《自由的历险:中国自由主义新闻思想史》、郑保卫的《中国共产党新闻思想史》、金冠军与戴元光主编的《中国传播思想史》、许正林的《欧洲传播思想史》等;还有一些研究聚焦传媒经营管理,如胡太春的《中国报业经营管理史》、刘江船的《建国前中国共产党新闻管理思想研究》和陈培爱著《中外广告史——站在当代视角的全面回顾》等。大量的新闻人物、新闻媒介研究成果纷纷面世,如尹韵公主编的《中国新闻界人物》、李彬、涂鸣华主编的《百年中国新闻人》、左成慈著《余纪忠办报思想与实践研究》、郝丹立著《韬奋新论:邹韬奋思想发展历程研究》等。与此同时,外国新闻传播史研究新作迭出,有郑超然、程曼丽、王泰玄著《外国新闻传播史》、程曼丽著《外国新闻传播史导论》、陈力丹著《世界新闻传播史》、欧阳明著《外国新闻业史稿》、马庆平著《外国广播电视史》、郭镇之的《中外广播电视史》等。这一时期的新闻史专题研究面广量大,反映出研究者视角的多元拓展和主题的全面深入。

20世纪90年代,新闻史研究领域的“合法性”逐渐增强,研究队伍和研究成果全面繁荣。伴随着中国新闻史学会的成立,全国性的学术共同体逐步形成,汇聚了一批研究力量,影响力、号召力不断增强;随着《中国新闻事业通史》的出版,通史研究独领风骚,地方史、专门史、媒介史等研究多点开花,推出了视角多元、层次丰富的系列学术成果。一个日趋成熟、充满活力的新闻史研究格局已然成形。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推荐书籍:新中国民族语言学研究70年 财务自由之路:我如何从破产者成为亿万富翁 新中国管理学研究70年 新中国农业农村发展研究70年 新中国服务经济研究70年 新中国技术经济研究70年 新中国人口学研究70年 新中国劳动经济学研究70年 新中国法学研究70年 新中国政治学研究7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