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网

新中国新闻与传播学研究70年全文阅读

外国小说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传记回忆杂文随笔诗歌戏曲小故事
下书网 > 哲学心理 > 新中国新闻与传播学研究70年

第四节 结语

书籍名:《新中国新闻与传播学研究70年》    作者:唐绪军
推荐阅读:新中国新闻与传播学研究70年txt下载 新中国新闻与传播学研究70年笔趣阁 新中国新闻与传播学研究70年顶点 新中国新闻与传播学研究70年快眼 新中国新闻与传播学研究70年sodu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新中国新闻与传播学研究70年》第四节 结语,页面无弹窗的全文阅读!



尽管我国编辑出版学学科本身就是围绕知识生产与传播建立的,在20世纪90年代末也已自成体系、粗具规模,但是数字出版时代的来临,原有的学科建制逐渐显得陈旧僵化,迫切需要针对数字出版研究进行专业教育、“科研阵地”、评价体系的二次调整。专业教育上,编辑出版学教育中原本存在的“挂靠”问题在数字出版专业教育中愈发明显,尤其是一些高校将其放置在文学院系之下,从目前的现状来看,这对数字出版相关课程的展开存在障碍。“科研阵地”方面,出版史研究尚有《中国出版史研究》《出版史料》等专门的学术期刊,而数字出版却至今没有自己的独立刊物或者像《中国电子与网络出版》业已停刊。一般刊物为了平衡各个研究方向的成果数量,势必使数字出版研究成果的发表受限。此外,我国的数字出版行业协会是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其前身中国音像协会成立于1994年,2013年经原新闻出版总署和民政部批准更名为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目前有必要组建专门、独立的数字出版行业协会。作为学术出版的研究者,数字出版研究应当尝试以多种网络化的指标进行学术评价,以实验性改变这一学科以往评述性的研究风格。生发于国外的网络优先出版、开放存取、社群学术创造等都是从“无中生有”到被学界广泛接受的。2017年浙江大学施行的优秀网络文化成果认定科研成果的办法,虽然引起了不小争议,但是其开创性是不可否认的。作为学术出版的研究者,数字出版研究需要这种以身作则的精神来实现整个学术评价体系的创新进步。

* * *

[1] 向新阳:《编辑学概论》,武汉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4页。

[2] 罗紫初:《出版学导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第4—5页。

[3] 比较典型的例如在1949年3月由广州国民大学李次民通过广东自由出版社出版的《编辑学》。此外还有中国人民大学和港台学者时不时地出版过《书刊编辑学教学大纲》《杂志编辑学》《现代杂志编辑学》与《报纸编辑学》等几本著作。参见王振铎、龙玉明《编辑学学科体系已臻成熟——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年之编辑学研究》,《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4期。

[4] 阮捷、张志强:《民国时期的出版教育研究》,《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6期。

[5] 方厚枢:《新中国出版教育的历史回顾》,《出版史料》2005年第2期。

[6] “三联一放”指的是:1987年,中宣部、新闻出版署发布《关于当前图书发行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进一步提出“放权承包,搞活国营书店;放开批发渠道,搞活图书市场;放开购销形式和发行折扣,搞活购销机制;推行横向经济联合,发展各种出版发行企业群体和企业集团”。其主要目的是鼓励和扶持民营书业参与图书销售发行,作为新华书店“主渠道”的补充。参见宋木文《出版体制改革的历史回顾(上)》,《中国出版》2006年第6期。

[7] 王波:《出版教育过去、未来共斟酌》,《编辑之友》2001年第3期。

[8] 王波:《出版教育过去、未来共斟酌》,《编辑之友》2001年第3期。

[9] 王振铎、蔡冬丽:《编辑出版学的学科体系建设》,《出版发行研究》2007年第12期。

[10] 李明远:2017—2018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年度报告发布2017年数字出版产业总收入突破7000亿元,《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18年7月25日,第1版。

[11] 郝振省编:《2007—2008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年度报告》,中国书籍出版社2008年版,第19页。

[12] 刘拥军、李宏葵:《编辑出版学专业20年发展追溯》,《出版发行研究》2005年第2期。

[13] 李频:《出版专业教育转型分析框架略述——问题单及其结构的试清理》,《出版科学》2011年第2期。

[14] 黄先蓉:《我国编辑出版学教育的历史沿革及其创新走向》,《出版发行研究》2001年第10期。

[15] 肖东发、许欢:《我国编辑出版学教育的回顾与展望》,《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1期。

[16] 王振铎、蔡冬丽:《编辑出版学的学科体系建设》,《出版发行研究》2007年第12期。

[17] 张志强:《英美国家的出版学学科归属及对我国的启示》,《中国出版》2009年第9期。

[18] 罗紫初:《改革开放30年的出版学研究》,《编辑之友》2008年第6期。

[19] 李建伟:《编辑出版学学科建设现状与发展》,《中国出版》2013年第5期。

[20] 吴赟:《中国编辑出版研究学术史简论》,《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5期。

[21] 李建伟:《编辑出版学建设的“十一五”回顾及“十二五”展望》,《中国出版》2011年第3期。

[22] 罗紫初:《改革开放30年的出版学研究》,《编辑之友》2008年第6期。

[23] 徐丽芳:《数字出版:概念与形态》,《出版发行研究》2005年第7期。

[24] 张立:《数字出版相关概念的比较分析》,《中国出版》2006年第12期。

[25] 韩素梅、秦海珍:《2006—2016年关于数字出版的文献规模及主题分布——以CSSCI刊论文为例》,《中国出版》2017年第12期。

[26] 该数字出版产业链结构概述主要根据《数字出版产业赢利模式的创新——基于产业链维度的考量》《试析数字出版的图书产业链转型》《产业链视角下的数字出版产业发展》《论数字出版产业链主体及其功能定位》等多篇高被引论文加以整合。

[27] 周利荣:《我国数字出版产业链整合模式分析》,《出版发行研究》2010年第10期。

[28] 邓香莲:《数字出版:传统出版产业链的价值延伸》,《科技与出版》2007年第12期。

[29] 张晋升、杜蕾:《数字出版产业链融合的价值和路径》,《中国出版》2010年第16期。

[30] 万安伦:《论人类出版的内涵、外延、阶段及风貌》,《出版参考》2019年第3期。

[31] 丛挺、李芳序、马傲雪:《基于定量分析的近十年我国数字出版理论研究进展(2006—2015)》,《出版发行研究》2016年第9期。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推荐书籍:新中国民族语言学研究70年 财务自由之路:我如何从破产者成为亿万富翁 新中国管理学研究70年 新中国农业农村发展研究70年 新中国服务经济研究70年 新中国技术经济研究70年 新中国人口学研究70年 新中国劳动经济学研究70年 新中国法学研究70年 新中国政治学研究7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