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网

资本之王全文阅读

外国小说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传记回忆杂文随笔诗歌戏曲小故事
下书网 > 传记回忆 > 资本之王

第10页

书籍名:《资本之王》    作者:戴维·凯里
推荐阅读:资本之王txt下载 资本之王笔趣阁 资本之王顶点 资本之王快眼 资本之王sodu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资本之王》第10页,页面无弹窗的全文阅读!

    
    1982和1983年,始于1973年石油危机的经济滞涨(股市停滞、物价飞涨)终于结束,经济开始复苏,金融市场也逐渐回暖。美联储将银行短期利率强制提高了近20%,通胀的势头终于得以抑制,但也引发了80年代初的二次衰退。但在当时,这一针强心剂很快发挥作用,1982年年底,通胀已基本消除,市场利率也开始下降。经济的复苏提高了公司赢利,为几乎持续整个80年代的超级大牛市奠定了基础,之后几年的利率下滑和企业估值的蹿升让那些收购公司得以重振雄风。“挣钱简直易如反掌!”第一波士顿收购团队的成员丹尼尔·奥康奈尔(Daniel O’Connell)如此说道。
    从杠杆收购融资的借方来看,美国银行里充斥着来自中东地区的石油美元,迫切希望能参与美国并购交易的日本银行也提供巨额并购贷款。当时,在一家二线投资银行的贝佛利山庄分行,一位名叫迈克尔·米尔肯(Michael Milken)的年轻银行家发明了一种新的融资方式,它的雅称叫作“高收益债券”,实际就是家喻户晓的“垃圾债券”,或简称“垃圾”。
    在此之前,发行债券只是一些经营良好的公司的专享权利,凭借公司良好的信誉,投资者相信他们的投入会在未来10年、20年甚至50年内以分期付款的形式收回。米尔肯察觉到,市场上有很多刚成立的新公司或高负债公司需要融资,但它们无法进入主流债券市场;另一方面,只要收益足够抵偿额外风险,投资者将乐意提供融资。
    米尔肯的职业精神令人敬佩,因为加利福尼亚州的股市开盘时间比纽约早一个半小时,他早晨4:30准时开始,每天工作16个小时。德崇证券的赚钱机器在逐步升级。1974年,米尔肯收集、分析了一些债券仍在流通的落魄公司,它们被形象地称为“落毛凤凰”。1977年,他的团队开始为那些挑剔的顶级投资银行不愿理睬的落魄公司设计融资策略,帮助它们发行新的债券。正是这样,米尔肯团队成功地帮助许多处于困境的公司实现了融资,如特德·特纳(Ted Turner)的传媒帝国(包括后来的CNN)和新成立的长途电话公司美国微波通讯公司(MCI Communications)。
    
    经历了1983年一年的休整,为公司客户销售了47亿美元的垃圾债券之后,德崇证券嗅到了机会,开始进军有利可图的杠杆收购领域,德崇不仅仅是要扩大融资规模,而且要提高自身在企业并购业务中的地位。那时德崇证券已经在为客户承销债券方面赫赫有名,它的投资者包括保险公司和贷款银行;它为偏好高风险、高收益的投资者和急需融资的公司搭建了畅通的资金桥梁。米尔肯能够募集大量资金,而速度比其他银行以及保诚集团快得多。
    KKR是第一批测试德崇证券创新融资能力的公司之一。1984年,在收购眼镜护具和礼品零售店美国科尔公司(Cole National)的交易中,米尔肯帮助KKR募得3.3亿美元。尽管债务成本很高,但德崇证券还是成功击败了诸如保诚集团这类竞争对手,KKR不久便全面终止了与保险公司的合作,转向德崇提供的看似取之不尽的垃圾债券资本。克拉维斯把德崇迅速募集巨额资金的能力称为“我所见过的最不可思议的事”。此后不久,在大额募资计划中,保险公司的夹层贷款几乎销声匿迹,取而代之的就是来自德崇的便宜垃圾债券。
    20世纪80年代中期,达到事业巅峰的米尔肯和他的团队每年至少承销200亿美元的垃圾债券,占整个融资市场的60%。他们给杠杆收购界带来的新的融资手段,彻底改变了并购市场的游戏规则。
    与此同时,经济的强势复苏和稳步上升的股市又给杠杆收购的投资者们带来福音。KKR前五只收购基金给投资者带来至少25%的收益,其中一只基金的收益接近40%。扣除KKR的费用和分红,投资者的1984年基金获得了6倍的投资回报,1986年基金更是达到了13倍的惊人回报。对于养老基金和其他投资者来讲,这种高收益率无法抗拒。1987年,KKR共募集了61亿美元的资金,这比之前最高募资金额的6倍还多。通过债务工具,这些资金的收购力量将在德崇手中放大数倍。
    
    1986—1987年,在德崇的帮助下,继科尔公司收购之后,KKR又策划了4笔收购:碧翠丝食品公司(87亿美元)、西夫韦公司(48亿美元)、玻璃制造商欧文斯-伊利诺伊公司(47亿美元)和煤矿建筑公司吉米-沃尔特公司(Jim Walter,33亿美元)。这种大手笔在任何时候都堪称杰作。
    
    1987年,KKR发起的规模庞大的新基金使得巨额收购成为现实,把公司推到了聚光灯之下。1美元本金就能筹到8~10美元资金,KKR已经可以考虑资产规模达500亿~600亿美元的收购目标了。媒体也开始把克拉维斯称为“国王”亨利,他也迅速成为杠杆收购的代表性人物。克拉维斯的表兄罗伯茨一直不爱在媒体前露面,他住在遥远的加州门洛帕克,远离纽约和镁光灯;而小杰罗米·科尔伯格因在公司发展策略和路线上与原来的下属产生矛盾,在1987年辞职。
    1988年,当KKR疯狂追逐当时最大规模的收购项目雷诺兹-纳贝斯克公司时,所用资金大部分是由德崇提供的。实际上,克拉维斯和KKR的成功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德崇的融资支持。
    
    米尔肯发明垃圾债券之后,并购专家并不是这场金融游戏的唯一受益者。那时,新的杠杆收购公司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在一般企业看来,德崇证券同样催生了一批狂热的好战者。市场上的公司和持反对态度的媒体给这些市场的入侵者起了很多绰号:企业掠夺者、海盗、下流艺术家等,其中比较著名的是野蛮人。
    像豺狼一样,这些掠夺者紧盯着那些运营情况糟糕的上市公司,伺机进行收购。与其他收购公司一样,这些掠夺者无时无刻不在搜寻那些股票被低估的公司:由于拥有未在股价上反映的价值不菲的资产或缺乏高效能干的管理者,企业的实际价值比市值高出不少。这些掠夺者和收购公司在寻找企业隐藏价值方面同为一丘之貉:通过拆分被收购公司,把公司潜藏价值挖掘出来。但不同的是,尽管在媒体面前一再否认,这些掠夺者对经营被收购企业毫无兴趣,然而黑石集团等收购公司却恰恰相反。
    这场猎物与猎人的游戏描绘了一幅颇具讽刺意味的画面,收购者与被收购者互相诟病,各执一词,许多公司要员的所作所为符合掠夺者的描述。整个20世纪80年代,这些养尊处优的CEO们任人唯亲,拥有一架甚至两架或三架私人飞机,他们在对增加公司收益作用不大的名人运动会和旅游中挥金如土。并非每个CEO都能尽忠职守,对于那些高层贪污腐败、只关心特权而不关心股东利益的公司,那些掠夺者可以放心大胆地去“解放”。
    在企业界,这些掠夺者一直被视为是一群唯利是图、为一己私利推翻管理层、毁掉目标公司的野蛮人。
    纽约城里一个高高瘦瘦、名叫卡尔·伊坎(Carl Icahn)的投机者就是这种形象的典范。在完成收购之后,他会要求公司立即采取措施抬高股价并让他加入董事会。若要求被拒绝,他便会公开发表致董事会的信,对公司管理层恶言相加。在大多数情况下,这些举动最终会造成股价的上升,因为证券交易者颇为希望出现并购或者公司出售资产以提高每股收益率。有时候,他这种策略确实能招来一些公司收购目标公司。还有些时候,公司会以高于市价的价格收购他手中的股票,目的就是希望他快点滚蛋!这是典型的敲诈!
    
    伊坎的同行们形形色色:布恩·皮肯斯(T.Boone Pickens)是一名冷酷的得州石油商人,他先后吞下海湾石油公司(Gulf Oil)、菲利普斯石油公司(Phillips Petroleum)和优尼科公司(Unocal);尼尔森·佩尔兹(Nelson Peltz)是一个纽约食品店老板的儿子,因接手了三角工业公司(Triangle Industry)和美国NCI公司(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而名声大噪;詹姆斯·戈德史密斯(James Goldsmith)是一个英法混血儿,这个有点女性化并且绯闻不断的男人更是把收购生意做到了大西洋两岸,其中有固特异轮胎橡胶公司(Goodyear Tire and Rubber Company)和英美烟草集团(British-American Tobacco);罗纳德·佩雷尔曼(Ronald Perelman)这个来自费城的商人,1985年在化妆品公司露华浓(Revlon, Inc.)的火热竞标中脱颖而出,并且扬名天下。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推荐书籍:3G资本帝国 人人都该懂的科学哲学 起源:NASA天文学家的万物解答 蓝玫瑰不会安眠 扭曲的铰链 怜悯恶魔 匣中失乐 献给虚无的供物 北方夕鹤2/3杀人事件 中国橘子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