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网

资本之王全文阅读

外国小说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传记回忆杂文随笔诗歌戏曲小故事
下书网 > 传记回忆 > 资本之王

第36页

书籍名:《资本之王》    作者:戴维·凯里
推荐阅读:资本之王txt下载 资本之王笔趣阁 资本之王顶点 资本之王快眼 资本之王sodu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资本之王》第36页,页面无弹窗的全文阅读!

    事后看来,这些投资失败似乎有模式可循。它们都是业绩随经济起伏波动的周期性企业,而且都不是行业领头羊,甚至竞争力也不太强,很难吸引更大更强的对手来收购它们。黑石集团内部并没有人对这些行业有深刻了解。最关键的是,黑石集团在经济周期的错误时点买下了它们,导致成交价高,企业债台高筑,而最终被压垮。
    
    施瓦茨曼说:“这些都是中型企业,产品周期性明显,我们在经济周期达到顶峰前后两三年间投资,代价太高。我们虽然制订了很有野心的整改方案,却难以实施。这些失败给我们留下的教训是:首先不要高价购买周期性行业企业;其次不要抱有大幅整改中型企业的野心,它们不可能被再造;最后如果实在需要整改方案,一定不能闭门造车,应该充分咨询该行业的资深高管和顾问以确保计划可行。”
    
    几个黑石集团投资失败的案例还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它们都是由戴维·斯托克曼力推并主持的。此人来自美国中北部地区,以振兴美国工业带企业为己任。
    他在黑石集团工作的11年中也有过辉煌的战绩。1997年他认定对越野车的需求会继续增大,于是黑石集团买下了通用汽车集团专门生产越野车传动系统的美国轮轴制造公司。一年多以后,公司于1999年1月公开上市,其市值是黑石集团投资的4倍。但那次胜利是个意外的惊喜,他主持的大部分投资都以失败告终。1999年夏,斯托克曼在黑石集团的威信降到了低点。
    对美国轮轴制造公司收购的理论依据与1997年对石油精炼厂斐姆科公司(Premcor)的投资相似。当石油价格因为供大于求在1997—1998年大幅下降时,斐姆科储存的以前购买的高价原油使它的利润转为负数。随着一些炼油厂因相同原因而倒闭,斯托克曼相信当几年后油价升高,炼油能力严重不足会使斐姆科升值。但1999年油价上升后,斐姆科依然在破产边缘挣扎。
    斯托克曼对制造飞机及化工用合金件的海恩斯公司前景的预计也过于乐观了,1999年公司濒临破产。帝国家居装饰的故事更富有戏剧色彩。1998年,斯托克曼力主黑石集团投资该公司时曾乐观预测,后苏联时代的俄国和东欧会需要大量墙纸。一个在那个项目组工作过的年轻银行家回忆说斯托克曼激动人心地解释说那里的人会用墙纸来遮挡粉刷不能解决的墙面开裂问题。这个推论不但听起来很牵强,而且对于那个刚出商学院一两年的年轻人来说,墙纸已经过时了。他说:“我没有什么投资经验,但我认识的人没有一个会买墙纸。”他说对了。1998年俄国开始拖欠外债,东欧经济下滑,全球墙纸销售下降了10%~15%,在西欧和美国销量也在下降。帝国家居装饰公司在2000年1月宣布破产重组以甩掉它的巨额债务,黑石集团损失了8450万美元。
    接下来对共和技术国际(Republic Technologies International)的投资是更大的惨败。斯托克曼计划把大钢铁集团不想要的分厂合并组建成一家赚钱的特殊钢材生产企业。1996年4月,他花3000万美元买下了伯利恒钢铁公司(Bethlehem Steel)的线材分部——钢筋技术(Bar Technologies),后来又添加了共和工程钢铁(Republic Engineering Steels)及美国钢铁公司和日本神户钢铁公司(Kobe Steel)共同拥有的一个生产钢筋的合资企业。1998年,钢筋技术与共和技术国际公司合并时,两家公司的情况糟糕到一个华尔街评论家把这次合并比喻成“两辆垃圾车相撞”。
    
    斯托克曼按照计划关闭了很多工厂并解雇了几千名工人,但工会要求企业付给工会养老金计划1.78亿美元作为合作条件。大规模裁员并没有带来预期利润,同时养老金付款减少了企业的周转资金。一个参与了该交易的人说:“养老金计划吸干了公司的流动性,神户钢铁正在毁灭这个公司。这是个失败的主意。”1999年时企业已奄奄一息,两年后最终破产。
    
    黑石集团共损失了1.9亿美元,第二只收购基金中最大的一笔投资就这样烟消云散了。
    斯托克曼管理的投资接连传来让人忧心的消息,那些企业的管理人员也不断向黑石集团的合伙人抱怨他事无巨细的管理方式。斯托克曼不断质疑远比他了解钢筋行业的执行官们的决断,他还会提出一些毫无边际的建议。
    1999年8月,施瓦茨曼借斯托克曼去非洲度假两周的机会进行了详尽的调查。他亲自打电话给斯托克曼辖下公司的主管,了解他们与斯托克曼的关系。他的一位前助理说:“史蒂夫从这些谈话中感觉到斯托克曼有点太过分了。”斯托克曼回来后,施瓦茨曼请他以后不再负责公司的并购管理,转而研究行业趋势和发现潜在投资对象,他被告知自己对公司进行监管的日子已经结束了。
    斯托克曼并没有被解雇,但他知道自己在黑石集团已经无足轻重了。1999年9月16日,斯托克曼宣布退出黑石集团并组建自己的私募股权基金:哈特兰工业合作伙伴(Heartland Industrial Partners)。在一次新闻发布会上,施瓦茨曼和彼得森赞扬了斯托克曼在美国轮轴制造公司交易中的优异表现,彼得森还加入了哈特兰的顾问委员会。斯托克曼平静地离开了,几年以后,他还是经常到黑石集团做客,但黑石集团的同事几乎没有人惋惜他的离职。
    斯托克曼在哈特兰自由地追求自己认定的投资方向,没有人阻止他用投资者的钱买入中西部生产商,其中很多都与汽车业相关。他的所有投资几乎都血本无归,其中最灾难性的是对汽车装饰公司柯林-艾克曼的收购。
    1988年,他进入私募股权业做的第一个并购案就是这家公司,他一直把它放在心上。哈特兰成立两年后,斯托克曼从黑石集团和沃瑟斯坦公司手中买下柯林-艾克曼的控制权。1994年公司上市后,黑石集团和沃瑟斯坦公司一直都没机会出手,尽管它们收回的钱不到原始投资的一半,但他们还是很高兴能摆脱掉这个累赘。
    斯托克曼带领柯林-艾克曼公司并购了一些小的配件生产厂。2003年,由于原材料涨价以及通用汽车、福特和克莱斯勒公司的利润率降低,公司陷入困境。斯托克曼亲任CEO,但公司已经被杠杆收购和并购所欠的外债拖垮了。2005年,柯林-艾克曼申请破产,哈特兰公司的3.6亿美元投资损失怠尽。2007年,斯托克曼被告上法庭,罪名是对投资者隐瞒公司面临困境时的真实财务状况。漫长的两年后,美国联邦检察官撤销了诉讼,理由是“这个案子再调查下去不符合公正的原则”。但斯托克曼曾经拥有的既年轻有为又精明的私募股权运作者形象已经支离破碎了。
    
    只要你的注意力集中在以曼哈顿为中心的金融世界,就会发现黑石集团似乎在20世纪90年代末的黄金时代里做得还不错。1992年以来,它的第二只基金取得了辉煌的战绩,1997年它又筹到了40亿美元的新投资基金。世界上最大的保险公司美国国际集团买下黑石集团7%的股份时,对它的估值达到21亿美元,美国国际集团还保证另外给黑石集团的投资基金注入12亿美元。《福布斯》和《商业周刊》都用封面故事宣告了杠杆收购行业的复兴。
    但事实是,当时黑石集团等私募股权公司已不是资本市场的主角。直达货运铁路的运输之星公司、石墨电极制造商UCAR国际公司、汽车部件制造商柯林-艾克曼公司以及美国轮轴制造公司等,这些私募股权一直以来赖以为生的平淡却有持续收入的行业,已不再是时代的宠儿,盈利率低却稳定的公司被已高科技企业为代表的“新经济”遮挡了光辉。
    网景公司(Netscape Communication)于1995年4月IPO,这被认为是资本市场的一个转折点。当时,互联网还处于初创阶段。对大多数人来说,互联网意味着使用电子邮件和美国在线的聊天室。网景的免费浏览器催生了新一代网站,它们用照片和精美的页面来吸引读者,并且让一代人迷上了被正式命名为“万维网”的全球网络。对其创始人来说,网景不仅仅是一个软件公司,他们肩负着通过互联网“实现信息共享”的使命,公司成功地把这一理念兜售给了公众。网景的股票发行价是每股28美元,使这家年轻公司发行首日的总市值高达11亿美元。没有申购到新股的投资者都看好这个新兴行业,以至于上市当天网景的股价涨到了75美元。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推荐书籍:3G资本帝国 人人都该懂的科学哲学 起源:NASA天文学家的万物解答 蓝玫瑰不会安眠 扭曲的铰链 怜悯恶魔 匣中失乐 献给虚无的供物 北方夕鹤2/3杀人事件 中国橘子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