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网

资本之王全文阅读

外国小说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传记回忆杂文随笔诗歌戏曲小故事
下书网 > 传记回忆 > 资本之王

第54页

书籍名:《资本之王》    作者:戴维·凯里
推荐阅读:资本之王txt下载 资本之王笔趣阁 资本之王顶点 资本之王快眼 资本之王sodu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资本之王》第54页,页面无弹窗的全文阅读!

    从公开市场筹集到真正的永久性资本是私募股权管理者的梦想和“圣杯”,既可以避免烦琐的资金募集活动,也能拓宽投资者的范围。
    正如大家都希望效仿阿波罗公司进军BDC市场,KKR的竞争对手们也紧随其后,调动投行人员和律师团队在阿姆斯特丹筹集基金。曾参与KKR交易的迈克尔·克莱因(Michael Klein)是花旗银行的资深银行家,他说:“另有20笔在阿姆斯特丹的交易也已准备完毕,蓄势待发。”黑石集团当时也秘密计划着在阿姆斯特丹发行上市交易基金,这一项目的代号为“猎豹计划”(Project Panther)。KKR筹集资金的主要目的是为其基金和收购业务提供资金,而黑石集团则是为了成立夹层贷款基金,以提供贷款业务。
    KKR集团比其他私募公司领先一步,而公司也最大程度地发挥了这一优势,一周接一周的扩大股权发行规模,而投行人员将股权出售给越来越多的投资者。2006年5月3日,当KKR私募股权投资者基金(KKR Private Equity Investors)上市时,公司已经筹集了50亿美元的巨资。
    
    施瓦茨曼表示,在实现最初的15亿美元目标的时候,KKR基金“还不会对(私募股权)行业有深远的影响”,但当资金达到50亿美元时,“这将会是一个潜在的转折点”。这是个货真价实的上市收购基金,其规模接近最大的传统杠杆收购合伙企业。这样看来,BDC就像是它的穷亲戚。
    
    KKR采取双管齐下的方式。它不仅牢牢把握并管理着一个巨大的新资金池,而且在筹资过程中也将其主要的对手封杀掉。亨利·克拉维斯最先跨过了通往公开市场的桥梁,然后又将身后的桥高高抬起,令其他人难以跨越。
    竞争者们很快发现KKR已经基本满足了市场对这种股票的所有需求,因而他们在这一领域与KKR的竞争中败下阵来。随后,KKR基金的股票表现低迷,也遏制了对竞争对手产品的需求。KKR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遇到了与阿波罗BDC公司相同的问题:承销商收取的费用和佣金超过了其上限,投资者开始意识到基金不可能连年带来收益。于是公司股票从IPO时的每股25美元迅速跌到20美元以下,之后再没有反弹超过其发行价格。这一IPO使得全世界的投资者对私募股权的股票生厌,但还是有值得回味的东西。黑石集团也随即放弃了其夹层基金的募集计划。
    对于黑石集团来说真是百感交集。爱德华·皮克(Edward Pick)是摩根士丹利的资深银行家,当时曾建议黑石集团进行公开市场运作。他说,“起初史蒂夫并不怎么喜欢这个(上市投资基金)主意”,皮克还提到,黑石集团与其基金投资者的关系很好,因此施瓦茨曼认为黑石集团没必要通过公开市场来筹集投资资金。
    最终KKR还是筹集了50亿美元的长期资本,从而可以从中赚取资产管理费和附属权益。公开市场争夺战的第二回合,KKR获胜。施瓦茨曼总结这一教训是:“成为第一个行动者是至关重要的。”
    
    对朱钦来说,2005年第一个需要权衡的问题就是黑石集团是否应竞购特诺公司(Tronox)。这是一家以生产制作涂料用二氧化钛为主的公司,与大多数的化工企业一样,随着经济快速回暖,特诺公司的现金流也飞速增长。雷曼兄弟曾负责出售特诺公司的母公司科麦奇(Kerr-McGee),这次则在为想要购买特诺公司的客户提供一种全面打包的担保融资,如果客户满意,就可以利用这样的方式来融资。
    促成黑石集团与塞拉尼斯和纳尔科的交易之后,朱钦几乎赢得了黑石集团最精明的收购投资者的赞誉。这两笔交易共获得26亿美元的收益,占黑石集团从2002—2008年年底所实现利润总和的1/3还多。能在市场处于低谷时拿下塞拉尼斯和纳尔科,证明朱钦已经很了解化工行业的波动了。当他获悉雷曼所提供的借款已经达到了特诺公司目前现金流的7倍时,十分震惊,他认为化工行业已接近景气周期顶点,业务一旦出现问题,公司将无法处理如此庞大的债务负担。据他估算,如果公司赢利水平到时候从商业周期的峰值回落到中值附近,特诺公司的债务将会是现金流的14倍,这是一个相当危险的数字。朱钦这样评价:“这家公司所承担的债务,是我预计的两倍。”
    在雷曼兄弟的诱惑下,黑石集团可能会以一个朱钦认为很荒谬的价格来收购,但黑石集团并没有这么做。当时也没有其他的竞标者愿意成为雷曼的诱饵,2005年11月,科麦奇公司公开卖出了特诺公司的股份。在那年化工行业到达顶峰后,特诺公司的现金流暴跌40%,回到了2002年衰退时期的水平,并最终于2009年倒闭。而那时,雷曼自己也已经破产了。
    
    特诺公司不是一个孤立的案例。雷曼兄弟过分乐观地将各种业务打包的做法,成为重新启动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日渐式微的收购闪电战的力量。2005年和2006年分别成立了100亿美元和150亿美元的杠杆收购基金,这可能已经转动了点火开关,但是真正将收购业务推进到高速行驶境地的,则是银行和信贷市场,而后它们又迅速将刹车踏板一踩到底。
    第一个加速收购的案例,是由格伦·哈钦斯牵头的收购项目,他本人于1998年离开黑石集团转而成为银湖合伙人。2005年春天,银湖通过收购已上市的金仕达数据系统(SunGard)而登上头版头条。金仕达是专门为金融系统和高等学校提供计算机服务的公司。113亿美元的价格使这场交易成为有史以来第二大杠杆收购,让先前的第二大杠杆收购(KKR在1986年以87亿美元收购碧翠丝食品公司)相形见绌,只有1988年对雷诺兹-纳贝斯克烟草公司的收购规模比这次的更大一些。
    金仕达收购案之所以很值得注意,不仅是因为它涉及的金额巨大,还在于银湖为了筹措收购股权所需的35亿美元资金而成立的“七大公司联盟”(seven-firm coalition),要知道,这种联盟由于有着潜在的不稳定性而非常少见。
    
    联盟的其他成员无一不是这个江湖中的一流玩家:贝恩资本、黑石集团、KKR集团、得克萨斯太平洋集团、高盛和普罗维登斯股本合伙人(Providence Equity Partners)。私募股权公司也曾偶尔两三联手,但通常会有一个公司坐庄并发挥主要作用。而金仕达开辟了先河,它让很多著名的收购公司拥有大致相等的股份,没有其他的财团能比得过这个联盟的资本。但是为了满足资本金要求,在一项交易中成长较快的公司会与其水平相近的公司联盟。
    
    金仕达还暗示,银行此次所做的融资规模会远远超过之前15年中的任何一次。正是银行的贷款规模超出了交易规模,即使是最大的私募股权公司有时也不得不竭力聚拢股本。
    金仕达是一个转折点,但是它并不会在历史记录中保持很长的时间。不久之后,克莱顿-杜比利埃-赖斯公司、凯雷集团和美林证券,就以144亿美元购买了福特汽车旗下的汽车租赁公司赫兹公司。
    2005年就更加夸张了,好像每眨一次眼,另一个家喻户晓的名字就会在收购中被拿下:零售商玩具反斗城,70亿美元,由贝恩资本、KKR和沃那多房地产公司(Vornado Realty Trust)拿下;奈曼马库斯公司(Neiman Marcus, Inc.)的托尼百货连锁店,51亿美元,由得克萨斯太平洋集团和华平创投拿下;甜甜圈和冰激凌连锁店邓肯甜甜圈和美国31冰激凌,24亿美元,由贝恩资本、凯雷集团和托马斯-李拿下。
    这些在2005年发生的大量巨额交易,除了规模之外,更让人震惊的是,除了赫兹公司和邓肯甜甜圈之外,其余全部为上市公司。新杠杆收购基金庞大的规模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出资者都是奔着上市公司而去的,因为收购普通的小公司和私有企业并不能将收购基金高达数十亿美元的资本全部吸收。这意味着巨资的焦点会从欧洲转移到美国,因为在美国有更多的大型公司,而且将上市公司私有化所走的法律程序也更少。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推荐书籍:3G资本帝国 人人都该懂的科学哲学 起源:NASA天文学家的万物解答 蓝玫瑰不会安眠 扭曲的铰链 怜悯恶魔 匣中失乐 献给虚无的供物 北方夕鹤2/3杀人事件 中国橘子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