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网

故事栏目

外国小说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传记回忆杂文随笔诗歌戏曲小故事
下书网 > 小故事

全过程人民民主赋能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逻辑理路

时间:2023-03-27 10:56:40

全过程人民民主赋能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逻辑理路一文创作于:2023-03-27 10:56:40,全文字数:31349。

全过程人民民主赋能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逻辑理路

成以公共参与为特征、以共同利益为目标、以制度化建设为基础的民主治理过程。同时,人们越来越相信,随着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发展,相较于精英政治、强人政治、独裁政治,全过程人民民主必将为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提供持久动力。新时代,应当顺应民主政治建设的变革要求,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民主优势转化为现代国家治理的发展效能和治理效能。

(三)通过权力和权利的动态平衡推进国家治理的融合化

从国家治理视角而言,治理结构的选择体现为权力和权利之间的配置,治理过程的展开表现为权力和权利的运行。权力与权利之间的张力贯穿国家治理的全过程。从权力向权利的转换是国家治理由传统向现代演进的内在逻辑。中国现代化的客观性内蕴中国国家治理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的历史必然性,中国现代化的特殊性和时代性则彰显了中国国家治理的社会主义性质,规定了其治理取向由权力向权利转变。传统中国由于中央集权制的存在,以权力本位为国家治理逻辑。这种治理逻辑通过建立和完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来控制人民,加强统治。近代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传统的以权力为本位的国家治理方式受到了来自西方的巨大挑战,逐渐走向衰微。面对民族危机与文明危机的双重困境,如何突破中国传统国家治理的局限,实现国家建构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型,成为摆在中国人面前的历史性课题。中国共产党自觉担当起这一历史使命,以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时代责任感,凭借超强的组织动员力和社会整合力,团结带领人民实现了国家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并且通过一系列制度设计和制度安排完成了国家治理由传统向现代的阶段性转型。由于沉重的历史包袱,决定了国家治理从权力逻辑向权利逻辑的转换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国家治理逐渐由过去的自上而下、等级分明的以权力为本位的治理逻辑向以权利本位的治理逻辑转变。当然,国家治理逻辑的转变离不开社会发展的转型。随着改革开放所引起的社会结构变革,即“乡土社会”向“城乡社会”的变迁,高速流动的社会环境打破了原有的以血缘和地缘为纽带的自然联系,新的团体组织和相应的新式组织方式不断生成,公民个人的尊严和权利也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因此,国家治理必须保持权力的公共性,为公民提供权利实现的机会,从而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全过程人民民主作为一种民主治理机制,从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五个环节出发,将人民当家作主的价值具体地、生动地落实到国家治理全过程和各环节,成为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有力证明和坚实保障,彰显了权力和权利的动态平衡。全过程人民民主既有完整全面的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又有畅通有序的民主参与渠道,有效承接了“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的时代需求,推动了国家治理的融合化。回望历史,从中国共产党诞生到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伟大实践,再到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人民当家作主是党始终不渝的追求。在这一历史进程中,我国从工农民主到人民民主再到全过程人民民主,在民主程序和机制上覆盖全过程,整个国家的民主发展焕发出强大活力,并且在实践中嵌入国家治理,将民主优势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

三、全过程人民民主赋能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未来进路

随着社会经济政治的发展,现代化进程带来了国家治理结构的现代转型。公共需求日益多元化,使得国家治理及与其相适应的制度模式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国家治理必须适应公共秩序变革的现实。国家治理的现代化也预示着对传统的民主理论、民主制度必须进行历史性和结构性突破,必须适应国家治理的现实需求。习近平指出:“我们要继续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建设,把人民当家作主具体地、现实地体现到党治国理政的政策措施上来,具体地、现实地体现到党和国家机关各个方面各个层级工作上来,具体地、现实地体现到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工作上来。”[9]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全过程人民民主只有更好地将民主制度优势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才能不断提升现代国家治理的有效性,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

(一)扩大政治参与,强化国家治理根基

就国家治理而言,其不应是“一潭死水”,也并非“杂乱无章”,而应是“既充满活力,又安定有序”。随着我国社会各方面各领域的发展,国家治理已然成为一个复杂的系统,面临来自经济发展、政治安全、生态保护等诸多方面的挑战。无论哪一方面出现问题都会对国家治理实践造成巨大压力。国家治理实践的复杂性,客观上要求通过扩大公共有序参与来强化国家治理根基。社会公众参与的广泛性和积极性是衡量国家治理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依托。国家治理现代化实践越来越注重社会公众参与,强调发挥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社区及个人等多方主体的积极性。公众有序参与国家治理实践,意味着在涉及个人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政府决策和公共事务面前,公众有权利对政府决策和公共事务表达立场、发表意见、提供建议。党的十九大报告将人民的民主参与概括为五种形式,即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 全过程人民民主全方位践行人民民主,将人民意志和人民利益贯彻到治国理政的全部活动中。人民参与具有广泛性,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领域的各项公共事务、重大决策等。全过程人民民主不仅在程序安排上保证民主参与,更在实质意义上保证民主参与。全过程人民民主强调在整个民主实践过程中贯彻民主原则、强调民主价值、重视民主内容,实现了程序性和实质性的有机统一,其全链条民主程序是我们党在团结带领人民追求人民民主的历史进程中渐次锻造而成的。相比之下,西方自由民主的缺陷之一在于其重心主要放在如何民主地产生公共事务和公共政策的制定者上面,而非公共事务和公共政策的民主处理和民主制定。换言之,西方自由民主关注的是治国精英的产生问题,而不是公众的民主参与问题。在复杂的国家治理境况下,西方民主容易沦为“精英政治”“专家政治”“金钱政治”,而对公众参与的排斥无疑背离了民主政治的基本原则。我国的全过程人民民主则破解了精英治国和公民参与的矛盾问题,在强化二者耦合机制的基础上,助推国家治理向现代化和民主化迈进。在关系国计民生的大问题上,全过程人民民主为普通公民参与政策的讨论和审议提供了保障,充分彰显了中国民主的广泛性,使国家治理决策能更好地集中民智、反映民意、维护民利。

(二)加强社会整合,凝聚国家治理共识

按照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观点,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是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异己力量。由此可见,国家治理是国家调节社会关系的方式,是维护社会秩序和社会运行的手段。我国的国家治理现代化过程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过程,目标是实现人民的美好生活。在我国,国家肩负着重要的治理责任,具有鲜明的人民性和社会性,国家和社会的关系是和谐与进步的,是非对抗性的。无疑,尽管实现美好生活的途径有很多,但无论什么样的方式或途径,都必须以良好的社会秩序为依托。良好的社会秩序是一切美好事物的基础。对于国家治理而言,在人们公共生活中建立良好有序的秩序是其追求的基本价值目标。而良好有序的社会秩序不是自动形成的,需要某种形式的社会方式来促成,同时也离不开对个体行为的规范和约束。对此,全过程人民民主能够发挥积极作用

提醒您:因为《全过程人民民主赋能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逻辑理路》一文较长还有下一页,点击下面数字可以进行阅读!

《全过程人民民主赋能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逻辑理路》在线阅读地址:全过程人民民主赋能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逻辑理路

热门书籍

热门书评

推荐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