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网

故事栏目

外国小说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传记回忆杂文随笔诗歌戏曲小故事
下书网 > 小故事

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深度融合:机理与进路

时间:2023-03-27 10:59:45

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深度融合:机理与进路一文创作于:2023-03-27 10:59:45,全文字数:32166。

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深度融合:机理与进路

持续发展的重要生力军。

(二)乡村振兴可以为新型城镇化释放高质量发展红利

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是互惠共赢的命运共同体,新型城镇化能够为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和组织等方面振兴赋能添力,乡村振兴发展到一定程度,也会对新型城镇化产生溢出效应。随着农业生产率的大幅提高,大量人力、土地、资本等生产要素必然从乡村释放出来,从而为城市高质量发展带来人口红利、土地红利和资本红利。一是乡村振兴可以为新型城镇化释放“人口红利”。在农业现代化过程中,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农业内部各行业对劳动力需求减少,从而释放出大批农业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这为新型城镇化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支持。有学者经过测算表明,我国农村进入城市就业的劳动力2017年已达到1.72亿人,占到城市全部就业人口的1/3以上[13]。可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已经成为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对农村劳动力人口进行农业职业技能培训和各类实用技术培训,不仅能够培育出大批新型职业农民,而且可以提高“由乡入城”就业劳动力供给质量,为新型城镇化提供新的“人口红利”。二是乡村振兴可以为新型城镇化释放“土地红利”。由于长期二元体制的影响,我国城乡土地双向自由流动存在诸多障碍,直接影响到城乡融合发展。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既能有效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使农民共享改革发展红利,也能破解城镇土地资源紧缺问题,为新型城镇化开发“土地红利”。2019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的《关于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的意见》要求“完善农村土地征收制度”,“允许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允许村集体在农民自愿前提下,依法把有偿收回的闲置宅基地、废弃的集体公益性建设用地转变为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14]。2022年3月,国家发改委印发的《2022年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城乡融合发展重点任务》指出,“健全城镇建设用地增加规模与吸纳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数量挂钩机制”,“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合理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以县域为基本单元推动城乡融合发展”[15]。这些政策举措,有利于优化城乡土地要素配置,解决城镇土地紧缺问题,为新型城镇化开发“土地红利”,推动高质量的城乡融合发展。三是乡村振兴可以为新型城镇化释放“资本红利”。马克思认为:“资本本身总是表现为这种会直接自行增值的价值。”[16]资本的增值特性使其具有趋利性,始终追求效益最大化。资本的这种趋利性决定其具有流动性特点,在市场机制作用下,总是从效益低的生产部门流向效益高的生产部门。经济新常态条件下,我国城市制造业原有的比较优势日益削弱,投资收益率下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通过城乡融合,发展乡村田园综合体、智慧农业、数字农业等新产业新业态,延伸原有产业链和价值链,有利于增加投资收益率。由于城乡资本收益率的差异,在市场作用下,大批原来在城市投资的企业转而入驻乡村投资新产业新业态,在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同时,也倒逼城市制造业转型升级,为高质量的新型城镇化释放“资本红利”。此外,实施乡村振兴,通过城乡一体化规划,有利于乡村和城市互补互促,实现二者在生产、生活、生态等方面良性互动,既加快了农业农村现代化,也提升了新型城镇化建设质量。

三、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深度融合的实现进路

习近平强调指出:“要把乡村振兴战略这篇大文章做好,必须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我们一开始就没有提城市化,而是提城镇化,目的就是促进城乡融合。”[17]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深度融合,应该将乡村和城镇看作共生共赢的有机整体,基于两者协调推进的内在驱动机制,着力形塑统筹联动、绿色可持续、协同高质量、包容一体化发展的城乡命运共同体。

(一)以现代产业体系引领城乡“统筹联动式”发展

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深度融合的核心问题是要实现城乡要素市场及产品市场的无缝对接、联动一体,使城乡产业形成优势互补、相得益彰的统筹发展格局。为此,必须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促进城乡要素双向自由流动,推动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深度融合,以全产业链布局优势推动城乡产业协同发展。当前,在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两大战略统筹推进背景下,城乡之间要素及产业联系日益密切,应该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推动要素资源在“城—乡”间双向优化配置,以城乡产业联动和经济要素互融互促实现“高质量城镇化”和“乡村产业振兴”紧密衔接。一是要将都市圈城乡产业融合作为发力点,打通城乡要素自由流动渠道,构建都市圈平衡一体的产业布局,实现城乡要素链、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的互联互通,激发城乡互补、工农互促的内生动力。二是要将县域作为城乡深度融合的着力点,通过产业集聚和规模经济效应,形成对乡村振兴的辐射带动能力。县域具有“城尾乡头”的区位优势和要素衔接的平台优势,是连接城市、辐射乡村的重要纽带。要提升县域产业支撑能力,着力发展对农业农村带动力强、比较优势明显以及就业容量大的产业,加快产业功能区建设,持续推进产业链升级和数字化转型,引导产业集聚集群发展,促进优质要素在城乡之间自由流动和合理配置,为农村富余劳动力就近就业提供更加充足的岗位。三是要将农业农村现代化作为城乡融合的战略基点,打造农业全产业链,推动乡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着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休闲旅游、农村电商三大产业,建设一批高质量的田园综合体和特色小镇,壮大乡村经济新业态。特色小镇建设不是造一堆房子、强迫百姓上楼,而是凭借各地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着力发展特色产业,打造生产、生活、生态融合的新型产业社区和百姓宜业宜居福地。田园综合体是现代农业、休闲文旅、田园社区的有机融合体,各种要素有效集成,各个产业互融互动,实现城乡联动发展和生产生活一体化。因此,大力培育数字化、智慧化的特色小镇和田园综合体,建设现代产业体系新高地,是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深度融合发展的重要方向。

(二)以生态文明建设力促城乡“绿色可持续”发展

乡村和城市两者都是优美生态环境的责任主体和受益主体。因此, 从生态文明视角来看,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深度融合,就是城乡优美生态环境的有机结合,要求城乡生态过程互补共生,真正实现城乡协调、绿色、可持续发展。这要求我们在推进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融合发展过程中始终贯彻生态文明建设理念,绝不能以牺牲生态为代价来换取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的短期收益。一方面,要以高质量绿色发展理念推进新型城镇化,严禁城镇污染向乡村转移。新型城镇化是城乡统筹、产城互动、生态宜居的城镇化,不仅需要同步推进新型工业化,还需要大力加强生态环境改善。要想提升新型城镇化的内在承载力,必须提高能源和资源利用效率,创新低碳减排技术,加快传统产业绿色转型,倡导绿色消费和低碳生活,从源头上加强对城镇工业污染物、生活垃圾及污水等的有效治理,严防城镇污染向乡村转移。另一方面,要厚植乡村生态环境优势,持续推进“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变,通过美丽乡村建设,赋能乡村“绿色振兴”。要加快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促进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有效防止农业面源污染,加大农业废弃物回收利用力度,保护修复乡村生态系统,整治提升乡村

提醒您:因为《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深度融合:机理与进路》一文较长还有下一页,点击下面数字可以进行阅读!

《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深度融合:机理与进路》在线阅读地址: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深度融合:机理与进路

热门书籍

热门书评

推荐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