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网

故事栏目

外国小说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传记回忆杂文随笔诗歌戏曲小故事
下书网 > 小故事

“新型冠状病毒”疾病命名发展探究

时间:2023-04-12 06:20:49

“新型冠状病毒”疾病命名发展探究一文创作于:2023-04-12 06:20:49,全文字数:22250。

“新型冠状病毒”疾病命名发展探究

现实有时并非尽如人意,为了标识随时可能出现的传染病变异体,传染病命名应该体现能产性[9]。人类应用药物和疫苗抗击病毒,与此同时,病毒自身也在不断变异,产生多种变异株。为了跟踪检测病毒变化,世卫组织用希腊字母命名变异毒株,如α、β、δ、ο等,国内则采取音译希腊字母方式命名这些毒株,如阿尔法株、贝塔株、德尔塔株、奥密克戎株等,体现非医学范畴中的借词命名方式。

世卫组织根据病毒公共风险大小,依次将新冠变异毒株分为三类,第一类是VOC(variant of concern关注突变株),是指使流行病学传播性增加或疫苗、治理方法有效性降低的一种变体;第二类是VOI(variant of interest待观察突变株),是指经预测或已知会影响病毒特征的遗传变化,并确定在多个国家导致重大社区传播或病例数量不断增加的一种变体;第三类是VUM(variant under monitoring监控突变株),是指一种具有遗传变化的SARS-CoV-2变体,人类怀疑该变体会影响病毒特征,有迹象表明可构成未来风险[12]。而世卫官网发布的最新每周病理学更新报告(2022年5月3日)显示,目前流通的关注突变体包括δ和ο,以前循环的包括α(Alpha)、β(Beta)和γ(Gamma),目前没有流行的待观察突变株,以前循环的包括ε(Epsilon) 、ζ(Zeta)、η(Eta)、θ(Theta)、ι(Lota)、κ(Kappa)、λ(Lambda)、μ(Mu)、ν(Nu)和ξ(Xi)。监控突变株因在医学上不太确定是否对人类构成风险,所以暂未命名[11]。三类变异毒株中,关注突变株对人类生命健康威胁最大,传播风险极高,所以该类毒株受到人们广泛关注。现在奥密克戎已成为全球主导毒株,其下又包含不同谱系,如BA.2、BA.4、BA.5,各个谱系下还有亚变体,如变异株BA.4.6也引起了卫生官员的密切关注[13]。

截至目前,新冠变异毒株已经命名到希腊字母表中的第15位奥密克戎,可预见新冠病毒毒株若再次变异将继续沿着希腊字母表顺序命名。这种希腊字母加阿拉伯数字的组合命名方式体现了疾病名称的能产性与层次性,即使面对不断变异的毒株,人类仍然会科学监测,智能命名。

3.4 国际性

科学无国界,疫情当前,各国更需加强合作共同抗疫,疾病名称也需要体现国际性。世卫组织宣布疾病官方名称为COVID-19,这一名称未涉及任何国家与地区,中性、科学,自此外媒报道疫情也都是采用COVID-19与pandemic等科学客观的词语,减少了针对地域歧视的污名化名称,疾病的污名化名称既不科学,也容易引起国际纠纷,对国际抗疫合作产生负面影响。

世卫组织根据希腊字母表顺序命名变异毒株也体现国际性。公元前11世纪,腓尼基人创造出人类历史上第一批字母文字——腓尼基字母。腓尼基人通过航海将腓尼基字母传播至希腊地区,希腊人对腓尼基字母进行修改与借鉴,在此基础之上创造了希腊字母,并增添元音字母,使之成为世界上最早包含元音的字母表[14]。希腊符号广泛应用于数学、天文、物理、医学等诸多学科,希腊字母也对希腊文明、西方文明乃至世界文明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应用对世界文明都产生深远影响的希腊字母则表明了世卫组织在命名变异毒株的客观性与国际性。

理论上,疾病名称命名不仅需要考虑科学性、经济性、能产性与国际性原则,还有如单义性、协调性、稳定性、得体性等因素也应适当考察。“一名之立,旬月踟蹰”,生动体现了术语名称命名过程之艰辛,疾病名称的命名也不例外。任何疾病名称的命名从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总是处于动态发展过程中,随着人类对病毒和疾病认知的不断加深,疾病名称的命名方式也不断完善。

4 结论

本文结合多种病毒传染病名称,探讨了英语、汉语新冠疾病术语的命名发展历程,该历程反映了人类认识新疾病普遍的认知心理过程,是人类思维共同性的体现。疫情发展初期,人类遵循范畴化的认知机制将疾病初步归类于特定的基本范畴,随着对疾病认知的加深,进一步范畴化至特定的下义范畴。疫情暴发期,感染人数激增,个人因素、信息因素与社会因素都使得人们诉诸信息回避,疫情下的信息回避不免出现疾病污名化名称,国际组织此时采取行动以减少信息回避现象。最后疫情发展至成熟阶段,疾病名称的命名最终回归理性,通常会兼顾科学性、经济性、能产性和国际性等多重原则综合命名。基于人类认知思维的普遍性和共通性,该命名机制具有相对广泛性和普适作用,对未来类似病毒或疫情的命名规则具有指导意义。如目前在全世界发现的猴痘疫情(the Monkeypox epidemic),猴痘病毒1958年在猴子体内初次发现,由此命名为“猴痘病毒”,这是初步范畴化认知的体现。随着人类也开始感染此病毒,而且感染人数不断增加的情况下,世卫组织正发动全球专家为猴痘病毒、分化枝及所致疾病重新命名,后续名称将紧随研究的最新发现成果。此外,“猴痘”的疾病名称涉及“猴子”这一动物,使得人们对猴子有偏见,造成污名化问题,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世卫组织会综合考虑多种因素,体现该疾病命名的综合性和科学性。可见,任何疾病名称的命名都可能一波三折,难以尽善尽美,其中既有人类认知促进名称表征不断发展的过程,也受制于名称在传播和使用过程中各种主体的博弈与选择[9]。传染性疾病对人类生活产生极大影响,病毒自身不断变异,研究病毒及变异体名称命名过程对今后传染性疾病具有一定指导意义与可预见性,也可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人类共同抗疫。

《“新型冠状病毒”疾病命名发展探究》在线阅读地址:“新型冠状病毒”疾病命名发展探究

热门书籍

热门书评

推荐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