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网

故事栏目

外国小说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传记回忆杂文随笔诗歌戏曲小故事
下书网 > 小故事

德礼并蓄、艺体共进:中华传统体育“四维育人”课程模式探索

时间:2023-04-12 06:53:55

德礼并蓄、艺体共进:中华传统体育“四维育人”课程模式探索一文创作于:2023-04-12 06:53:55,全文字数:27598。

德礼并蓄、艺体共进:中华传统体育“四维育人”课程模式探索

价值。这种育人特点,与现代建构主义的教育理念不谋而合、异曲同工。通过对建构主义理论的分析与结合,有助于夯实本课程开发的理论基础。

建构主义的核心观点认为学习并非把知识从外界搬到记忆中,而是以原有经验为基础,通过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建构新的理解,从而形成自己的意义构建[16]。学生在竞赛实践中,能够得到更为深刻的运动体验,既是对原有知识、技能的检验,又是对新的知识、技能运动的刺激与挑战。这一建构过程,通过身体技艺、礼仪的展现,形成对于秩序,这种深层知识的内在领悟。通过实践竞技的教育熏陶,达成“德、行”的获得与建构,其效果远非普通说教能比。不仅在课堂内实施竞赛教育,还可以构建课内外一体化的竞赛教育平台。通过联赛形式,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情境”;打破时空局限,让学生感受古人如何进行“君子之争”。学生通过亲身参与“合礼而争”的竞赛“情境”,能够真正理解传统体育知识与文化,从而建构自己的意义。通过对于竞赛情境的主动创设,本课程开发寻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教育效果。

4 中华传统体育“四维育人”课程模式的实践

中华传统体育“四维育人”课程既需保持中华传统文化特色、彰显德育价值,又要适合于现代体育课程体系,便于开展、推广。本研究以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中华射艺》课程实践为例说明。

4.1 课程目标的系统设计

《中华射艺》课程以“君子之争,射以观德”为宗旨。在体育竞争的同时,训练学生内在精神的同步提升,追求“知行合一”的教育目标。具体表现在德、礼、艺、体4个维度上,并在每节课中有所对应和体现。

“德”是一个相对抽象的概念,难以量化和评价。此维度定位于:通过理论知识、典故案例的学习,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理解“德”的内涵和意义,并在实践中展现出良好修为。例如,射艺典故讲解,帮助学生了解、理解中华传统文化,培养民族认同、文化自信。再如,取、持、放、归器材时,以对“物”的尊重和有序为目标;课内联赛时,不单是分个胜负,而是以礼敬对手的“君子之争”为目标。

“礼”是通过反复操练,达到行为习惯的养成,并理解“礼”背后的意义和价值。“礼”是外在的身体符号形式,表达内在的尊敬。我们既要培养学生的礼敬之心,更需教会学生如何有礼、有节的表达。“礼”与“德”交叉呼应,因其外在可见的表现形式,更易进行反馈和评价。

“艺”的目标为射艺技术的掌握和运用,并寻求美感的呈现。合理、科学的技术动作是基础,会实现由“技”到“艺”的境界提升。运用优雅的技术动作,命中目标,也是学生成就感的重要来源。

“体”的目标可以分为促进健康的动态平衡系统和提升强健体魄两个层面。定期进行的身体活动,可以保持并改善身体健康状态;专项身体训练则可以塑造强壮、健美的体魄。二者都可以提升技术动作的运用能力,也是“艺”的通达路径。

4.2 课程内容的选择设置

课程内容选择要与课程目标一致。本课程梳理、提炼了与“射”相关的中华传统文化典故,作为德育内容;重构“礼”的实践操作,并融入技艺学练中;技术学练、竞赛实践,配合体能练习是“艺”“体”的主要内容。提炼出20个与“射”相关的典故,主要为君子之争、执射执御、射不主皮、弋不射宿——《论语》;反求诸己、射亦有道——《孟子》;射以观德、射己之鹄、孔子习射、射为诸侯——《礼记》;六艺之射——《周礼》;射以修心——《王阳明全集》;不射之射——《庄子》等。既有孔子、孟子、庄子、管仲等人物与射艺有关的故事;又有“不射之射”的技艺境界,“君子之争”的竞赛体验,“反求诸己”的自我反思等。既有观德、修心、寻道等哲理思想的表达;又有竞赛规则、开展方式、社会用途等历史文化知识内容。

古代射礼流程繁杂,进行了简化后,共有:上射位礼(行执弓礼),表示开始射箭;下射位礼(行藏弓礼),表示射箭结束,取有始有终之意;礼侯礼仪表示对自己的目标和物的尊敬。每次练习,都遵循3个基本礼仪,表达敬人、敬事、敬物的内涵。“艺”的内容主要围绕器材使用、动作要求、竞赛规则等展开,并在射艺诗句“安详大雅、停顿从容”的艺术境界中,实现技艺之美的寻求。“体”的内容采用动力性与静力性结合、左与右结合、上与下结合、有氧与无氧结合,提升学生的身体健康素养。

4.3 课堂教学的组织实施

课堂教学是落实课程目标的具体手段。每节课开始,以经典故事讲解,激发学生学习欲望。先讲解古文,再结合当代价值观解读,最后结合案例进行分享和交流。基本部分以“艺”“体”为主,潜移默化的融入“礼”“德”。一是礼仪学练是可以跟技术练习同步的。每次练习,以礼始,以礼终。礼仪习惯养成,需要反复练习,逐渐达成。二是教师主动创设道德行为表现机会,并及时干预。例如,每次练习后,要求学生藏弓而立,结束后,统一拔箭。可能有的学生下射位后,就在一旁讲话,影响他人。教师可用“射亦有道”的故事,表扬敬重他人的行为。三是以“乡射礼”为课堂竞赛情境,体验“君子之争”的氛围,先礼敬对手,再开展竞技。负方向胜方鞠躬祝贺,取“饮罚酒”之意。

基本部分的组织形式,采用团队合作方式。以小队为单位教学、练习、竞赛,队内再以两两分组互助。各小组分别以“仁、义、礼、智、信”为队名,或自取队名,营造传统文化氛围。最后开展课内联赛,激发互助合作。各队选派裁判轮流执裁,采用乡射礼“三番四矢”的规则。

“礼”的要求,渗透到课程细节中,实现“德”的养成。一是每节课的开始、结束,都有传统礼仪的师生问好。二是取放器材时,由队长负责安排器具取放与管理。要求摆放整齐、取放有序,且恭敬有礼。这些细节要求,是落实“立德树人”的重要举措。

4.4 课程考核的评价导向

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安排,考核评价也要有所对应和引导。理论部分通过知识题库问答的方式进行考核。同时,结合开放性题目小论文的方式,让学生完成习射感悟,主要从对射艺的了解、收获、感想等方面展开。技术方面通过达标和技评进行考核。达标成绩根据靶上成绩判定,技评根据学生的动作技术完成情况来评分。礼仪也要纳入考核,首先考察学生们对于礼仪流程的掌握情况,然后考察仪容、仪态等方面给予评定。最后是出勤态度和体能测试情况。态度可以根据学生上课时的认真专注、积极与否等方面。体能测试以有氧耐力项目为主评定学生的身体素养。考核可以有效的带动学生练习的积极性。课程考核不是为了对学生进行等级评价,而是督促学生进行学练的手段。

4.5 课程实施的效果反馈

中华射艺的当代传承,学生的感受和反馈是重要参考指标。为了解学生看法,笔者每个学期都会请同学们写下《习射感悟》。随机选取两个射艺教学班70位同学和射艺俱乐部全部63位同学,共计133位同学的《习射感悟》,进行词频统计与分析。为了避免有所导向,教师只要求学生写下真实想法和感悟。排名前5位的关键词分别为礼仪、心态(类)、文化、德性、尊重。礼仪的占比最高,学生们反复提及礼射、仪式感等。很多学生没有想到体育课会有礼仪要求,这给他们带来了较大的冲击。这也反映“礼”的缺失。因为每次练习的礼仪要求,课程最后学生都会自然、

提醒您:因为《德礼并蓄、艺体共进:中华传统体育“四维育人”课程模式探索》一文较长还有下一页,点击下面数字可以进行阅读!

《德礼并蓄、艺体共进:中华传统体育“四维育人”课程模式探索》在线阅读地址:德礼并蓄、艺体共进:中华传统体育“四维育人”课程模式探索

热门书籍

热门书评

推荐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