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网

故事栏目

外国小说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传记回忆杂文随笔诗歌戏曲小故事
下书网 > 小故事

“止戈为武”考辩及中华武德核心结构探讨

时间:2023-04-12 06:57:56

“止戈为武”考辩及中华武德核心结构探讨一文创作于:2023-04-12 06:57:56,全文字数:31714。

“止戈为武”考辩及中华武德核心结构探讨

种谋略,如“兵不血刃”“攻心计”“以逸待劳”“擒贼擒王”“不战而屈人之兵”等,都为小代价迅速结束暴力冲突但同时获得战争胜利筹码创造可能,“武德”之智的属性,充分体现中华武德的艺术品质和审美格调。

而具体到个体的“武德”之“智”,则表现为在身体对抗上的“暴力转化”策略。如“动口不动手”的言语转移;如庄子论剑的“示之以虚,开之以利,后发而先至”[12]895的“佯动”;太极拳的“引进落空”“借力打力”的“埋伏”;形意拳的“连消带打”,化拙力为巧劲的“化劲”。这些都不约而同地回避“暴力”的硬碰蛮打,而获得“以弱胜强”“四两拨千斤”的妙用。同样,为避免武术较技中暴力对人的伤害,而通过“体育化”“规则化”“游戏化”的暴力规训方式,将直接的身体暴力对抗,转化为动作舒展优美的“武术套路”包括“套路的对练”“点到即止”的切磋、弱暴力属性和高文化属性的“推手”“讲手”等方式,最终将“暴力”消解于无形,以“曲线救国”之方式诠释了“止戈”之“智”。

3)“有戈不杀”的“止戈”:武德之“仁”内涵的生成。

在“止戈”最为显性的阐释情境,用武主观方能在保持暴力强势、拥有生杀征伐主动权的情形下,而能以宽仁为体,和平时不欺凌弱小,已获胜时主动停止己方暴力输出,不滥杀伤,爱人利物的“主动止戈”,是最为人们所称道的“止戈”。该情境在其最本质的层面上,生成中华武德之“仁”的核心内涵。武之仁德,不仅具足道家“道生之,德畜之”“长而不宰”的“自然之德”;也具足儒家“仁者爱人”的“生生之德”;还有墨家“非攻”的“兼爱之德”;更涵盖兵家“全国、全军……全卒”的“成全之德”。正是中华武德“仁”之核心内涵的存在[25],让“武”这一暴力性行为变得温情和正义,也让武德之“勇”与“智”被赋予人性的光辉,而不仅仅是冷静现实的工具理性。

“武德”之“仁”,在军事(国家)层面体现为老子所说的“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的“兵之道”。老子说:“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後,必有凶年。善有果而已,不敢以取强。”[11]80这是他作为天子之师,对春秋时期军事强国以“兵强”称霸诸侯的暴力泛滥的深度反思,而这恰恰也意味着“武德”核心命题的伦理觉醒。几乎与老子同时期的楚庄王,事实上也不约而同地用他的行动和语言历史性地赋义了“止戈为武”的核心要义。作为春秋时代最后一位“霸主”,他的行为恰恰是对于“兵强天下”的暴力霸权思维的反动,而走向合乎天道人情的“兵之道”的回归。在老子和楚庄王之后的两千年历史中,武德之“仁”德也被后人继承和诠释。以言语诠释者如孟子对于“好战”的梁惠王,以“王道”加以启蒙开导的著名对话(寡人之于国也);又如杜甫“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的规劝。而行动诠释者如岳飞在江西平定吉虔二州叛乱时,力拒宋高宗屠城密令的“为民请命”,还有他平定洞庭湖割据政权时对主犯之外数万胁从徒众的“给钱粮放归田里”的宽厚仁慈。而在几千年军事斗争史上,人们也形成“穷寇莫追”“网开一面”“好战必亡”“仁者无敌”的常识与经验。

在个体层面,“武德”之“仁”表现为武者“内化于心而外化于行”的对暴力的自我克制。发乎“恻隐之心”而践于“忠恕之道”,于其至诚精微处具足“武者发自内心不想滥用暴力”的慎独和纯善,而于其文化载体处,则引申为武林人士“匡扶正义”“保护弱小”“为国为民”的江湖道义和社会责任;还有武艺绝学“宁可失传,不传歹人”的底线和操守;进入现代社会后,又有“习武先习德”“遵纪守法”的教育原则;以及在比武较技中的“点到为止”“不打要害”“练习点穴必先会解穴”的技术控制;还有现代中国竞技精神“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价值转换。如上种种,都是中华武德之“仁”内核的多元注解。

人类史是一部战争与和平交织的历史。然而中国古人早在直面暴力并尝试驾驭暴力的文化觉醒之初,便使用“止戈之武”命名这项“国之大事”。而“止戈”的原始赋义也使得“武”即暴力征伐之事,天然地具足对暴力自身的规约,这不仅内在生成中华武德“勇-智-仁”的核心要义,也事实上构成中国武术“德(仁)-智-力(勇)”的文化基因[23],还使中国在暴力治理上,一直秉承着“既主动面对暴力并掌握暴力,又积极控制并消解暴力”的“文武之道”,并在“持戈”与“止戈”的合理张力中,维系“天下”体系的动态平衡。

今日之世界,各国的深度交流和融合已将人类的利益和命运牢牢绑定在一起。然而,源于国别、种族、异质文化间的矛盾和冲突依然萦绕不去,战争与暴力的威胁似乎也从未真正远离。在此意义上,“止戈为武”的武德话语将不仅仅是挺立中国武术“立德树人”价值追求[26]的参赞力量,也有望成为破解人类21世纪“战争与和平”矛盾之文化密钥。

《“止戈为武”考辩及中华武德核心结构探讨》在线阅读地址:“止戈为武”考辩及中华武德核心结构探讨

热门书籍

热门书评

推荐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