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网

故事栏目

外国小说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传记回忆杂文随笔诗歌戏曲小故事
下书网 > 小故事

莎拉·蒂斯黛尔诗歌创作论

时间:2023-04-12 07:49:07

莎拉·蒂斯黛尔诗歌创作论一文创作于:2023-04-12 07:49:07,全文字数:39321。

莎拉·蒂斯黛尔诗歌创作论

版,使蒂斯黛尔在圣路易斯城获得了一定的声名,当地媒体开始报道她的创作情况,她由此获得一个雅号“圣路易斯女孩”。这本诗集的出版坚定了她从事诗歌创作的决心,她开始不断地向各地报刊投稿,并着手准备她的第二本诗集。

1908年到1910年,是蒂斯黛尔在情绪上十分低落的一个阶段。她无需工作,在父母的关爱下整天做着白日梦。她的身体常常出现状况,需要不断到温暖的地方去疗养、治疗。

1910年年底,蒂斯黛尔的诗歌之路出现转机。10月份,她的第二本诗集《特洛伊的海伦及其他》在被美国和英国的多家出版社退稿后,终于被帕特南公司接受,并且不需要作者支付出版费。这一年的10月,美国诗歌学会成立,蒂斯黛尔被邀请加入该协会并参加当年12月28日在纽约市举办的学会年度晚宴。

蒂斯黛尔虽然错过了12月28日的学会年度晚宴,但她还是于1911年1月18日乘火车抵达纽约,27岁的她第一次只身一人远离宠爱她的父亲,逃离控制欲很强的母亲,离开在她看来像囚室一样的公主象牙塔。国际大都市纽约给她展现了一个完全不同的文学社交圈。她参加了2月7日和3月7日的诗歌学会集会,见到了著名诗人、诗歌活动家杰西·里滕豪斯(Jessie Rittenhouse),见到了处于上升时期的著名诗人埃兹拉·庞德(Ezra Pound)。蒂斯黛尔并不喜欢庞德本人,这恐怕也是她与核心意象主义诗群保持距离的一个原因。1911年1月到3月的纽约之旅虽然是短暂的,却改变了她诗歌之路的轨迹。虽然回到了故乡圣路易斯,但每次想到纽约居然有思乡的感觉。

1912年到1915年,蒂斯黛尔频繁来往于圣路易斯、纽约和当时美国的另一个文学中心芝加哥之间,1916年11月婚后的蒂斯黛尔定居纽约。

如果说她的第二本诗集使她获得了全国性的声望,那么,她的第三本诗集《奔向大海的河流》则确定了她在美国诗坛的地位。这本诗集于1915年10月由麦克米兰公司出版,由于非常畅销,它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重印了三次,从此,她所有的诗集全部由该公司出版。当时,美国《诗刊》主编哈里特·门罗在社评中评价:阅读这本诗集“就像欣赏六月的鲜花”,因为蒂斯黛尔的诗歌“清澈,精确,优雅,散发着花朵的芬芳”[5]。

从《奔向大海的河流》的出版,我们也可以看到,蒂斯黛尔是一个极其入世的诗歌的经营者。该诗集出版前,她与丈夫菲尔辛格一起做了大量的推介工作,在媒介上刊登预告,给各大书店、大学图书馆及各地的诗人写信,以求拓展销路,产生影响。与狄金森不一样,蒂斯黛尔非常在乎发表。她是一个孜孜不倦的投稿者,让自己的诗歌不断“行走在路上”。收到退稿后,她会在修改后再投出去,坚持每年发表十多首诗歌。特别是在婚后,她更在乎将自己的诗“卖”出去,更在乎出版社所给的版税。她也善于跟各地诗人、评论家、刊物编辑打交道,不但不介入到诗坛的纷争中去,而且能使争论的双方都成为她的朋友。

《奔向大海的河流》获得巨大成功后,麦克米兰公司于1916年2月又向她约稿,希望出版她的下一部诗集。由于没有最新作品可出版,蒂斯黛尔提出要给麦克米兰编一本女诗人的爱情诗选,收录近六十年间女诗人的爱情诗,诗选定名为AnsweringVoice(《回声》),并于这一年的6月份将稿子发出。在选编《回声》时,蒂斯黛尔突发奇想:她的第二本诗集《特洛伊的海伦及其他》中有一辑的辑名叫“恋歌”,何不从那本诗集中精选部分,再从第三本诗集《奔向大海的河流》中精选部分,再加上新创作的诗歌,编成一本新的集子呢?她的构想于1916年年底得到麦克米兰公司的认可,该公司同意出版她的第四本个人诗集《恋歌》。

1917年的秋天,蒂斯黛尔迎来一个丰收的季节:她所编选的《回声:女诗人爱情诗100首》和她自己的第四本诗集《恋歌》几乎同时面世,她的第三本诗集《奔向大海的河流》则第四次印刷。《恋歌》无疑是当时最畅销的个人诗集,初版不到两个月便第二次印刷。随着诗集的出版,诗歌朗诵会便在纽约公共图书馆等地方进行。蒂斯黛尔的声望进一步提升。

1918年,普利策奖第一次颁发,但并没有把诗歌列为奖项。美国诗歌学会觉得诗歌应该列入其中,并组织评审委员会进行评审,奖金则由一个匿名的捐赠者提供,奖项由哥伦比亚大学和美国诗歌学会共同颁授。蒂斯黛尔的诗集《恋歌》从1917年出版的十几本诗集中脱颖而出,荣膺1918年度哥伦比亚诗歌奖(Columbia Poetry Prize)。由于普利策诗歌奖直到1922年才正式增设并颁发,哥伦比亚诗歌奖常被看作普利策诗歌奖的前身。哈里特·门罗在评价蒂斯黛尔的获奖时认为,她的这部诗集中的一些作品,“是英语世界中最美的爱情诗”,认为她的作品“极其清澈、明晰”,“极其生动而富于魅力”,“尽管采用的是旧的形式,但旧的形式却可以持久”[6]。至此,蒂斯黛尔达到了她文学生涯的又一个高峰。

如果说,1907年出版的《献给杜丝的十四行诗及其他》还显得有点“女生气”,1911年出版《特洛伊的海伦及其他》是初露才华,那么,从1911年到1918年,则是她在诗艺和诗坛影响上突飞猛进的七年。

1920年10月,蒂斯黛尔的第五本诗集《火焰与阴影》面世,该诗集收录了她从1914到1920年的92首诗。由于这时她在美国诗歌界的声望已经很高,在读者中的影响已经很大,所以她并没有像《奔向大海的河流》出版时那样做大量的推介工作。尽管如此,《火焰与阴影》还是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两个月后便第二次印刷,一年当中重印了四次。无论是艺术的表现力,还是思想的深刻性,这本诗集都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她自我评价道:“这是我最好的一本书。跟我以前的书相比,它表现生活更加深刻,在手法上也更加灵活。”总之,这本诗集的出版,使蒂斯黛尔成为“美国最受欢迎的诗人”[1]200。

《火焰与阴影》之后,蒂斯黛尔的诗歌创作进入后期,由于健康原因和婚姻问题,创作量日渐减少。她与诗歌界的交流不如以前频繁,她更愿意深居简出,很多时光都是在疗养地、假日酒店度过。由于生理、心理的疾病一直困扰着她,加之婚姻出现问题,诗歌的悲观气息日益浓郁。1926年,她的第六本诗集《月黑之时》仍由麦克米兰公司出版,其中的诗篇,色调晦暗,透露出她苍凉的心境,包含着对人生的悲观、对衰老的哀叹、对死亡的恐惧。1911年时,蒂斯黛尔把参加美国诗歌学会的年度聚会看作朝圣;1924年1月,正值学会举行年度聚会时,她却故意离开纽约到外地度假以回避。

1926年出版的《月黑之时》再次证明了蒂斯黛尔在当时美国诗坛的声望、在读者心中的地位。初版5000册一销而空,随即开始第二次印刷。然而,这却是她生前出版的最后一本收录新作的诗集;她1930年出版的诗集《今夜星辰》是针对儿童读者的一个选本,是从她已经出版的作品中挑选出来的。

蒂斯黛尔诗歌生涯的最后十年是在病痛、婚姻的矛盾、情绪的压抑中,挣扎着度过的。死亡的阴影始终伴随着她。在与死亡较量了多年后,她最终无力抗争。她的诗歌人生像流星划过的一道轨迹,这轨迹最终消逝在1933年1月29日的早晨。然而,蒂斯黛尔,这个“圣路易斯女孩”,凭借着她诗中独特的美丽和忧伤,占据着一代又一代爱诗者的灵

提醒您:因为《莎拉·蒂斯黛尔诗歌创作论》一文较长还有下一页,点击下面数字可以进行阅读!

《莎拉·蒂斯黛尔诗歌创作论》在线阅读地址:莎拉·蒂斯黛尔诗歌创作论

热门书籍

热门书评

推荐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