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网

故事栏目

外国小说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传记回忆杂文随笔诗歌戏曲小故事
下书网 > 小故事

坡上的黄饭花开了

时间:2023-08-16 04:37:26

坡上的黄饭花开了一文创作于:2023-08-16 04:37:26,全文字数:38841。

坡上的黄饭花开了

在一块竖着的石头上,刻有“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坡芽村通过“党员中心户+网格员+群众”的治理模式,开展“十星级文明户”“绿美庭院”“好婆婆”“好儿媳”等评选活动,用身边人、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引导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提高,坡芽村先后被评为全国文明村、中国最美村镇、中国第二批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全国民族团结示范村四个国家级荣誉称号。

沿路顺坡往上,一个个《坡芽歌书》里的符号,蹦蹦跳跳在前面引路,这里一棵红艳艳的凤凰花直指蓝天,那里一丛竹子从篱笆向外探出头,脚下黄的、红的、白的说不出名字的小花兴高采烈地开放着。

村里人家的门牌,就是《坡芽歌书》里的符号,65户人家,每一家门前的石头上,是一个歌书中的符号。

“请问女子,家住何方?”

“公子,往东南走,见到一块刻有月亮的石头,就是我家。”

这一问一答,是唱出来的。所有爱慕之意,止于唇齿间,掩于岁月,匿于将来。

村里的小广场上,一棵硕大的无花果树引得我们频频举起手机拍照,树上还没成熟的绿色果子,不是一颗一颗结的,而是一簇簇,像葡萄一样,一串串在树上,从来没有见到过如此多、如此大的无花果。在一声声赞叹声中,无花果树定格成照片,留在了手机里,留在了关于坡芽的记忆里。

在由上海对口帮扶建成的民俗体验馆里,展示着传统榨油机、榨糖机,全是木头做成的压榨机,对体力和技术的要求不是现代人能接受的。

“爱国家,爱村庄,听党话,感党恩,下决心,摘穷根,坡芽村,是福地,你我他,共努力。”“坡芽歌,是瑰宝,你我他,来传承,各民族,一家亲,手拉手,心连心,同努力,奔小康。”这是坡芽村的村规民约,三个字一组,有72组216个字。与其他地方不同是,这里的村规民约不是念出来,是唱出来的。叶宇给我们唱了一部分,还是那种软软糯糯的声音,像母亲轻声告诫孩子。

村中,有一个被称为“议事亭”的地方,这是全村翻新建设后唯一留下的旧建筑,平常村民都会在议事亭内商量村内大小事务、对唱山歌。议事亭从很早以前,就成为村民们情感交流的纽带。

议事亭为长方形,隼卯木结构,亭顶由三角形的梁支撑,大梁支撑着整个瓦片顶。议事亭四周的下横梁,起到固定亭子的作用,同时,也是议事时人们坐的凳子。亭子的柱子上张贴着一副对联“一帆风顺吉祥福?0?2 四季平安如意春”,横批“出入平安”。村里的年轻人大多外出务工,美好的祝福是送给他们的。

议事亭里,挂有很多的野猪的下颚骨,我们问村里的老人,这些骨头骨是什么时候挂上去的,老人们说,自从他们记事起,野猪骨头就挂在那里了。

几十具白色的野猪骨头整齐地排列着,有些头骨的獠牙还在,有些骨头的牙齿已经不在了,仅留有一些小洞,所有的野猪骨头无一例外,都蒙上了岁月的尘埃。

古时的坡芽村,以种稻狩猎为生,每当村里捕获一只糟蹋庄稼的野猪时,村民就会在议事亭里,把野猪肉分给其他村民。分发完野猪肉后,把野猪下颚骨用线拴好,挂在议事厅的屋檐下,彰显着坡芽村团结、勇敢和财富。

每一具骨头,也许都有一个故事,这故事消失在时间里,很难找回。我们只有凭想象去再现野猪的凶猛、坡芽村先民的勇敢。

??樯埽?卵看迨乔宄?跄杲ù宓摹D鞘保?饫锸敲?艿脑?忌?郑?挥新罚?恢?雷畛醯南让瘢??鞘窃跹?酱镎饫锏模?残硎俏?硕惚苷秸??残硎俏?瞬挥肫渌?柯湔?贰?/p>

到了坡芽的先民,依坡盖起了房子,开辟土地,种上粮食,他们世代以种稻、狩猎为生,在这片新家园里,由于地处深山,极少受外来文化的影响。

壮族是最早孕育稻作文化的民族之一,在这片壮族先民最先开垦的土地上,长期的稻作农耕,磨炼了这里壮族百姓温和内向、憨厚朴实、吃苦耐劳、勇敢顽强的民族性格,也因此创造了独特的民族文化。

在坡芽村,至今依然完整保留着壮家人传统的习俗礼仪,保留着代代传唱的山歌。

在坡芽传习馆,馆前的木门板上,有81个“密码”般的象形符号,如同81个惊喜满满的“盲盒”,打开它,走进另一个世界。

“盲盒”的打开,是在2006 年春天,一个万物刚刚开始发芽的季节。富宁县政府在一次对壮族文化资源进行全面普查的时候,在村民农加兴家,调查组意外地发现了一张画着各种奇特图案的纸张。农加兴说,这是他的一本歌书,里面是40首男声唱的壮族歌。这40首歌,是从同村的歌手农凤妹、农丽英处抄录过来的。在她们那里,有完整的81 首歌。

调查组找到了农凤妹和农丽英,她俩是土生土长的坡芽人,是《坡芽歌书》的保存者,也是当年富宁县唯一一位能完整绘制歌书符号的人。调查组人员见到了这部后来被命名为《中国富宁壮族坡芽歌书》的民歌集。歌书是画在一块宽约1尺,长2尺余的土布上,为农凤妹,农丽英(农凤妹堂弟媳)共同拥有。

这块布,是壮族自己织的土布,被老百姓称为“深白布”,没有经过染色加工,是织出来的本色布,带有原始古朴的经纬纹路。上面的图案是鲜红的,绘有月、星、树、稻叶、犁、斧、禽、马、人、衣、鸟笼等81个物象符号。农凤妹介绍,这是她们的一本歌书,每一幅图画代表着一首特定的山歌,这块布上的81幅图画,记载了 81 首壮族情歌。这些图画是根据每首歌中用以表情达意的主要物象绘制而成,只要见到这个图画,就可根据它约定俗成的特定含义和曲调,演唱出整首山歌。

农凤妹讲,这图画传自其祖母,小时候学唱山歌时,老人便手把手在地上教她画这些图画,久而久之,这些图画符号便深入心中。看到一幅画,就可唱出一首歌。每唱一首歌,脑子里也会现出一幅图画。这种记录山歌的方法就这样一代一代地传了下来。

经过许多年手口并用方式的学习,农凤妹掌握了“坡芽情歌”里所有的歌词和曲调,并能完整地演唱。整部歌书,讲述了壮家少男少女相识、相知、相爱到白头偕老的故事,形象生动地反映了壮族人民的劳动生活以及多姿多彩的民风民俗。

十多年前,这块画满象形符号的土布曾令学术界震惊,国内众多专家力挺其独特价值。2009年1月13日, 中国著名语言学家、“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为《中国富宁壮族坡芽歌书》一书题签“坡芽歌书,文字之芽”,这一权威性的定位,充分彰显了坡芽歌书的文化价值。

为了做好传承与保护工作,经过逐级申报,《坡芽歌书》于2011年成功列入国家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传承人农凤妹和农丽英分别被命名为国家级和省级非遗传承人,农加兴被命名为州级非遗传承人。

在坡芽传习馆,我们没见到农凤妹,她去一个村子参加壮族传统节日陇端节,农凤妹是周边壮族同胞中公认的优秀“壮家歌仙”,在许多重大节日和活动上,农凤妹都担任主唱。

农加兴一直笑眯眯在传习馆陪着我们,在传习馆,传承人会不定期地传授坡芽的歌,实际上,坡芽人都会唱歌,连刚刚学会说话的孩子,也会跟着大人哼唱,这里的孩子,会说话就会唱歌,年龄稍大一点的,能完整唱出一首歌。他们的童年,就是听着歌长大的,每一个音符,每一句旋律,早就沁入了他们的心灵与血脉。

壮族谦逊的性格,使他们在表达自己的情感时显得特别地委婉、含蓄

提醒您:因为《坡上的黄饭花开了》一文较长还有下一页,点击下面数字可以进行阅读!

《坡上的黄饭花开了》在线阅读地址:坡上的黄饭花开了

热门书籍

热门书评

推荐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