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网

故事栏目

外国小说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传记回忆杂文随笔诗歌戏曲小故事
下书网 > 小故事

坡上的黄饭花开了

时间:2023-08-16 04:37:26

坡上的黄饭花开了一文创作于:2023-08-16 04:37:26,全文字数:38841。

坡上的黄饭花开了

表现在对歌中,则是把自己贬得很低,把对方捧得很高。因此,壮族山歌最大的特点是说对方的好,说自己的不好,传情至深。

“点歌吧”,“那首《命好才相会》我想再听一次”,实际上我也只记住这一首余音袅袅的歌名。

叶宇很认真地在传习馆里跟着传承人一起合唱。四个人的声音非常好听,特别是农加兴的声音,浑厚中带有柔情、浓情。

又一首歌开了头。

女声:哪里鹧鸪叫?哪里锦鸡闹?哪里野鸡啼?哪里小伙到?

男声:这里鹧鸪叫,这里锦鸡闹,这里野鸡啼,这里帅哥到。

女声:外边谁唱歌?唱得妹心跳。心乱似沸油,似枝叶随波,似浮草逐流。心如悬蜂巢,心似黄蜂窝,心儿飞向哥。

这首歌名叫《鹧鸪》的歌,是《坡芽歌书》里的第五首。那么直白的爱慕,“加兴大哥,你的妻子是你唱情歌追到的吗?”加兴大哥有点腼腆地点点头。

这爱情多浪漫!

突然想到《诗经》里的那首《子衿》:“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挑兮?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如果把《诗经》与《坡芽歌书》合在一起,这首《子衿》,应当在《鹧鸪》前,吊脚楼上女子的思念“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与《子衿》相对应的歌,《坡芽歌书》里有吗?

有的,我找到了,《坡芽歌书》里的第十九首《三脚灶》。“愿妹身幻化,愿妹身会变,变做路边树,每天见几回。如同锅连灶,早晚在一起。”思念,就让我变成一棵树吧,每天,我都能看见阿哥从身旁走过。

无论是与农加兴,还是与从歌会上赶回来的农凤妹交谈,他们都有一种朴实、天真笑容,带有一种腼腆,他们唱的比说得好听,他们的歌,能唱进你心里,然后就住了进去,不再出来。

农凤妹的土布上,绘有月、星、树、稻叶、犁、斧、禽、马、人、衣、鸟笼等81个物象符号,每个符号大小约一寸,是用仙人掌的红色汁液绘成,经过专家考证,这81个图案具备了文字的性质,其形固定,音固定(但这个音不是一个字音,而是一首歌的所有音节),义固定,内涵丰富。《坡芽歌书》在世界文字的丛林里独树一帜,是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中的一朵绚丽奇葩,是壮族祖先留给后人的民族文化瑰宝,是云南省民族文化遗产中可以与东巴文化并相辉映的宝贵民族文化资源,是我国活着的图画文字之一。

《坡芽歌书》目前无法考证它成形的年代,但坡芽歌书的发现,却翻开了壮民族文化的新纪元。

人类的文字有三种类型,表形文字、表意文字和表音文字。它代表了文字发展的三个阶段,其中表形文字(即象形文字)是最早的。壮族的表形文字,最早是虫纹字,又叫根源字,继其后的刻画文产生于商代到先秦,已经具有表形和表意的特征。《坡芽歌书》也具有表形和表意特征,已经不完全是象形。从传承的角度看,《坡芽歌书》是由妇女传承的,这与女性掌权时代有某种衔接。因此,这种文字符号起码萌发于先秦,在妇女地位比较高的年代曾经有一定的发展。后来由于女权旁落,逐渐衰落,现在我们看到的81个符号的《坡芽歌书》,是远古留传到现在的余韵。当初的符号,绝不仅只是目前所见到的81个符号,其他的,也许消失在了时间的岁月里。

和村子里大多数的夫妻一样,农凤妹和丈夫也是通过对情歌认识的。在情窦初开的时候,有许多人用情歌追求农凤妹,但没有那一首歌,唱到了农凤妹的心里。有的人对上几句歌后,农凤妹心里就知道这个人与她无缘。农凤妹相信命好才相会,有缘分自然会聚在一起。也许在某个时间、某个地方、某个人唱着歌出现了,那时,就是缘分注定要牵手。

25岁那一年,农凤妹在壮族的情人节“陇端节”上见到了自己的意中人。“在对歌的人群中,我发现了一个唱歌唱得很好的人,正如你们说的一见钟情,我和他对上几首歌后,我就认定了他是我的意中人。”农凤妹笑得很甜。后来,他们在对歌的时候相约,在下一次赶集再相见。第二次赶集时,两人来了,还是对歌,这次多对了几首。就这样,从歌声中,找到自己的心上人。

如今,一对幸福的人已经携手走过几十年的岁月,两个儿子都在外打工,孙女已经五岁。每天,原来的小伙子,现在的爷爷,用摩托往返十多公里送孙女去幼儿园。

在坡芽村里,有两棵被村民称为夫妻树的大树,它们各自生长,茂盛的树冠,树枝、树冠交错,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它们久经沧桑而相依为命,因而村里人把它们称为“夫妻树”。同样,这两棵需要好几个人才围得过来的树干,村民也不知道它们的年龄,只说,我很小的时候,夫妻树就在那里了,听我爷爷说,他很小时,这两棵树就在那里的。

百年春秋,同浴日光月辉,共度风霜岁月。多少年来,它们默默无言地幸福生活着,你牵着我,我翼护你;情意绵绵,形影不离;同承雨露,共斗霜雪;天长地久,两情如一。

至今,坡芽村没有一对离婚夫妻。

和许多民歌作品一样,《坡芽歌书》的81首山歌揭示的是永恒的爱情主题。它以男女恋情为主线,委婉曲折地反映了壮族青年从结识到相爱的过程。第一部分是第1至第32个符号,它展示的是壮族男女自由恋爱的情歌。巧遇初识时的惊喜,试探性的盘问双方的自谦和称美。第二部分从第33至67符号,共34首歌,男女对各自“情史”真真假假的相互考查,悄悄萌生的爱慕,愈演愈烈的浓意和激情。第三部分由第68至81首歌组成,表达的是幸福生活的誓言。第81首《连根笋》共有30句歌词,是《坡芽歌书》中歌词最长的一首,是全歌的高潮和亮点,也是恩爱夫妻百年好合的见证。

《坡芽歌书》男女主人公对爱情的追求除了热烈,执着,大胆外,多了一种自由。这种自由不受观念和礼俗的制约,摒除了礼教和家长的束缚与干预,让爱情得以自由表达,让人性得以高度张扬。歌中的情感表达质朴、自然,如山泉鸟声般自在流露,不雕饰,不扭曲。

《坡芽歌书》的符号就是歌,歌就是故事,故事就是一幅美丽的画,抒情到极致,浪漫到极致,纯美的爱情和智慧的结晶,就这样浓缩在了千古绝唱里。这不仅是花纹图案藏在土布里的柔情蜜意,他们是生死不离的相知相许,是相约偕老的山盟海誓,是连接宇宙的天籁之音。

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是推动增强文化自信的精神力量。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习近平总书记也多次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做出重要指示,强调要扎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系统性保护,深化文明交流互鉴。

《坡芽歌书》从2006年发现以来,巨大的艺术魅力和独特的传承方式,吸引了世界的目光和广泛的关注。中国语言学专家周有光将《坡芽歌书》定位为“文字之芽”。清华大学教授赵丽明一行考察了坡芽后指出,《坡芽歌书》在“文字形态上,比东巴文字更古老,在文学形态上,具有诗经的韵味,《坡芽歌书》的文字印证了文字发展的过程,是祖国民族文化的瑰宝”。中央民族大学壮学权威教授梁庭望称《坡芽歌书》是“富宁乃至文山壮族社??陌倏迫?椤薄V泄?匙骞偶??一乒鹎锶衔?镀卵扛枋椤房俺啤笆澜缂丁钡姆⑾郑?恰奥?/p>

提醒您:因为《坡上的黄饭花开了》一文较长还有下一页,点击下面数字可以进行阅读!

《坡上的黄饭花开了》在线阅读地址:坡上的黄饭花开了

热门书籍

热门书评

推荐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