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网

故事栏目

外国小说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传记回忆杂文随笔诗歌戏曲小故事
下书网 > 小故事

古驿路上走来的漾濞

时间:2023-04-12 01:00:08

古驿路上走来的漾濞一文创作于:2023-04-12 01:00:08,全文字数:52945。

古驿路上走来的漾濞

经有过一座北城门。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小街依旧是漾濞县城的核心区域,新华书店、县医院、国营饭店、药材公司、供销社、百货公司、邮局等许多单位都集中在这里。每逢街期,来自四面八方的生意人云集于此,出售各种货物和各地土特产;附近七村八寨的人前来赶街购物,他们身上背着背箩,手里挎着提篮……乌泱泱聚集在这里,小街上人头攒动。

滇缅公路通车后,汽车取代了马帮,公路代替了驿路,永昌道渐渐冷寂下来,再后来漾濞县城扩大了,机关单位一家家搬离了小街,县城中心往北边、东边扩展迁移。小街落寞了,成了一个寂静冷清的角落,人们又把它叫作“老街”,它也确实老了,从驿路时代一直走到了高铁时代。

往昔的热闹景象一去不复返,小街和云龙桥都成了古驿路遗迹,藏在县城一隅,偶尔会有对古道遗踪感兴趣的人前去探访。大多数时候,小街和云龙桥是冷清的,它们寂然守着奔涌不歇的漾濞江水。

如今,漾濞小街上依然完好留存着一段古驿道遗址:街道中间铺着青石板,两侧铺着大小不一的河石,圆润光洁,泛着淡青光泽,是旧时官道的式样。那一块块被踩踏得光滑圆润的青石板,覆满岁月清幽的色彩;两旁临街而建的屋舍皆是商铺模样,开客栈的老板、钉马掌的工匠、卖卷粉的妇女、商号的主人……他们的脸就隐在悄然掩闭的门窗后面,曾经门庭喧嚷的场景不难想象。

驿路作为交通线路的功能早已废弃,一些路段被公路覆盖,一些路段被改建或是自然消亡,永昌道在漾濞境内只留下不多的几段遗址,而一个个驿铺名却作为地名永久留存下来,成为驿路文化的一部分,它们像一粒粒珍珠散落路边,我们捡拾起来就能让湮没荒草丛中残损断毁的西南丝绸之路贯通无阻。

永昌道在漾濞境内留下了一个接一个的驿铺(站):合江铺、鸡邑铺、驿前铺、柏木铺、石窝铺、秀岭铺、太平铺及样备驿、打牛坪驿……这一个个驿铺(站)是西去路上温暖的点缀,它们连接起一条古代国际大通道,也连接起一个个热气腾腾的人间烟火故事。

如果不走云龙桥,从今天漾濞下街一带跨过漾濞江,那么石窝铺是永昌道跨漾濞江后遇到的第一个驿站。

徐霞客在《徐霞客游记》里清晰地写出了他经过漾濞县城的路线。当时漾濞江上有两座桥,除了云龙桥外,还有一座木架长桥:“有铁索桥在街北上流一里,而木架长桥即当街西跨下流,皆渡漾濞之水,而木桥小路较近。”因要赶时间,他抄了近道,没有从云龙桥过漾濞江,以至这座如长虹飞凌漾濞江上的铁索桥,在徐霞客的游记里仅仅只留下“铁索桥”三个字,成为一件憾事。徐霞客是跨木架长桥渡过漾濞江的,不知道他当时走的路线有没有经过石窝铺。

石窝铺是一个小山村,因村旁有一凹陷石壁,状如石窝而得名。在驿路时期,它是永昌道上的一个小小的驿铺。滇缅公路通车后,汽车驶过河西大桥就从石窝铺开始攀爬“漾濞大坡”,即秀岭曲折蜿蜒的山坡。1940年,在石窝铺建起了滇缅公路漾濞车站,因此它又被叫作“车站村”,车来车往,曾兴盛一时。后来320国道改道从平坡跨越漾濞江,石窝铺又沉寂下来。数十年后,大瑞铁路的高架桥越过漾濞江,漾濞火车站又建在了石窝铺。从古驿站、汽车站到火车站,石窝铺是一个名副其实的“车站村”,漾濞道路交通的发展痕迹一笔不落地刻在这里。

如今村子边那块状如石窝的石壁早已荡然无存,“石窝铺”这个名字却留了下来,带着新时代气息的列车从这里呼啸而过。

过了石窝铺就是柏木铺,徐霞客在《徐霞客游记》中写道:“始行坞中,二里,渐上。又二里,有数家夹道,大坊跨之,曰‘绣岭连云’,言登岭之始也,是为白木铺。”这里“白木铺”即今柏木铺,是永昌道跨过云龙桥后遇到的第一个驿铺,也是登秀岭的起点。如今柏木铺村头仍然留有一段驿道遗迹,风貌清晰可辨,中间铺着条石,两旁铺着大小不一的河石。驿路越过村头,向秀岭攀登而去。“绣岭连云”牌坊是近年修复的,立在古驿道上方,古意盎然。

登上秀岭,走过秀岭铺,接着出现的两个地名都与诸葛亮有关,可见诸葛亮平定南中对滇西各地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第一个是太平铺。传说诸葛亮曾驻军于此,让这里免遭战祸得享太平。明朝在此设铺时便依据这个传说命名为“太平铺”。民国建县时也据这个传说曾在此设“汉营乡”。漾川古十六景之一“汉营夜月”赏的就是这里的月亮。现为漾濞县太平乡政府所在地。

第二个是打牛坪。“相传诸葛武侯南征至此,值春日,鞭牛教民?稼,后人因以之名。”这同样是一个关于诸葛亮的传说,他率兵南征至此,见当地土人仍然过着刀耕火种的生活,便教他们以牛代耕。于是这个小山村便得名“打牛坪”。在李根源所著《滇西边要界务图注钞》中关于打牛坪的记载十分荒寂:“打牛坪(七户,尽茅屋。搭茅棚二间售茶,居民贫苦,即食盐亦无力购买。”就是这样一个偏僻的小山村,却多次出现在与漾濞有关的史料中。明清时期曾在打牛坪设过打牛坪塘、打牛坪驿、打牛坪行台、打牛坪巡检司等政府管理机构,派官兵值守,以防匪患。打牛坪甚至还办过一所社学,“社学二,一在御城内,洪武二十六年建,命临川叶学则为社师;一在打牛坪,嘉靖十五年建。”永昌府的两所社学之一竟是设在了打牛坪。

打牛坪一度是永昌道上的一个咽喉哨卡,它曾多次被过往官员和旅人写进诗歌里。明代有黄中诗《打牛坪》:“春晓驱牛独抱犁,绿蓑烟雨鹑鸠啼。分明一片隆中地,称向天南作稼畦。”还有施于镛诗《打牛坪次保山令吴清要韵》:“激雪奔流衣带长,千峰孤馆对斜阳。自从丞相鞭牛后,始识春王到远方。”清代有郭存庄诗《打牛坪》:“诸葛勋名异域留,而今相隔几春秋。前途谁唤云中犬,此地犹传是打牛。”

抗战时期修筑的滇缅公路漾濞段也从打牛坪经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滇缅公路成为G320国道滇西线,打牛坪也曾车来车往。直到1980年G320国道改线从平坡走后,这个小山村才渐渐落寞冷清下来。

今天的打牛坪是一个寂寥的小山村,数十户人家静静散落在老旧的滇缅公路边。

漾濞古韵

1994年,在漾濞县苍山西镇金牛村东北面的山崖上发现了一幅崖画:一块岩石上有赭红色颜料画出的200多个图案,有人物、动物、房屋、手模印和表意图案,人们在放牧、采摘、围猎、打歌、荡秋千……这幅崖画经专家初步推断为青铜器时代的作品,命名为“漾濞苍山崖画”。2003年12月,云南省人民政府公布“苍山崖画”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数千年前的往事刻画在一面山崖上,证明漾濞江流域很早就有人类繁衍生息,从崖画的内容看,当时人们的生活还是以采摘野果、狩猎为主,原始农牧业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打歌、荡秋千的图案说明人们的生活中有了简单的娱乐活动。

西南丝绸之路的贯通给这块土地带来了开放和发展的机遇,民族文化、历史文化、饮食文化、节庆文化等等都在往来商旅的影响下迅速发展起来,并有了深厚的积淀,为漾濞成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打下基础。

漾濞江和雪山河是两条天然的界线,它们把今天的漾濞县城——苍山西镇分成了三大片区:漾濞江以北、雪山河以东是近几年新开发的区域,叫作“东片区”;漾濞江以北、雪山河以西为西城区,也就是改革开放后扩展的县城区域;漾濞江以南为南城区。西城区南边沿漾濞江,曾

提醒您:因为《古驿路上走来的漾濞》一文较长还有下一页,点击下面数字可以进行阅读!

《古驿路上走来的漾濞》在线阅读地址:古驿路上走来的漾濞

热门书籍

热门书评

推荐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