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网

故事栏目

外国小说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传记回忆杂文随笔诗歌戏曲小故事
下书网 > 小故事

古驿路上走来的漾濞

时间:2023-04-12 01:00:08

古驿路上走来的漾濞一文创作于:2023-04-12 01:00:08,全文字数:52945。

古驿路上走来的漾濞

时间,比全线贯通提前了3个月,因此漾濞县国民政府受到嘉奖,当时的汉营乡(今太平乡)乡长也受到表彰。

滇缅公路的修筑十分不易,那时候筑路工具原始落后,人们抡铁锤,握钢钎,凿出一个个炮眼用黑火药开山炸石;挥铁镐,抬锄头,拉石碾,一堆一堆搬走土方,铺筑路面;扛铁锨,端撮箕,肩挑人抬,一点一点挖通涵洞……可以说这条“抗战血线”是用手一米一米抠出来的。不少人为了修筑这条公路献出了生命,生活条件简陋恶劣,施工现场没有任何安全保障,塌方、爆破、悬崖、疾病、饥饿……随时都会让一个鲜活的人消失不见,惨烈的牺牲时有发生。

当代作家萧乾在《血肉筑成的抗战路》中写了修建滇缅公路上的胜备桥时发生的悲剧。为了架设胜备桥,上千个民工手拉手排成一排阻挡洪水保护桥基,等洪水退去,发现少了34个兄弟。对于这一事件,当地另有一个版本的说法,说是民工们驻扎在河边,半夜突发洪水,他们来不及逃离,1000多人只好抱在一起对抗洪水,坚持到天亮,清点人数时发现少了数十人。修建胜备桥是牺牲人数最多的。

漾濞人民不惧艰苦,不畏牺牲,他们修建滇缅公路的过程应该永远被后人铭记。在黄土飞扬的工地上,缺衣少食的漾濞人民拼尽全力为中国抗战血线的修筑写下了令人动容的一笔。

在漾濞民间流传着许多修筑滇缅公路的故事。

小尖山、妇女掌炮杆。小尖山在今太平乡政府所在地西面滇缅公路3公里处,是一个峭壁陡崖。开挖这一段公路时,大部分男工抽调到顺濞河建桥去了,剩下的妇女只好顶男工用,在陡峭的山崖上扶着炮杆,协助打炮眼。这是一个十分危险的工作,一不小心就会坠落山崖,粉身碎骨,但在那争分夺秒抢修的关键时刻,每一个都顾不上自身的安危,一心只想着尽快把路修通。

打着火把修路。修筑滇缅公路的工地上,每天至少有6000人出工,很多人家是夫妻、父子、母女同上阵,有的甚至一家三代人都在工地上。为了按时完成筑路任务,晚上还要打着火把加班。有记得当时情景的老人回忆说,从漾濞江边到顺濞河畔,工地上到处都是火光。人们借着火把的光亮,挖的挖,抬的抬,挑的挑……而这些在工地上从早到晚一刻不停劳动的人们,他们连饭都吃不饱,许多人家里没有一粒米,没有一碗面,他们一直以野菜和盐巴水充饥。极度贫困的物质条件,让滇缅公路的修筑变得越发艰难,而筑路人的精神也越发令人敬仰。

割草喂汽车。滇缅公路全线贯通,即将通车。这个消息令漾濞的老百姓异常欣喜,大家都没有见过汽车,只觉得它应该和牛马一样需要吃草。于是甲长就通知每家每户都割一背篓青草准备去喂车。这个故事不知道真假,但从中却能看到漾濞百姓的纯朴善良,他们羸弱的脊梁刚刚承受了修筑滇缅公路的繁重劳动,还未从过度的疲累中恢复过来;他们中有亲人为了修路死去或伤残,他们的心还浸泡在痛苦里,可他们却想着要去给路过家门口的汽车割青草,让汽车跑得更快更远。

滇缅公路通车了,一辆接一辆运送物资的汽车驶过,阵阵轰鸣打破了山谷的寂静,千年古道和马帮铃声终于退出了漾濞的历史舞台。

一批又一批抗战物资从滇缅公路运进来,奏响了抗战全面胜利的序曲。1942年初,中国远征军又从滇缅公路开赴缅甸战场。这是一条沾满血泪的路,也是一条英雄的路。

在战火硝烟里抢修出的滇缅公路,为抗战作出了巨大贡献,海岸被封锁后,它是当时中国与外界联系的唯一运输通道,抢运紧缺的战略物资,同时运输生活消费品和工业原料。这条路成了抗战生命线。另一方面滇缅公路的修建也改变了漾濞的交通状况,让漾濞从驿路时期走进了公路时代,脱离了人背马驮之苦。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滇缅公路国内段改称昆畹公路、昆瑞公路,后由国家干线公路网统一编号后称“国道G320线”,滇缅公路就是“国道G320线”的西段。随着时代的发展,滇缅公路经过多次改造、改道,大部分路段都被新公路覆盖,或者因改道弃管而消失。1980年,滇缅公路漾濞段也改道从平坡跨漾濞江,避开了秀岭翻山越岭的路线,沿漾濞江、顺濞河西行进入永平。这也就是最初滇缅公路漾濞段修筑时的另一条备选路线。原滇缅公路从漾濞河西大桥,翻秀岭,过太平,至永平梅花铺这一段列为省道管理,改叫“漾梅公路”。漾梅公路虽然不再作为国道使用,但依然是周边乡镇和太平乡6个村寨的百姓出行的通道,承担着当地的交通运输职能。为了方便当地群众出行,助力山村脱贫致富,滇缅公路漾濞段的改造也提上了日程。2003年,河西大桥至石窝铺一段铺设为沥青路面。2015年又将其余路段铺设为沥青路面,仅保留原滇缅公路弹石路面5千米作为滇缅公路遗址,列为州级文物保护,至今仍然保留和使用着,成为“最后的滇缅公路”。

人们在滇缅公路漾濞段沿线建起了雕塑群,以纪念那段悲壮的历史,可歌的岁月。亲历那段峥嵘岁月的人都一一老去,但精神力量是可以穿透、传递的,他们满腔热血、共赴国难的精神隔着时空,依然激励着我们前进!奋进!

《石碾子》(位于清水哨),这个雕塑形象再现了当时的筑路工具——石碾,这近乎原始的“压路机”让后人了解修筑滇缅公路的艰辛不易。当年漾濞人民就用双手和这样简陋的工具提前完成了滇缅公路漾濞段的修筑。《战旗》(位于八达河),当中华民族处于危难时刻,抗日救国的号角吹响,挥舞的战旗指引着我们民族前进的方向。《心扣》(位于太平铺)、《撬出血线》(位于小尖山),中华民族齐心协力,撬开万丈悬崖,挖开悬崖绝壁,打通了一条走向胜利的“血线”。

今天,滇缅公路依旧盘旋在漾濞的山梁上,它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丰碑,血性的脊梁,是一个艰辛与荣光的所在。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从古驿路上走来的彝族自治县历经筚路蓝缕,?哿ν?牡姆芏罚?招略乱毂浠?拧?/p>

路和桥的变迁贯穿了漾濞的历史。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驿路、铁索桥、马帮进入了事物发展的暮年,公路、铁路、钢筋水泥桥、汽车、火车取代了它们。便捷的交通缩短了地理距离,说走就走的旅行每天都在发生。

据《漾濞彝族自治县志》记载,1978年末,全县仅有7个公社18个大队通公路。如今漾濞已是村村通公路,通过乡村公路、村社公路、农户及田间公路的修建和改造,路不再是阻碍人们出行的问题。

随着平坡至漾濞公路的改建,漾濞县城里先后修建了3座跨越雪山河的桥梁,人们按修建时间的顺序把它们叫做一大桥、二大桥和三大桥。3座大桥与原有的雪山河桥一起连接起雪山河东西两岸。藤桥、木桥、铁索桥的年代一去不返,锁进人们的记忆深处。

1980年改道后的G320国道竣工通车;1998年G56杭瑞高速公路穿境而过;大理至瑞丽的大瑞铁路也从漾濞经过,2007年开工建设,历时14年的艰苦奋战,2022年7月22日竣工通车。这块古老的土地听到了响彻山野的火车鸣笛,漾濞站迎来了第一批旅客。2018年1月10日,大漾云(大理—漾濞—云龙)高速公路漾濞段工程启动,今年年底将建成通车。漾濞迎来了巨龙般穿山越岭的高速公路,大理市至漾濞县城的高速公路里程将不到35公里,实现漾濞至大理半小时经济圈目标。

落后的交通会遏制一个地区的发展,让文明的进程大大放慢脚步,而漾濞自古就是交通要道,从蜿蜒盘曲的古驿道、

提醒您:因为《古驿路上走来的漾濞》一文较长还有下一页,点击下面数字可以进行阅读!

《古驿路上走来的漾濞》在线阅读地址:古驿路上走来的漾濞

热门书籍

热门书评

推荐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