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网

故事栏目

外国小说文学理论侦探推理惊悚悬疑传记回忆杂文随笔诗歌戏曲小故事
下书网 > 小故事

古驿路上走来的漾濞

时间:2023-04-12 01:00:08

古驿路上走来的漾濞一文创作于:2023-04-12 01:00:08,全文字数:52945。

古驿路上走来的漾濞

作“小街”的这一部分是真正的漾濞古城,保存还算完整。

漾濞古城除了完好留存下一条青石板铺就的、原汁原味的古驿道和云龙桥外,原来还有许多古迹,诸如上街大殿、川主庙、太和宫、江西祠、田冠五故居等等,上街大殿、川主庙、江西祠、天主教堂等建筑早已拆毁,在原址上新建了房屋,成为学校和普通民居,只有太和宫还剩半边残破不堪的房檐,也摇摇欲坠。

川主庙、江西祠和太和宫都是来漾濞经商的外地人所建,他们远离家园故土,却按照家乡的习俗修建了祠堂庙宇,供奉各自的神灵。川主庙、江西祠和太和宫同时又具有类似于商会会馆的作用。川主庙是在漾濞经商的四川人建盖的,不仅有供奉神灵的殿堂,还有住房、厨房等附属建筑。江西祠是由江西商人建盖的,听说里面供奉着一尊红脸菩萨。这尊红脸菩萨想来应该是关羽,因为他是商人喜欢供奉的财神。川主庙和江西祠早已拆除,原址上建盖了民居。

太和宫在老七格铺子一侧,沿着一条窄窄的石阶往上走数十米即到。它是翻越苍山来漾濞做生意的大理人建盖的,相当于大理人在漾濞的办事处。明朝时曾在大理地区设太和县,因而叫作“太和宫”。据当地老一辈人回忆,太和宫是一座飞檐翘角的楼宇,中间是厅堂,两旁是住房,门前是一方宽阔的平台。小孩子们时常到那个平台上玩耍。如今太和宫门前宽阔的平台已经被挖掘挤占,建盖了各式各样的民居,而太和宫的三间房已经拆掉了两间,也重建了民居,仅剩半边残破不堪房檐的太和宫淹没在大大小小,高高矮矮的民房中,须占到高处才能看到。

漾濞传统民居大多是以三开间两层为“一坊”,庭院式样大多为“一正一耳”加院场的布局,但是有钱人家会按大理白族民居的建筑形式来修建住房,即“三坊一照壁”“走马转角楼”的布局。漾濞古城里修建于明清时代的深宅大院,大多为大理白族民居式样,其中“田氏三院”最为典型,即田冠五故居(田钟毅)、田钟谷故居和田家大院。

说起田氏家族,在漾濞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田氏家族里先后出过田钟谷、田钟毅、田钟麒三位驰骋疆场的将军,这份光彩与荣耀是旁人难及的。

田钟农也非等闲,他是前清己酉科拔贡,随堂兄田钟谷从军,后出任四川长寿县县长。辞官归乡后积极参与漾濞政务,曾出面联名有识之士向省呈文申请设置漾濞县。

田家大院就是田钟农故居,漾濞当地人把田家大院称为“田县长家”,据说清朝光绪年间田钟农家先祖就居住于此,后人又不断修建,终成一方大宅。

遗憾的是田家大院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仅剩一道残存的大门无言诉说着豪宅的风采,院落里的建筑被后来于此居住的人家改建拆除,已经面目全非。何绍琪老师指着围墙向我们介绍当年田家大院的占地面积:“三坊一照壁”的建筑式样,里面除了宽敞的院场,还有花园和池塘,正房和照壁后各有一方菜地。

田家大院残存的大门头上长出一丛茂盛的野草,但我能想象得出它旧时的模样。那是一道石券式大门。弧形的门洞由长方形石块镶砌而成。门洞上方是一个青龙白虎图案,但不知道为何被人涂了一层水泥,只依稀看得到一些斑驳的色彩。大门顶端镶嵌着一方大理石,上刻“勤善可宣”四个字,左右各留一方形和长条形的花空,里面曾是画了画和写了对联的,可惜的是两幅画和两条对联也被人用水泥涂抹覆盖掉,不知道画了什么,写了什么。田钟农是前清己酉科拔贡,一方雅士,他家大门上题写的对联想来不凡,只可惜就此成为一个谜,不知所云。门洞里是一道双开的木门,钉着古旧的铁环,朴实无华。木制门框立在方形的石块上,上方刻着“迎祥纳善”四个字,两侧木门框上想来应有对联,却已风化模糊,尚余几笔雕刻出的花纹,对联的踪迹是全然没有了。一溜儿条形青石板静谧地铺进院落里去,听说这里原来还有一道石门槛,也被拆毁;院子里正房和两坊厢房都还在,四面墙壁都重新修整和粉刷过,原有的字画图案都被涂抹掉了,只有高高的山墙上尚存几笔书画痕迹,展示着老屋久远的神韵。南面的照壁瓦檐坍塌破损,曾有的花鸟图画只剩模糊痕迹,中间三个墨黑大字“玉屏引”依然醒目,只是第四个字被倒塌的泥土湮没掉,不知道应该是“凤”还是别的字?铺就院落的方形石板缝里、院墙脚下、木门框下的石块缝里都长满了野草,田家大院里一派荒凉的景象。

雕梁画栋的楼宇,画着花鸟、题着诗词的粉墙,华美优雅的照壁,还有花园、池塘……都不见了,尚存的一点半点遗痕也是零落颓败,令人怅然。

田钟谷故居位于小街最东边的丫子坡下方。

田钟谷,号树五,从云南省陆军讲武堂肄业,后加入同盟会,官至民国陆军中将。漾濞当地人称其为“田师长”。

田钟谷故居也只能从一道残存的大门上窥见往昔繁华。

一口幽静的小水井后,一道古旧的大门伫立着。与其他“三坊一照壁”的院落不同的是田钟谷故居的大门占用了东厢房的中间一间房建成,而且整幢东厢房是全木结构。迈上水井边的台阶是宽绰的廊檐,接着是宽绰的门道,直通院场。大门两侧的两间房屋,包括楼上的房屋分给了两户人家,想来他们嫌住房拥挤,都把原来朝里开的门改造成朝外开,并在各家门前又建盖了一间房,把一段廊檐圈了进去不说,连二楼的房屋也遮挡掉了。靠水井这边的人家楼上楼下都明显改造过,原有的木雕装饰都不见了。这样一来只剩下大门和楼上中间的房屋还能看得见,勉强维持了原状。

经过一番拆除改建之后,大门的大体风貌还在。泛黑的瓦檐上是古旧的瓦当,带着精致的立体图案。二楼的木墙下有一道雕刻精细的木雕,是一幅幅相扣在一起的花草瑞兽图案,雕工娴熟,笔笔圆润;第二层木雕位置稍低一点,是框架在廊道上方,由一束束呈波浪状枝蔓相连的花枝和镂空立体图案组成,花朵曼妙,枝叶流畅。虽然年代久远,那些悬空垂下的手工木雕依然透出逼人的贵气与华美。过了这两层装饰木雕方是大门。足见建造此屋时主人用心之细腻,用情之深切。

岁月风霜的洗礼让整座大门和木雕变得暗沉黝黑,它往昔的优雅奢华却丝丝缕缕透出来,挡也挡不住。

走进去,只见院落被分隔成几块,里面的住户各自为营,杂乱无章。三坊房屋都在,均破败不堪;照壁在南边,但被一间后来建盖的房子挡住了。完整的照壁要到院墙外面才看得到,在石块垒起来的高高挡墙上一方照壁完整呈现,白墙青瓦,两端瓦檐轻盈扬起,典雅大方;瓦檐下原有的水墨花竹斑驳可见。奇怪的是这方照壁“凸”字形稍矮的两侧不是粉墙,竟是各有一个弧形的门洞,如今两个门洞下半部分皆用砖块封死,只剩上方一个半圆的洞口。当年修建这两个弧形门洞不知有何用处?装饰还是采光?不得而知。

大门外,水井上方,又有一坊与古驿道并行而建的老房子,不知道是不是田钟谷故居的附属建筑?

面对田钟谷旧居,唯有繁华落尽之叹。

田冠五故居是“田氏三院”中保存最为完好的一方院落。

田冠五即田钟毅,“冠五”是他的号。田冠五家境殷实,自幼受过很好的教育,他毕业于云南讲武堂后参加护国军。从此一生戎马,驰骋疆场。1943年,官至国民党中将军长、集团军副总司令。1949年率部在成都起义。

田冠五故居位于来龙巷81号,占地600多平方米,是典型的大理白族民居“三坊一照壁”的布局。照壁是“凸”字形重檐式,朝外的一面写一个“福”字,檐口饰以青墨字画,有山水

提醒您:因为《古驿路上走来的漾濞》一文较长还有下一页,点击下面数字可以进行阅读!

《古驿路上走来的漾濞》在线阅读地址:古驿路上走来的漾濞

热门书籍

热门书评

推荐小故事